甘瓜苦蒂,物不全美(讲练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0236159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瓜苦蒂,物不全美(讲练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甘瓜苦蒂,物不全美(讲练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甘瓜苦蒂,物不全美(讲练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甘瓜苦蒂,物不全美(讲练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甘瓜苦蒂,物不全美(讲练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瓜苦蒂,物不全美(讲练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瓜苦蒂,物不全美(讲练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请说出能说明人没法十全十美的词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清翟灏通俗编草木:“甘瓜苦蒂,天下无全美也。”,考考你:,甘瓜苦蒂,物不全美 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阳作华,作者简介 阳作华,江西省南康市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武汉市哲学学会顾问。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与学术研讨会顾问、协调组组长,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等社会兼职。完成中华社科基金的国家课题和省级课题共4项,出版著作(含合著)18本,发表论文70余篇。其 一书获全国首届通俗政治理

2、论读物一等奖,成为全国畅销书。两点论获中南五省政治理论读物优秀奖,并译成哈萨克文出版,曾在哲学研究杂志和光明日报哲学版发表了多篇论文。,哲理与情趣,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一、注意文章题目,明晓文章体裁。 二、读文本晓大意,立足于整体感知和把握。 三、读文章局部的段落和语句,做好细部的分析。 四、注意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1.注意文章题目,明晓文章体裁。,有的标题明确了议论的对象或范围; 有的标题本身就是观点。,甘瓜苦蒂,美枣生荆棘。 无名氏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 再甘甜的瓜,瓜蒂都是苦的,天下的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该如何看待?,题目: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中心论点),两点论

3、,两点论,哲学上的两点论指的是我们在认识复杂的事物时,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即坚持两分法、两点论。,明晓概念,快速阅读全文,划出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思考: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把握住作者的观点?,关注:,标题段首句、结尾句材料,2、读文本晓大意,立足于整体感知和把握,找出各段能体现作者观点的首句或结尾句: :只看前者,不看后者,就必定要做出偏颇的评断。 :辩证法认为,对任何人,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应作全面地分析。一些人只看一点,不看两点,自然就看不到陶潜和李清照的全貌,也就必然离开了

4、真实。 :对古人的评价,我们应作历史的辩证分析,对今人,既包括对别人也包括对自己,都应该坚持两点论。 :如果把革命领袖加以神化,这既不符合也违背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对待自己更应该持两点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问题自己确实一时难以“自知”。明白了这些事理,也就可能真正做到自知之明了。 :一个人有了自知之明,就能宽以待人,严以责己。在用两点论对人对己的问题上,鲁迅着实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快速阅读全文,划出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各段首句或结尾句: :只看前者,不看后者,就必定要做出偏颇的评断。 :辩证法认为,对任何人,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

5、应作全面地分析。一些人只看一点,不看两点,自然就看不到陶潜和李清照的全貌,也就必然离开了真实。 :对古人的评价,我们应作历史的辩证分析,对今人,既包括对别人也包括对自己,都应该坚持两点论。 :如果把革命领袖加以神化,这既不符合也违背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对待自己更应该持两点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问题自己确实一时难以“自知”。明白了这些事理,也就可能真正做到自知之明了。 :一个人有了自知之明,就能宽以待人,严以责己。在用两点论对人对己的问题上,鲁迅着实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梳理论述的层次和结构,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梳理论述的层次和结构,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全面地看待

6、自己和别人,第一部分(-):对任何人都应作全面地分析(侧重以古人为评价对象),论据:李清照、鲁迅评价陶潜,第二部分(-):对今人评价同样应坚持两点论;,论据:真空不空,纯金不纯,酒精也不纯 刘邦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第三部分(-):对待自己更应该持两点论,论据:曾子 唐太宗、齐威王 韩愈 鲁迅,由 总 到 分,由 古 到 今,由 外 到 内,体现了本文结构严谨,条分缕析的特点。,三、读文章局部的段落和语句,做好细部的分析。 标记的内容有:标段落、标句子、标词语。,思考:分析下列语句,指出其所使用的关联词对表情达意的效果。,1.当然,调子低沉,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并不能做无谓简单否定的依据。更何况,

7、她还写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格调激越的爱过诗篇。 2. 对古人的评价,我们应做历史的辩证分析,对今人,既包括对别人也包括对自己,都应该坚持两点论。 3. 鲁迅掌握了辩证法,懂得用两点论去看别人,因而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能够看到古人的全貌,做出中肯的评价。他也常常用解剖刀解剖自己,因而具有自知之明,不断清除自己“灵魂里”的“赌气和鬼气”。,思考:分析下列语句,指出其所使用的关联词对表情达意的效果。,1.当然,调子低沉,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并不能做无谓简单否定的依据。更何况,她还写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格调激越的爱过诗篇。(2段尾) 首先以

8、转折关系强调不能简单凭着一些调子低沉的词句为诗人定性,继而又以递进关系摆列出李清照格调激越的爱国主义诗篇,说明前者判断的偏颇之处。,三、读文章局部的段落和语句,做好细部的分析。,转折句(提示重心) 递进句(明确层次)。,思考:分析下列语句,指出其所使用的关联词对表情达意的效果。,2. 对古人的评价,我们应做历史的辩证分析,对今人,既包括对别人也包括对自己,都应该坚持两点论。(4段首句) 这句话把我们对评价古人应持有的态度与对待今人应有的态度并列起来,既是紧密联系论点,也是在上下文联系中起到过渡的作用。,转承句(承上启下) 并列句(紧密联系),3. 鲁迅掌握了辩证法,懂得用两点论去看别人,因而在

9、评价历史人物时能够看到古人的全貌,做出中肯的评价。他也常常用解剖刀解剖自己,因而具有自知之明,不断清除自己“灵魂里”的“赌气和鬼气”。 (8段末) 这段话把鲁迅评价历史人物和对待自己的态度并列起来,在两层并列关系的内部又使用了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说明鲁迅懂得用两点论来认识自己和别人,也巧妙地总结了全文的观点。,体现了本文语言既具体充实又逻辑严密的特点。,思考:分析下列语句,指出其所使用的关联词对表情达意的效果。,并列句和因果句,结论:关注关键的虚词对论证思路的标志作用。,思考:请找出文中所运用的材料,分别分析所用材料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后人议李清照、鲁迅评陶潜 真空不空,纯金不纯,酒精不纯

10、 刘邦自我评价 曾子、唐太宗、齐威王 韩愈 鲁迅,四、注意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古人应做全面 分析评价,不能吹毛求疵,不能神话伟人,要勇于接受批评,要严以责己,要用两点论对人对己,分论点服务于中心论点,体现了本文材料丰富,说理透彻的特点。,四、注意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思考:第五段写刘邦的例子和第六段写唐太宗、齐威王的例子,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明确:不尽相同。 A、刘邦的例子。首先写的是别人对刘邦的“一点论”(即单方面看问题),而刘邦自己是“两点论”(全面看问题)。 目的是为了论证不要神话伟人。对待今人,包括自己和别人,都应该坚持“两点论”; B、唐太宗和齐威王的例子。

11、目的侧重于论证“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应该坚持进行自我批评”。,结论:观点统率材料,不同材料证明不同观点。,1.例证法:就是举出事例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本文在论述“对任何人,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应作全面的分析”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列举了李清照、陶渊明、刘邦等人的事例来进行论证。 2.引证法:就是引用理论(包括公理、常识、经验、名言、警句、俗语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本文在论证“人贵有自知之明,对待自己更应该持两点论”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引用了曾子、唐太宗、齐威王等人的话语来进行论证。,四、注意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思考:分析本文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述观点?,全面地看待自

12、己和别人,一、对任何人都应作全面的分析(侧重以古人),论据:李清照、 鲁迅评价陶潜,二、对今人评价同样应坚持两点论;,论据:真空不空, 纯金不纯, 酒精不纯 刘邦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三、对待自己更应该持两点论,论据:曾子 唐太宗、齐威王 韩愈 鲁迅,回顾、总结,总结特色 欣赏借鉴,1、结构严谨,条分缕析。 2、材料丰富,说理透彻。 3、语言具体充实,逻辑严密; 语言平实,富有情趣。,阅读第6自然段,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10个句子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 1、2 / 3、 4 、5 / 6、7、8、9 / 10 B、第1、2句是这段文字的中心句,也是这篇论文的分论点之一。 C、全段主要采用例证论证,第6、7、8、9句与第10句之间又有比证关系。 D、第6、7、8、9、10句这些论据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D,春秋唐战国(逻辑顺序),论述文中常见8种错因,小结:如何完成论述文的阅读练习,牢记步骤,通读全文 (了解),找准相关句(判断),对照辨析 (确认),树立一种观念。我们在做阅读的试题时,坚信答案就在原文中。,明了排查的先后顺序,排错:与原文比较,内容错误的,排异:与题干不符合的,排无:原文中找不到依据的,小结:如何完成论述文的阅读练习,李凯丹 2013.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