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课件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236113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0.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课件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第二讲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课件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二讲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课件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二讲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课件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二讲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课件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课件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从武昌高师到武昌中大下课件幻灯片(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继煦的改革与武昌高师的升格和发展,1922年2月,教育部准谈锡恩辞职,并委令教务主任王其澍暂行代理校务;3月,教育部总长周自齐委派余日章为校长,但因余深受基督教的培养,为学生所反对,故在校组织非宗教同盟会,以示抗拒,余日章得知此情,便于4月向教育部辞职不就;6月,教育部任命部内普通教育司司长张继煦为武昌高师代理校长;1924年2月,张继煦又被任命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校长。 张继煦(1876-1956),字春霆,湖北枝江人,1922年6月至1924年10月先后任武昌高师代理校长和武昌师大校长。,首次招收女生:1922年9月,武昌高师首次招收女生9名(均为旁听生,第二学年全部转为正式生),实行混和

2、编班,男女同校,冲破了几千年来男女授受不亲的旧传统,在湖北省开风气之先。1923年,学校专门修建了女生宿舍,同时还聘请女教授来校执教,英语教授王桂馨成为武大历史上第一位女教授。 建立旁听生制:在招收首批女生的同时,学校还招收了首批旁听生21人(男生12人,女生9人),据统计,武昌师大期间,在校正式学生400余人,旁听生300余人,总数是高师后期251名在校学生数量的3倍左右,不少成绩优异的旁听生后来还转为正式生。,改学年制为学分制:1923年2月,学校宣布,废除学年制,采用学分制,学生在主修一部分课程的同时,可以自由选修他系课程,可以提前取满学分,完成学习任务。学校还允许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

3、、兴趣和特长改换专业。这项制度颇受学生们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学分制并没有彻底实行,实际上还是学年制与学分制并存。不少学完指定课程的毕业生不能提前毕业,就利用毕业前到各地考察教育,进行职业训练。 改建、扩建校舍:武昌高师在经费日益困难的情况下,改建了运动场、图书馆、讲演厅,新建了女生宿舍、校门。 放松对学生管束,倡导自由、民主:撤销学监和斋务长,只留两名斋务员办理一些请销假之类事务性工作,使学生的思想、言论和行动更加自由;学校还允许学生向教育部要求更换不称职的校长,向校方要求解聘不受欢迎的教师;的作用日益突出,同广大同学建立了广泛的联

4、系,设有食事科,专门代表学生监管伙食,如果食堂办得不好,就由学生会出面对负责承包的老板实行罚款。,武昌高师的升格,全国学制改革与“高师改大”运动: 以日本教育模式为蓝本的“壬子癸丑学制”,因不适合中国国情,在颁行后的十年间,其弊端日益明显,引起全国教育界的强烈不满,要求改革学制、学习美国教育制度的呼声大作。 1919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第五届年会,开始讨论新的学制系统。 1921年10月,第七届年会在广州召开,以讨论学制改革为中心,并提出了新的“学制系统草案”。会后,各地教育界纷纷开会讨论新学制,许多教育杂志还专辟了学制改革研究专号。 1922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学制

5、会议”,邀请教育专家和各省行政负责人对“学制系统草案”进行审订、修改(武昌高师校长张继煦和事务主任李步青与会);10月,教育部又将修订稿交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征求意见,并参照该会和全国学制会议的两个决议案,详细讨论,修正通过,最终形成“学校系统改革案”;11月1日,黎元洪大总统正式发布“学校系统改革令”。从此,师法欧美的“壬戌学制”(1922)正式取代了仿照日本的“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1922年11月公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其“附注”云:“依旧制设立之高等师范学校,应于相当时期内内提高程度,收受高级中学毕业生,修业年限四年,称为师范大学校。” 1922

6、年11月,武昌高师将原有英语部、博物地学部、数学理化部、国文史地部4部改为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系、生物系、地质系等8系(1923年还附设体育系、美术系),呈报教育部备案,作为升格的标准,并在教学内容上作了一些调整,同时废除预科制,令预科生填学习志愿,分入八系学习。这些已超出了民国初年“师范教育令”所规定的框框,与当时的大学教育颇有类似之处。 1923年6月,武昌高师评议会及主任会议讨论了改名师范大学的问题,决定自下学年起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并着手筹备改建武昌师范大学事宜。1924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正式建立,前武昌高师代理校长张继煦被任命为

7、武昌师大校长。,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3年,学校决定直接招选10名新生,报名应试者竟多达400余人。 校长张继煦热心体育,酷爱太极拳,受其影响,许多同学对这项当时被称为“国技”的运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924年5月2日,湖北各学校在武昌公共体育场举行第二次春季联合运动会,武昌师大代表队荣获优胜第一;5月2224日,中华民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武昌公共体育场举行,武昌师大有46人参加了比赛。 1923年2月,武昌高师将山顶风雨操场改建为讲演厅。1924年寒假,武昌师大举行“消寒会”,邀请康有为讲大同,梁启超讲先秦政治思想史,著名学者梁漱溟亦来校作为期一个月的讲学,为广大师生讲演孔学绎著、孔子人生

8、哲学大旨、佛教、教育与人生诸问题;5月初,美国著名科学家陶克博士应武昌师大数理化学会的邀请,在师大讲演厅作题为桐油之研究的学术报告,将桐油之历史功用及研究方法,分析陈述至为详尽;1924年5月25日,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到汉,张继煦亲往汉口迎接来武昌师大演讲;1924年暑假,又会同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校举办学术讲演会(会场在粮道街中华大学),请朴学大师章炳麟(太炎)讲“国学概论”。 武昌高师改为武昌师范大学后,学校规格表面上好像提高了,但高师学生享有公费待遇却被取消。武昌师大第一届学生进校后,学生们频频发出维持公费的呼声,张继煦校长亦为之多方奔走,但最终未获解决。,武昌高师(师大)讲演厅,黄侃(1

9、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著名国学大师,19191926年先后任教于武昌高师、武昌师大和武昌大学。 他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他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主要著述有音略、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日知录校记、黄侃论学杂著等数十种。,“章黄学派”,黄侃经典名言 父为盐茶令,家存淡泊风。 治学第一当恪守师承,第二当博综广揽。 八部书外皆狗屁。 刻苦为人,殷勤传学。 学问须从困苦中来,徒恃智慧

10、无益也。 治学如临战阵、迎敌奋攻,岂有休时!所谓扎硬寨、打死仗,乃其正途。 五十之前不著书。 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黄侃)“尤精治古韵。始从余问,后自为家法,然不肯轻著书。余数趣之曰:人轻著书,妄也。子重著书,吝也。妄不智,吝不仁。答曰:年五十当著纸笔矣。” 韦编三绝今知命, 黄绢初成好著书。 章太炎,老师是中外学术界公认的大师之一。大师之大,大在何处?我觉得季刚老师的学问是既博且专的。无论你用经、史、子、集、儒、玄、文、史,或义理、考据、词章来分类,老师都不仅有异常丰富的知识,而且有非常精辟的发明。他在文字、音韵、训诂诸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 程千帆,胡光炜(小石),王葆心(186

11、41944),字季芗,别号晦堂,湖北罗田人,著名地方史志学者,国学大儒,曾先后任武昌高师、武昌师大国文教授和国立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古文辞通义、历朝经学变迁史、经学研究前后编、中国教育史、方志学发微、增补修志通则、重修湖北通志条议、天完志略、湖北诗征长编、江汉献征录、续汉口丛谈、再续汉口丛谈、罗田靖乱记、蕲春四十八寨纪事、明季江淮七十二寨纪事、唐平高丽百济水陆用兵考等,编有湖北文征(合纂),董必武曾在其墓门题词:“楚国以为宝,今人失所师。”,庄长恭,武昌高师后期暨武昌师大时期的著名教授 黄侃,国文教授,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黄(季刚)学派”代表人物; 胡光炜(小石),国文教授,中文系主

12、任,著名国学大师,兼为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于古文字、声韵、训诂、群经、史籍、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书画之学,以至辞赋、诗歌、词曲、小说、戏剧,无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学、书学、楚辞、杜诗、文学史最为精到。 黄福,国文教授,被称为“湖北三才子”之一; 王葆心,国文教授,著名地方史志学者,国学大儒; 杜佐周,教育心理学教授,著名教育学家,留学美国校友; 余家菊,教育心理学教授,著名教育思想家,教育哲学系主任,近代中国“乡村教育”的首倡者和“国家主义教育”的理论构建者,近代中国新式学校军事训练的最初提倡者,也是大革命期间收回教育权运动的主要推进者之一; 李汉俊,社会学教授,历

13、史社会学系主任,主讲唯物史观、社会学史等课目,中共“一大”代表; 耿丹,公民学教授,“红色教务长”,时称师大和商大“四大名教授”之一; 庄长恭,化学教授,中国有机化学的先驱,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 纪育沣,化学教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国立武昌大学,按照教育部的命令,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于1924年9月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0月,部分学生因对学校师资不满,贴出大字报签名反对张继煦校长,张继煦遂向教育部提出辞职。此后,国立武昌大学的人选一直都悬而未决,为此,武大学生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晋京督请校长请愿团”。,张校长因“丁卯级”公费问题不得解决,愤

14、而辞职,未经教育部批准即离校。湖北督军萧耀南不遵教育系统,派耿丹(仲钊,湖北安陆人,师大兼任教授)为校长,遭全校教职员学生一致反对,耿未到职,非纯为耿个人声望,实为神圣教育,华中最高学府,不容军阀胡作非为。此举引起全国各大学一致声援,舆论界亦表不满。 高启圭:校名之演变与大事纪略,李四光被否决,陶行知未到任,耿丹遭反对,石瑛受欢迎,石瑛(1878-1943),字蘅青,湖北阳新人,1924年12月至1925年12月任国立武昌大学校长,1928年8月至1930年12月任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工学院院长。,湖北三怪 湖北圣人 民国第一清官,石瑛治校,调整院系设置:组设二院一处,即文哲院、理

15、工院、总务处;其余沿用师大体制,仍设8个系,将英语系改为外国文学系,增加了语种。后欲取消哲学教育系,与该系主任、“国家主义派”人士余家菊意见相左,遂至决裂。余家菊率先发难,酿成“驱石学潮”,使石瑛愤然辞职北上。1925年2月21日,武昌大学全体学生发出宣言,一致谴责余家菊的所作所为,挽留石瑛校长。同日,武昌大学自动召开师生联席会议,由李汉俊任主席,议决:以师生联席会名义,请校长从速辞退余家菊;无论校内外何人,如有破坏学校者,认为全校师生之公敌,决一致反对;以师生联席会议名义函请校长即返校。此次“驱余留石”会议,打击了“国家主义派”的气焰,使余家菊在武昌大学难以立足。 延揽名师,审查教员资格:从

16、北大等校新聘李四光、陈建功、汤璪真、郁达夫、熊十力、胡庶华等知名教授;严格管理,将不学无术者辞退。 争取经费:1925年3月,经教育部同意,湖北江汉关按月拨给临时教育经费,数额为每年15万元。 暑假,举办学术讲演会,敦请吴敬恒(稚晖)、胡适(适之)、周鲠生、马寅初四先生莅会讲演,地点在山顶讲演厅,座无虚席。吴讲“上下古今谈”,诙谐幽默中寓有至理名言,学问渊博,人格清高,诚天生奇人。胡讲“诗经言字之研究”,态度谦和,内容丰富,周讲“国际现势”,精神饱满,分析清楚。马讲“经济趋势”亦有条理。 高启圭:校名之演变与大事纪略,杨振声,郁达夫,熊十力,方东美,陈建功,汤璪真,胡庶华,张资平,母校由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民十二年以前)而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十四年以前),就养成了读书研究的风气。不仅老师宿儒、望重当时的名学者讲学本校,即同学中亦人才辈出,执教全国中等以上各校,声誉卓著。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