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236067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2-01-06序 言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是国家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一支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产业。其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产业要素高度集约等特点,技术辐射面广、产业带动力强、关联产业多、产品附加值高、集群效应大,能够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大力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以重大产业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依托,积极发挥地方配套产业的作用,基本形成了有序的产业空间布局

2、,产业结构得到一定优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产业布局分散、集聚度不高、产业辐射效应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515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转型期和重大机遇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首都经济圈、建设世界城市、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军民融合、二三产融合式发展,都为北京市发展航天航空产业带来了难得机遇。本规划中的航空航天产业指产业主体参与实施的与航空航天技术产品相关的研发、制造、服务和技术转化应用等产业活动的总和。本规划依据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订,指导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一、现状与形势(一)发展成效1.核心能力增强,专业

3、化水平持续提高北京现有航空航天研发制造(含核心配套)产业集团总部、国家级研究机构、著名高等院校等20余户,涉及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单位百余户,航空航天专业核心能力单位占全国50%以上。航空领域,北京市在基础材料、航空动力研究、航空工艺、机载设备与系统等方面占有优势。航天领域,北京市汇集了全国星、箭、弹、船总体设计、核心研发和总装测试的绝大部分核心单位,在全国占据绝对优势;集聚了一批核心配套单位,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能力。经过60多年发展和建设,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核心能力不断增强,载人航天、卫星应用、空间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发展成效突出,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条快速延伸“十一

4、五”期间,航空航天产业主体加快在京设立高端研发机构、扩大研发规模、延伸研发范围。以航空电子设备与系统、航天动力与材料、航天应用为代表的研发核心力量逐步集聚北京。以航天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为特色的产业链条快速延伸,在信息安全、安防安保、空间生物、节能环保、物联网、新能源、软件、气象工程、特种装备等民用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3.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水平稳步升级“十五”以来,全国航空航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产业布局调整迅速,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在全国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较大变化。一般制造业和配套能力逐步向全国扩散,高端研发能力逐步向北京集中,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结构呈现以创新驱动为特点的科技产业化特

5、征,产业总部资源更加集中,高端研发和核心制造能力更加突出,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对全国产业的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加强。(二)存在问题1.产业布局分散,产业聚集度不高北京市航空航天企业空间布局较分散,企业间的协同协作、专业板块间的融合发展程度一般;产业整体布局缺乏统筹规划,产业聚集度较低,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相对其它产业,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总体规模偏小。2.产业项目规模偏小,标志性工程落户少近年来,大型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等航空航天标志性项目在全国布局,落户北京的重大项目单体规模偏小、标志性工程少,行业带动性不足。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基础面临巨大挑战。3.产业辐射作用低,融合

6、带动效应不足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主体技术优势明显、技术成果丰富,但产学研用环节衔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慢、技术辐射效应发挥有限;与其它民用产业融合发展成效不明显,带动效应不足。4.产业资源共享不足,产业选择受限航空航天产业存在资源共享困难、军民技术标准互通性不足、技术和人才流动性较差等问题,产业选择受限,造成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链不够完整,关键和基础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产业融合发展能力不足,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发展面临挑战。(三)面临形势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将航空航天产业列

7、为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领域之一,提出航空航天产业要实现集群发展、集约化发展。加快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是推动北京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2. 建设世界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是建设世界城市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保持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带动首都地区高技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航空航天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动力,“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3. 空天技术发展迅猛、未来市场规模爆发性增长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面临重要机

8、遇和巨大市场空间。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带动航空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预计未来20年中国民航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民用飞机市场。随着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航天器制造、发射、地面设备设施及航天应用服务产业市场需求巨大。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发展原则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合理布局满足世界城市条件的高端产业要素,重点推进高端产业引领能力、军民两用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要素互动能力建设;按照国家“十二五”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具有首都特色

9、的航空航天产业。(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世界城市要求,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抓住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坚持“统筹规划、军民融合、优化集聚、重点带动”,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为契机,结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航空航天高端研发、先进制造与生产服务业,加快航空航天技术转化与应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三)奋斗目标1.产业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十二五”末,航空航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工业增加值4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

10、%以上。2.高端制造能力显著增强保持航天“星、箭、弹、船”总装和集成测试优势基础,在航天地面应用系统成套设备领域形成全国领先优势;实现航空电子设备与系统、航空发动机整机的制造能力,在航空航天高端材料、关键系统、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形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高端制造能力;在高端通用航空飞行器整机制造领域实现突破。3.核心研发能力高度聚集依托现有的航空航天科研生产机构,打造我国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国家级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主体;引导航空航天领域相关机构在京扩大研发规模,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产业化基地,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及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吸引航空航天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在京设立研发中心。在中关村科学城

11、核心区建设航空航天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代表国际水平的航天器载荷及地面应用系统研发基地,建成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航空等领域的一批高端研发中心,形成国际航空航天合作产业联盟。4.产业结构形态优化升级集中发展航空航天领域高端优势产业,形成“两区一带”的空间布局,即:以中关村科学城为核心的北部高端研发集聚区、以大兴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为重点的南部高端制造集聚区、顺义航空航天产业园为代表的航空航天技术应用经济带;重点发展10个新兴产业集群;“十二五”末,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基本形成以高端研发为主体、先进制造为核心、总部经济为引领、航空航天技术应用和服务为支撑的航空航天产业体系。(四)远景展望通过10

12、到15年的发展,全市航空航天产业实现年总收入过万亿,成为北京市支柱产业。形成体系完善、创新引领、高端集聚、高效增长的航空航天高端产业形态,成为全国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策源地、高端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和辐射全球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高地。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一)发展重点1.航空领域发展重点航空领域重点发展一个核心系统、两项产业基础、四种制造能力、五项关键技术。一个核心系统:航空电子设备与系统;两项产业基础:新一代航空动力领域、航空材料领域;四种制造能力:航空电子设备与系统制造、通用航空器制造、通用航空发动机制造、空中与地面保障设备制造;五项关键技术:航空电子设备与系统技术、通用航空器总体设计

13、和集成技术、航空发动机技术、通航适航取证技术、航空共性支撑技术。以大型飞机、通用航空飞行器、支线飞机、无人机研制生产需求为牵引,集中发展关键配套技术与产品,在航空动力、机载电子设备与系统上实现自主配套;开展国际合作和航空转包生产,积极参与军贸出口;重点拓展民用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飞机与发动机维修服务业、航空生产服务业等领域。2.航天领域发展重点航天领域重点发展一个总体、四大专项、六项产业。一个总体:航天“星、箭、弹、船”的总体研发和总装;四大专项: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六项产业: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综合应用、航天材料、卫星遥感测绘、航天技术转化及应用。推进重大专项实施

14、。通过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的实施,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带动基础和前沿领域的发展,促进航天科技水平的整体跃升。着力发展民用航天。围绕国家对地观测卫星体系建设,重点发展航天运载器、民用卫星及其应用、先进有效载荷与仪器,支持陆地卫星、海洋卫星、气象卫星、环境与灾害卫星的研发与建设。支持卫星通信领域中的应急通信、广播宣传、安全生产、农村信息化、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的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重点发展信息安全、安防安保、软件、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空间生物、气象工程、智能交通、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电力和石油装备、特种装备等领域。(二)主要任务1. 军民统

15、筹、巩固提升基础,保障核心能力任务国防科技工业主体单位是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依托军工基础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十一五”重大工程项目,推动“十二五”国家重点军工项目在京立项论证和规划实施,保障基础研究能力、核心研发能力和高端制造能力持续稳固提升,确保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基础稳固、技术产品竞争能力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提高、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充分体现。2.优化存量、集聚增量,合理布局、集约发展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优化存量、集聚增量,实现集约式发展。加强统筹规划、引导资源要素在现有空间区域内合理布局,协调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工程建设,保障国防科技工业核心能力。重点发展以中关村科学城航空航天科技创新基地为核心的北部高端研发集聚区,以大兴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为基础的南部高端制造集聚区,以顺义航空航天产业园为代表的航空航天技术应用经济带。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南部高技术制造带,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重点打造北部通用航空技术研发集聚区和南部通用航空高端制造承载区;依托首都金融功能区和现代服务业功能区,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