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231813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级教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特级教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特级教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特级教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特级教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级教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级教师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级教师教案篇一:特级教师王崧舟教案 十一月十七日上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崧舟老师在河南商业学校作了一节语文展示课,现将他的课堂实录传上,供大家学习借鉴。 生:老师好。(弯腰鞠躬) 师:同学们真精神。 师:看老师写课题。(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在伟大的抗美援朝的战斗中,有无数的先烈长眠在朝鲜的国土上,在这些烈士中就有这么一位,请同学们深情地来呼唤他一遍。(指黑板) 生: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请再自豪地喊一声。 生:我的战友邱少云。 师:文章写邱少云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读不准的音,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师巡视。 师: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

2、,这么投入,说明同学们有很好的读书习惯,也说明邱少云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大家。下面咱们来交流交流,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生:“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没发出一声呻吟。” 师:你读到这个地方时,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感到邱少云特别伟大。 师:哪位同学有被水或火烫伤过?你当时有什么感觉? 生:马上缩回去。 生:不敢再伸手,感到火辣辣的疼。 师:我们被火或水烫一下,就受不了了,那么我们可以知道邱少云是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呀!谁再来说。 生:“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师:你是怎么想的?读这段话时,你的心情如何? 生:情绪高涨。 师:继续找。 生:“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

3、丝不动?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师:你读到这个地方,你感觉到了一种什么气氛? 生:非常激烈。 师:刚才我们才读了一遍,就对邱少云有了这么深的了解,但这样学语文还不行,还要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一个词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去认真揣摩、体会。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最能反映邱少云的光辉形象,把这个词圈出来。 生再读书,师巡视。 让圈出词的同学将词写在黑板上。 第一个学生:千斤巨石。 第二个学生:没挪动一寸地方。 第三个学生:没发出一声呻吟。 第四个学生:纹丝不动。 第五个学生:一动也不动。 第六个学生:纹丝不动。 师:同学们抬起头,齐读这个词。(师指着“纹丝不动”) 怎么读才能

4、读出这个词的感觉,(学生读时提醒)再读,轻点,再轻点。 师:“没挪动一寸地方”其实就是纹丝不动,“千斤巨石、没发出一声呻吟、一动也不动”也是生:纹丝不动。 师:请大家再来默读,看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 师巡视。 师:刚才发现有些同学在书上画了一个地方,有些画了两个地方,还有的画了三个、四个、五个地方的,看来我们可以从不同地方,不同的方式来读懂纹丝不动的,下面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师: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说不出来。 师:这位同学是从原因的方面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板书:原因)请大家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再找一名学生读。

5、 师:读得很流利,但我们学语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不行,没有感情更没有。你能再来读读吗? 生再读。 师:你想通过读告诉大家一种什么感受? 生:隐蔽性高。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你再试一次,好吗?生又高声读了一遍。(已是第三遍了) 师:你觉得读得越高越响,就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找一生读。 师:他读得紧张得都哽咽了。 再找一生读。 师:就是这种感觉。 生齐读。 师:咱们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纹丝不动的? 生:“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我几乎找不到他。” 师:王老师发现他是从表现这个角度来说纹丝不动的。(板书:表现) 师:继续。 生:“烈火在他身上烧了

6、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没发出一声呻吟。” 师:王老师发现他是从结果这个角度来说纹丝不动的。(板书:结果) 师:自己来读读刚才找的这段话。这段中每个词,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都在刻划邱少云被烈火烧时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生1:铁的纪律。 生2: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生3:痛苦。 师:读这段话你觉得哪些词应该突出,以表现邱少云的光辉形象,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再读。 指名读,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真读懂了。 师:战斗结束了,指战员、其他志愿军战士、战地记者、志愿军首长都来采访你,邱少云的战友,你怎样告诉他们,请你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再读。 师:你们推选一位,通过他的读能打动每一位战士,以及首长和记者

7、。 被推选的学生上台读。 师:你还从什么别的地方读懂了纹丝不动? 生:“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师:他思考的角度不同,他是从后果的角度来体会“纹丝不动”的?(板书:后果)师:如果被敌人发觉,还会夺下“391”高地吗?(生:不能)整个战线还能向南推进吗?(生:不能)抗美援朝还能取得胜利吗?(生:不能) 师:那么假如你是邱少云,你会怎么读这几句话? 生练读。指名读。 生1读。师:这是位年轻的邱少云。 生2读。师:这是位慢性子的邱少云。 生3读。师:这才是位真正认识到严重后果的邱少云。 生齐读这段话。 师:这是惊天动地的“纹丝不动”,这是气壮山河的“纹丝不动”

8、,这是为了胜利甘愿牺牲自己的“纹丝不动”,“纹丝不动”是邱少云的光辉形象,是邱少云的伟大壮举。 下课。 第二课时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再接再厉。 师: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光辉形象已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看看课文称邱少云是一位怎么样的英雄? 生:伟大。(板书:伟大) 生:年轻。(板书:年轻) 师:你知道年轻这个词在课文中意味着什么吗? 生:岁数很小,牺牲太早了。 师:还意味着什么? 生:还意味着意志可能不坚定。 师:那么这个年轻的战士为什么到最后被大家称为伟大的战士呢?请放下课本,听老师读一段课文。 师范读第7、8两段课文。 师:感动了吗?感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

9、,像王老师一样读读,把你的这种感动读出来。 生读。 师:此时此刻,你在读这段话时,你感觉到自己的心情像大海的波涛一样不断地翻滚,不断地起伏。请你再读一遍。 生读。师:这段话中你有没有一种特别地感动,有没有想流泪的地方。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感情。 生读。 师:这一段话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在哪儿,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为什么这一段特别令你感动? 师:“我的心像刀绞一般”,刀绞什么意思? 生:像用刀割、砍。 师:你们看到过搅拌机没有?就像刀刺进去在绞一样。真的有刀刺进去吗? 生:没有。 师:那是什么让我感受到像在“刀绞”?放开声音再读,是什么像刀在绞“我”的心? 生:邱少云身上的火。

10、 师:烧在邱少云身上的火就像烧在我身上一样,像刀绞一般,找一找刀绞的感觉,再读一读。 指名读。 师:他才二十一岁啊,此时此刻,战友的紧张也就是我们的紧张,战友的担心也就是我们的担心,战友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矛盾,战友的痛苦也就是我们的痛苦。邱少云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撩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情呀!再来读。 师:我们这样痛苦,烈火中的邱少云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为了整个班,为了?” 师:找一找邱少云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自己读读。 生1:都是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生2:不管怎么烧,他们都一动也不动。 生3:都没发出一声呻吟。 师:对呀!邱少云和千斤巨石一样,他们都不怕烈火焚烧,

11、都不会挪动一寸地方,都不会发出一声呻吟。但是,请同学们注意千斤巨石是没有生命的呀!而我们的邱少云,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一个人在烈火烧身的时候,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痛苦啊?再读这句话。 师:此时被烈火烧身是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需要(转自:wWw.bdF 千 叶帆 文摘:特级教师教案)多么大的勇气呀,那么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支持着他呢,看书,读。 生:为了整个班,为了?篇二: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教案2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余映潮版) 作者:余映潮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读过了,那么我们现在做两个练习,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

12、谏”的意思,说说战国策“策”字的意思。 (屏显1: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说说战国策“策”字的意思)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标题的意思,简单解释一下就行。 生:这篇文章标题的意思是邹忌运用委婉的方式规劝齐王接受他的建议。 师:嗯,很好。简言之就是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策”字的意思,课文没有注释。 生1:策略。 生2:在战国时期记录的一些国家的事情。 师:还有新的解释吗?在战国时代,包括到秦朝,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是没有纸的,秦始皇办公的时候,每天都要读竹简。一片一片的竹简,然后用细牛皮把一片片的竹简穿起来,就成了这样一个字(板书“册”)。这个字“策”就是

13、它,就是记录战国时代故事的文章。你看这个“策”字很有意思,什么头? 生:竹字头。 师:这和当时的书写用具有关系,当时的人都是用竹简来记录事情的。“册”“策”这两字是相通的。 点评入题简洁,切入巧妙。解说标题,让学生明白故事情节,不经意间突出了重点;解说“策”字,既使学生理解了“战国策”的含义,同时又丰富了文化常识的积累,巧妙。没有刻意设计的导入语,师生对话,营造了平和轻松的教学氛围。 师:现在进入课文的学习。学习文言文没有更多巧妙的方法,首先是把它读好,读好之后才可以做其他的事。现在来朗读课文,放开喉咙,开始了。 (生齐读课文2分钟) 师:咱们今天读的,实际上是一篇故事,因此读书的时候呢,尽管

14、是一篇文言文,也要读出它的故事味。刚才的朗读,语速快了点,人物的语气还没有读出来。再来,各自体会,不要齐读,就体会它的故事味,读出人物语气、神态、动作。好,开始了。 (生自读2分钟) 师:我觉得刚才读的非常好,我听到了,你们用自己的语调表现人物中不同角色的动作、神态、语言。下面再把注释读一读,开始了。 (生读注释1分40秒) 点评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不催促、不打扰,真正落实了“读”。 师:好,看屏幕。 (屏显2:学习活动之一,简说故事。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讲成语故事。) 师:我们现在开始讲成语故事。齐威王这个人呢,跟两个成语故事有关,一个成语故事叫“一鸣惊人”,一个叫“门庭若市”。齐威王即

15、位以后,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齐国处于崩溃的边缘,有一个叫淳于髡kn的谋士,心里着急,他知道齐威王这个人喜欢隐语,什么叫隐语呢,就是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话,于是见到了威王,他说,大王,王宫里飞来了一只大鸟,这只大鸟在庭院里既不飞也不叫,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啊?齐威王一听就明白了,他说,你知道吗,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他就开始整理朝政,齐国就逐步强大起来。这就是“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下面你们就用非常简洁的文字,根据课文内容,来说“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开始准备。 (学生准备3分钟) 师:好,哪位同学能够试一下?我建议,讲这个故事,第一不要用复述的方式从头讲到尾,可以切入到故事的正中,比如说邹忌是个很美的人,他怎么样怎么样,很快地到故事当中来了,千万不要复述;第二,结尾的时候要点一下题,这就是“门庭若市”这个成语故事的来源,这样表示你说话的层次。师:好,哪位同学试一下? 生:在齐国有一个面目清秀的人,名叫邹忌,有一天早上他起来穿戴好衣服,分别问他的妻子、他的妾和他的一些门客,说,他和城北徐公到底谁更加的美丽?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