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修课《创新设计概论2》大作业要求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225215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选修课《创新设计概论2》大作业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共选修课《创新设计概论2》大作业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共选修课《创新设计概论2》大作业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共选修课《创新设计概论2》大作业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共选修课《创新设计概论2》大作业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选修课《创新设计概论2》大作业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选修课《创新设计概论2》大作业要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陵学院公共选修课大作业课程名称: 创新设计概论 姓 名: 韦伟 所在系: 金融学系 专 业: 金融学 学 号: 1001121139 2012年12月21日铜陵学院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设计摘 要: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无论对国家、民族,还是对地区、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其兴旺发达的源泉和不竭动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要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关键是要提升我国主要产业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提升我国主要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是要不断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主体 引言:

2、目前,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各界、各个行业都在积极研究如何推动自主创新,但何谓自主创新尚没有明确的定义,自主创新的内涵是什么亦不明确,有关理论问题尚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阶段。本文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自主创新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r初步思考,现提出一些基本观点供商榷。 1.1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一直在0.7%以下徘徊,而主要发达国家已达2.5%4%,差距较为明显, 2001年我国财政科技拨款为574.2亿元,其中企业仅占7.2%。此外,我国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据有关研究,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我国用于消

3、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只及日韩的0.7%。 1.2 高级科技人员不足、流失严重 经了解,尽管国家每年毕业工科博士上万名,但从高级科技人员最密集的30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来看,仍有84家没有一名博士。全国192家中央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也只占总数的2.1%,而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并且,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技术创新,人才为本。科技人员的不足与流失,无疑会大大削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3 政府主导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在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2001年我国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

4、,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在“产学研”结合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盟也仅仅是有需求、无行动,尚属纸上谈兵。 1.4 整个社会未能形成保护创新良好氛围 具体表现在:部分企业改革的主动性差,没有真正认识到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性;部分经营管理者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长期打算;部分企业与其直管行政部门未能彻底脱钩,尚未形成法人管理结构。由于企业的法人实体与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从而削弱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驱动机制和风险意识,同时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大,造成创新机制不灵活。 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因素分析 2.1 市场的需求与竞争 市场需求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拉力,诱导企业为经济利益进行创

5、新,使企业自主创新成为可能。市场竞争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压力,促使企业为战胜竞争对手、赢得市场优势地位进行更有效的创新活动,迫使企业开发适销对路、价廉物美的产品。2.2 政府创新体系的引导 技术创新是用一种新的技术体系和组织方式替代原有的组织方式,创新根植于组织结构之中,因此,技术创新通常可以视为技术体系的变更和组织方式的创新,以及两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未完全消除,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形成。随着国际竞争的界面从从生产、市场前移到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新型自主创新体系。 2.3 知识产权的保护 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外部条件。

6、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时间较短,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意识不强,尽管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一些企业的创新技术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由于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往往因侵犯知识产权成本偏低而使侵权者敢于冒险。 2.4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企业家的冒风险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创新活动组织能力是重要的内部因素。根据对技术创新项目的大量统计分析,创新失败的风险概率高达70%以上。由于我国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本身的制度性缺陷,内部缺乏激励机制,技术创新与企业领导者之间没有生死攸关的关系,创新价值得不到体现,导致企业家个性品格中过度依赖传统路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缺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

7、精神。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实行的产业技术进步方针看,主要是两条:一条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另一条是“以市场换技术”。这两条都有一个基本出发点,即将技术的获取依托于国外,亦即技术依赖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而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状况。因而,可以认为,自主创新中的“自主”是对重要战略信息的传达,需要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来加深对“自主”的理解1(P69)。笔者认为,在“创新”之前加一个“自主”作为限定词,主要是强调创新主体(或称实现主体)属于国家,强调要充分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去实现创新目标,其关键是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二、自主创新的概念及其内涵 自主创新是依

8、靠我们国家自身(或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整合创新资源,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实现科技突破,进而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一系列活动及全部过程。自主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对应于不同的现实主体,自主创新应有不同的内涵。自主创新从现实主体而言分为国家(或区域)层面的自主创新和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 国家(或区域)层面的自主创新是指以国家或一个区域作为现实主体,以能自主解决本国(或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并能对全球科技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标志,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为主要实现形式,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其自主创新活动主要表现为

9、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内源式供给,对部分前沿高科技的以我为主的研究开发,对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领域基本发展方向的引领或影响,对知名企业和国际品牌的成功培育等。 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是以企业作为现实主体,在市场竞争中通过自身努力,有效运用企业内外的各种创新资源,攻克技术难关,以掌握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为标志,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其主要表现为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掌握,拥有对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定价权以及市场价值分配过程中的主导权等。 关于自主创新的内涵,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理解:

10、第一,自主是前提。没有自主权就谈不上创新。作为创新的现实主体,无论是一个区域还是一个企业,应当具有创新投入、技术选择、创新活动。第二,创新是目的。自主创新的落脚点在创新,没有自主权就不可能有创新,有了自主权如果不从事创新活动当然也不存在自主创新。最重要的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运用。第三,获取核心技术、掌握知识产权是关键。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在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必须把自主创新的主攻目标定位于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第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创新的现实主体能否创新。因此,自主创新不要强调开展创新活动,而且要十分重视在创新实践中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这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1、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是贯穿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部实践活动的一条主线。 三、自主创新的形式与特色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强调自主创新不等于闭关锁国,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开放、集成与引进,之所以提倡自主创新,主要是指应尽量避免受制于人,减少“路径依赖”。在目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自主创新更应该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瞄准世界科技发展最前沿,积极整合现有技术,推进集成创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些都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也属于自主创新。 之所以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纳入自主创新的范畴,主要是基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可以有

12、效借助创新的扩散效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自主创新,不等于关起门来搞创新,不等于不需要消化吸收别人的先进技术,即便是发达国家也需要引进。坚持自主创新绝不是排斥技术引进,而是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原始性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可以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有利于提高创新效率;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可以收到费省效宏、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创新相对于他人创新而言具有以下基本特点:第一,技术突破的内生性。自主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是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独立

13、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这是自主创新的本质特点。第二,技术与市场开拓的率先性。在同一市场上,非率先性的自主创新是没有意义的,自主创新必须将技术上的率先性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才可望获得成功。而技术上的率先性必然要求和带动市场开发方面的率先性,因为技术开发成果只有尽快商品化,才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因此,自主创新还应将市场领先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以防止跟随者抢占市场,侵蚀其技术开发成果。第三,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知识和能力支持是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等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的支持。自主创新不仅技术突破是内生的,而且

14、创新的后续过程也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推进。掌握自主创新的这些基本特点,有助于我们把握好自主创新的努力方向,并为自主创新积累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四、自主创新的主体 借鉴国家创新系统的有关理论,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有知识创造、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创新成果的应用四个子系统,这四个子系统均有相应的实现主体。究竟谁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是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还是高等院校,这是必须明确的问题。从创新的本来意义上讲,创新是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科研机构和高校虽然创造出了大量科技成果,但如果多数成果闲置没有应用就不属于创新,因而科研机构和高校不能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技术创新与科技研究的区别就在于技

15、术创新是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以创造财富的过程。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企业离市场最近,最了解市场的需求,因此,企业必然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结论:明确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就是要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既然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那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着力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其关键在于增强企业创新的自主性。一方面,企业应具有创新活动的主体意识,即企业是创新活动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受益主体,也是创新活动的组织主体;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市场的把握,牵引创新活动的方向。企业要确立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就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 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培育企业创新文化,整合利用外部技术资源。 政府虽然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但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通过制定创新战略和规划促进技术链的整体突破,加强知识生产和共性技术的投入和供给,除此之外,最为关键的是建设并维护好本区域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参考文献:1厉以宁:“关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十个问题”.中华工商时报,2006-4-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