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节第二节配送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211654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节第二节配送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二章节第二节配送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二章节第二节配送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二章节第二节配送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二章节第二节配送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节第二节配送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节第二节配送幻灯片(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SONY公司运输决策,几年以前,索尼集团公司曾经遇到这么一件事情,欧洲市场客户急需当地市场已经断档多时的索尼牌子的超高速凸轮缓冲器,这种用于电视接收设备的产品当时只在日本本土生产,在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索尼公司均不生产,这种产品以往都是通过集装箱海运发往世界各地。 公司怎么决策,选择海运还是空运?,案例1:SONY公司运输决策,采用运价比海运高出十几倍的空运物流 满足市场需要是索尼的最高宗旨,只有实现这个宗旨,索尼才能在未来生存。 如果不这样做,面临缺货的困局,消费者转向购买,将市场拱手让给竞争者。 索尼集团公司的物流理念是:必须从战略高度去审视和经营物流,每时每刻都不能忽视物流,满足客户及

2、市场的需要是物流的灵魂,索尼集团公司麾下的各家公司必须紧紧跟随市场的潮流。,第二节 配送概述,一、配送 (distribution) 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一般认为,配送是由运输派生出的功能,是短距离的运输,是物流体系末端的延伸功能。但从其实质意义上,它又是整个物流活动的一个缩影,几乎囊括了物流的所有功能要素,我国早期引进配送概念时认为:“配送”一词是日本引进美国物流科学时,“美国配送的英文原词delivery”的意译。 delivery如果直译为中文,是“提交”、“递交”、“交付”、“交货”的意思。有

3、些学者则认为:delivery只是配送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而不是全部,因此把“配送”翻译成“delivery”是不准确的。,英文Distribution中有“销售”、“流通”、“分配”、“分销” 的多层含义,虽在英汉词典中没有“配送” 的解释,但是象Wal-Mart 连锁店使用的“Distribution”包括进货、分拣、储存、拣选、组配、送货等作业环节,可见Distribution一词则更接近我们讨论的“配送”。,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送货于一身,通过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所以包括方面更广。 配送的主体活动是末端或支线运输及分拣配货,其中分拣配

4、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末端或支线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配送是按用户定货的要求,在配送中心或物流节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的方式送交用户的经济活动。,配送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 压缩流通时间、 降低流通费用,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降低社会的总成本, 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配送过程是指配送的工作过程。 如图,配送一般具有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包装、加工、配装、运输等基本功能要素。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产品形态、企业状况及顾客要求存在差异。配送过程会有所不同。 如生鲜产品往往增多了流通加工程序,燃料油配送不拥有配货、分拣、配装程序。,配送中心图例,

5、两个方面要素: “配”是对货物进行集中、分拣和组配; “送”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将货物送达至指定地点或用户手中。 因此,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有机体。配送中所包含的那一部分运输活动起止点是物流据点至用户。 同时,配送也不是一般概念的送货,它除了送货,还有配货、分货、分割、组配等活动,是一种专业化的分工方式(参见表2-2)。,表2-2 运输、配送、送货的区别,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巴赛罗那大众物流中心承担着为大众、奥迪、斯柯达、斯亚特等大众系统四个品牌的汽车配送零部件的任务。四个品牌的汽车在整车下线前两个星期,有关这些车辆88000种零配件在这里已经可以全部找到。假如

6、用户新买的车坏了,只要在欧洲范围内,24小时内就会由专门的配送公司把用户所需要的零部件送到手中。,配送对优化经济结构、节约社会劳动及充分发挥物流功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 有利于降低整个社会物资的库存水平。 有利于物流活动实现合理化。 完善运输和整个物流系统。 增加末端物流效益。 提高供应保证程度。 简化事务、方便用户。,二、配送方式 1、商流、物流一体化的配送模式 这种配送模式又称为配销模式,其模式结构如图2-2所示。,供应商,配送机构,客 户,采 购,进 货,配 送 订 货,图2-2 商流、物流一体化的配送模式,配送的主体 销售企业或生产企业, 生产企业的专门物流机构。 不仅参与

7、物流过程,同时还参与商流过程,而且将配送作为其商流活动的一种营销手段和策略 即参与商品所有权的让渡和转移,在此基础上向客户提供高水平的配送服务。 主要经营行为 商品销售 配送是实现其营销策略的具体实施手段 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高水平的配送服务来促进商品销售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商流、物流一体化的配送模式对于行为主体来说,由于其直接组织货源及商品销售,因而配送活动中能够形成资源优势,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同时也便于向客户提供特殊的物流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但这种模式对于组织者的要求较高,需要大量资金和管理技术的支持。,图2-3 商流、物流相分离的配送模式,2、商流、物流相分离的配送模式 配送

8、的组织者不直接参与商品交易活动,即不参与商流过程,它只是专门为客户提供货物的入库、保管、加工、分拣、送货等物流服务,其业务实质上属于“物流代理”,从组织形式上看,其与物流活动是分离的,分属于不同的行为主体。,特点: 配送企业的业务活动单一,有利于专业化的形成,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 占用资金相对较少,易于扩大服务范围和经营规模; 只提供物流代理服务,企业收益主要来自服务费,经营规模较小。 但这种模式还存在缺点,即配送机构不直接掌握货源,其调度和调节能力较差;对客户的依赖性强,容易随客户的销售不畅而导致自身配送规模的下降,经营主动性较差。 3、其他配送分类 前面的分类,是以配送对象数量不同为指标的

9、,对于其他配送方式,参见表2-3。,表2-3 其他配送方式,anlidaoru,三、配送合理化 1、不合理配送 是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配送水平而未达到,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成本增加、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的配送形式。 不合理配送形式有: (1)资源筹措不合理。 不进行批量配送 配送量计划不准 资源筹措时不考虑建立与资源供应者之间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 (2)库存决策不合理。 在集中库存总量高于各用户分散库存总量 储存量不足,不能保证随机需求,(3)价格不合理。 配送价格普遍高于用户自己进货价格,损伤了用户利益 价格制定过低,使配送企业处于无利或亏损状态下运行 (4)配送与直达决策不合理。 可以直接通过

10、大批量进货(费用较配送中转送货低)时,不直接进货而通过配送。 (5)不合理运输。 不合理运输若干表现形式,在配送中都可能出现 (6)经营观念不合理。 配送实施中,有许多是经营观念不合理,使配送优势无从发挥,相反却损坏了配送的形象。,商流与物流分离 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实物流通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2、合理配送判断7方面标志 (1)库存标志。 重要标志,2方面: 库存总量。 库存总量在一个配送系统中,从分散于各个用户转移给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库存数量加上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后库存量之和应低于实行配送前各用户库存量之和。 库存周转。 由于配送企业的调剂作用,以低库存保持高的供应能力,库存

11、周转一般总是快于原来各企业库存周转。,(2)资金标志 资金总量。 用于资源筹措所占用流动资金总量,随储备总量的下降及供应方式的改变必然有一个较大的降低。 资金周转。 从资金运用来讲,同样数量资金,过去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满足一定供应要求,配送之后,在较短时期内就能达此目的。 资金投向。 实行配送后,资金必然应当从分散投入改为集中投入,以能增加调控作用。,(3)成本和效益 总效益 宏观效益 微观效益 资源筹措成本 重要标志,(4)供应保证标志 缺货次数。 实行配送后,对各用户来讲,缺货次数应下降。 配送企业集中库存量。 对每一个用户来讲,其数量所形成的保证供应能力应高于配送前单个企业保证程度。 即时

12、配送的能力及速度。 这一能力必须高于未实行配送前用户紧急进货能力及速度才算合理。,(5)社会运力节约标志 末端运输是目前运能、运力使用不合理,浪费较大的领域,合理配送可解决这些问题。 (6)用户企业仓库、供应、进货人力物力节约标志 实行配送后,各用户库存量、仓库面积、仓库管理人员,以及用于订货、接货、搞供应的人应减少。,(7)物流合理化标志。 是否降低了物流费用; 是否减少了物流损失; 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 是否发挥了各种物流方式的最优效果; 是否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 是否不增加实际的物流中转次数,等等。,Design by Nordri,第三节 运输配送技术创新,一、运输方式创新

13、1、复合一贯制运输 2000年OECD对复合一贯制运输(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定义为:“复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在门对门运输链中,至少利用2种以上不同运输工具的运输。”(Intermodalism implies the use of at least two different modes of transport in an integrated manner in a door-to-door transport chain.)。,解决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等特点。 复合一贯制运输具有 3 个特点: ( 1

14、 )手续简便 ( 2 )实现门到门的服务 ( 3 )运费低廉,东南亚和远东大多数国家出口的纺织品,通过海空联运运到欧洲; 日本、韩国多采用海空联送将高技术产品(如电子设备等)运往欧洲,其运输时间比全程海运缩短1/2,运费比全程空运节省1/3; 我国长江三角洲与荷兰进行合作,于2010年建成以上海为中心,辅以南京,武汉等城市的区域多式联运模式,在“负荷一致”的概念上使多种运输形式结合成网络得到最充分的应用。,2、共同配送(Joint Distribution),共同配送是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 共同配送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实现配送资源的有效

15、配置,弥补配送企业功能的不足,促使企业配送能力的提高和配送规模的扩大,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1989年摩纳哥国启动共同配送事业运营,政府花费35万法郎从仓库经营者借租货物堆放场,再无偿地提供给运输企业使用,并且每年补助25万法郎给运输企业。 20世纪80年代,日本零售业为了使供应物流效率化降低成本向店铺开展共同配送,特别是便利店总部向连锁店共同配送等新形态的配送方式开始普及,据1996年连锁经营协会的物流调查,大多数零售业都利用共同配送方式,采用率为55.4%,其中41%为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进行的配送。,3、集装箱运输(Container Transportatio

16、n) 是以集装箱作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先进运输方式,目前已成为货物运输中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 它使货物流通过程各环节发生重大改变,促使运输生产走向机械化、自动化,被称为“运输革命”。,七层堆高机,40吨叉车,集装箱运输具有 提高装载效率,减轻劳动强度; 避免货物倒载,防止货损货差; 给货物的装卸、堆码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创造条件,加快货物送达速度; 节省大量包装费用,简化检验手续; 使换装环节设施的效能大大提高,减少营运费用; 有利于组织综合运输等优点。,二、运输工具创新 1、地下物流 地下物流是为了减少大城市地面交通拥挤而在地下修建的一种专门铁道,开辟了城市物流发展的新方向。 地下物流线路类似地下铁路,其运行方式以短程线路为主体,部分线路可延伸郊外与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出入口、区域流通中心等物流节点衔接;地下物流节点如同地下铁路的车站,在布局配置上充分利用沿途高楼大厦、百货公司等的地下设施,重视地下物流不同线路、地下物流线路与地下铁路线路及地上运输线路交汇处的枢纽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