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90211020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通市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单招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案要求1本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填写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您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基础知

2、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1. 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A亘古(gn) 河畔(pn) 纤腰(qin) 摇曳(y)B木讷(n) 埋(mi)怨 烜赫(xun) 憩息(q)C剽悍(pio) 慰藉(j) 惩创(chung) 间或(jin)D渲染(xun) 涂墁(mn) 果蠃(lu) 怵目(ch)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趋之若骛 荒缪绝伦 百无聊赖 胜券在握B目不遐接 怨天由人 踌躇满志 醍醐灌顶C云蒸霞蔚 助纣为虐 推陈出新 惹是生非D草管人命 余音袅袅 殒身不恤 悠然自得3下列对加点字

3、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引人入胜(胜利) 销声匿迹(消灭) 少不更事(懂得)B. 层出不穷(尽) 若即若离(接近) 鲜为人知(少)C锲而不舍(停止) 沸反盈天(满) 长歌当哭(当作)D. 一视同仁(同样) 长治久安(太平) 感同身受(感激)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学是灯, 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 灯光如豆, 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 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A. 因为 虽然 但是 而且B. 不但 即使 但是 但 C. 不仅 不仅 而且 而D. 或许 即使 若 而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

4、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B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自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深受其影响。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D在曾经的高一高二的学习中,我们即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仅仅是第一步,因为我们还要面对高三的最后一搏。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A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B在我国,无商不奸的说法流传已久,却错得最为离谱。C“他本来第一次就可以上岸的,”直升机驾

5、驶员厄歇尔说,“可是他把每一个人都看得比自己重要,每一个人。”D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7对下列各项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A. 药物喷洒的整个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比喻)B. 殊不知我国的圣君,贤臣,圣贤,圣贤之徒,却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反语)C. 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夸张)D. 有很多次,我看到当蝉沉浸在母亲的工作之中时,这些很不起眼的蚋就开始干起了毁坏蝉卵的勾当。(拟人)8对下列各项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是A黑暗会使他更

6、珍惜视觉;哑默会教导他更喜慕声音。(说明)B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议论)C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抒情)D在冬天空旷的原野上,我听到过啄木鸟敲击树干的声音。(记叙)9. 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A. 今生今世的证据 散文 苇岸 中国B.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诗歌 巴尔蒙特 俄国C.冰河英雄 人物通讯 克莱尔萨夫安 美国 D.警察与赞美诗 小说 欧亨利 美国10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戴望舒的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艺术精熟圆润,唱出了诗人和他那一代知

7、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诗中的“海水”、“天山”象征着贝的丰美和价值,描绘了一个令人心醉的美好世界。B.贵在一个“新”字从主标题看应该谈创新,而文章却谈独立思考。这是因为作者认为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必要条件。C.春末闲谈中,作者以闲谈的方式将自然之物人格化,用形象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实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必胜的信心。D长江三峡以游踪为线索,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8、一)到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可燃冰”?专家认为,形成“可燃冰”最少要满足三方面条件。首先是温度,海底的温度在2至4时,适合“可燃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可燃冰”。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海越深,压力越大,“可燃冰”就越稳定。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可燃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

9、层的空隙中。在常温常压下,“可燃冰”分解为甲烷和水。最有可能形成“可燃冰”的区域一个是高纬度的冻土层。如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都已有发现,而且俄国已经开采近了20年。另一个是海底大陆架斜坡。如美国和日本的近海海域,加勒比海沿岸及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底均有储藏,估计我国黄海海域和青藏高原的冻土带也有储藏。二者之中,海底的“可燃冰”储量较大。 天然“可燃冰”主要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汪集认为,开采这种气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因为“可燃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可燃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

10、体。“可燃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而这种气体如果进入大气,无疑会增加温室效应,进而使地球升温更快。 此外,“可燃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可燃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美国地质调查所的调查表明,开采“可燃冰”可能导致大陆斜

11、坡上发生滑坡,这种地质灾害对海岸及海底的各种设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发方案。“可燃冰”气藏的最终确定必须通过钻探,其难度比常规海上油气钻探要大得多,由于“可燃冰”遇减压会迅速分解,极易造成井喷,进而使海水汽化,引发海啸导致翻船。由此可见,“可燃冰”作为一种被寄予厚望的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加以小心对待。 选自向杰“可燃冰”将解千年能源忧?11. 下列对“可燃冰”“是一种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石油、天燃气等能源相比,“可燃冰”在开

12、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B.“可燃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情况看,“可燃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C.如果开发“可燃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D.“可燃冰”在常温压力下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12. 下列对“可燃冰”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介质混合产生的晶体物质。B.是细菌分解海底古生物尸体所产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在介质中生成的固体结晶水合物。C.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D.是天然

13、气被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在地壳深处的空隙中与介质生成的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13.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拥有了完善的开采技术,储量巨大的“可燃冰”成为新一代能源是完全可能的。B.我国有辽阔的海域,根据地质条件分析,理论上应该有“可燃冰”存在的可能。C.开采过程中,必须确保“可燃冰”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下,以免甲烷气体泄漏。D.“可燃冰”利用的前景广阔,但开采困难,难以找到开发的技术方法。14.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加以小心对待。 (打比方)B.天然“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

14、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作比较)C.由于“可燃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的作用。(下定义)D.“可燃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列数字、作比较)(二) 我每次看到红楼梦晴雯之死的时候就感慨颇多。晴雯冤枉地死了,这是令人非常难过的事情。宝玉悼晴雯,写了芙蓉女儿诔。这芙蓉女儿诔里面,有的地方很愤激,有的地方很悲哀,然后宝玉自己朗诵来送别晴雯。这时黛玉来了,就提出来他哪几个字用得不妥,建议这个地方应该这么改一下,那个地方应该那么改一下。这样就把对晴雯的悲悼适当地间离了,它进入了一个讨论语言讨论文字的境况,等于是黛玉和宝玉共同做一个语文练习题了。这也是一种无害化的处理。当然这个无害化的处理也有它另一面,有时候让你感觉非常残酷。晴雯死了,贾宝玉事实上也做不了什么,他无法抗议,也无法改变自己这个家庭,他能做的就是写一篇文章。这段描写至少告诉我们,语言和文字能够使我们的一种经验、一种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