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三中教育信息化2010-2012年度发展规划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150359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云三中教育信息化2010-2012年度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云三中教育信息化2010-2012年度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云三中教育信息化2010-2012年度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青云三中教育信息化2010-2012年度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青云三中教育信息化2010-2012年度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云三中教育信息化2010-2012年度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云三中教育信息化2010-2012年度发展规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云三中教育信息化2010-2012年发展规划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信息化校园创建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泰安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2010-2012年发展规划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等文件所提出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以数字化教学平台和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及教育教学资源库开发为重点,以信息化管理体

2、制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着力培育我校发展的信息化整体优势,为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适度超前。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前瞻的目光和改革的思路,从总体需要出发,适度超前规划,做到科学论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防止重复建设,避免浪费,提高整体效益。 2、分批投入,软、硬件并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建设。在统一规划指导下,分步实施,分批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同时,重视软件投入,使软件的投入比例逐步上升,努力使软件和硬件

3、投入比例逐步接近1:1。 3、应用为主,资源共享。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是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应用水平和效果是信息化水平的直接体现,坚持以应用为核心,加强数字化教学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做到资源共享。 4、加强培训。积极开展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开设教师切实需要的培训课,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三、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校园信息化领导力、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成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为普遍,数字化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质量增长方式不断优化;信息化队伍的技术支持与

4、应用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教育信息化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形成我校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二)具体目标1、根据泰安市“普通中小学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要求,2010-2012年逐年、分批更新专任教师人手一机和“班班通”配备,2011下半年年完成生机比12:1的网络教室配备。2、开展“中小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力争在2011年,创成第一批“泰安市信息化校园”。3、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实施“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和“课改信息化建设工程”,创建开发实用、好用的校本特色网络课程资源,逐步完成覆盖主要学科的网络课程视频课堂资源。4、全校各年级均开设信息技术课,开足开全课时,到2011

5、年底实现开课率100%。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到 2011年底,信息技术应用的学科覆盖率100%、电子备课率90%以上、课时覆盖率不低于60%。5、学生参与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2010年达到30%,2011年以后达到80%,学校创成“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特色学校”。6、从2010年开始,用两年的时间,完成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同时,加大对领导干部信息化领导力、网络管理教师及学科教师等各个层面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7、深入开展和参与各级教育技术课题的实践研究,各学科巩固和分享优秀课题的实践研究成果。主动承担山东省“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数字化校园

6、”建设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总结经验,积极申请重点课题,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研究,争取取得更好成果。8、建设高效的校园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系统,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能。9、依据省、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价方案标准”,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每年评价成绩达到优秀标准并走在全市前列。三、主要任务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据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意见中的现代教育技术配备标准要求,实施“普通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和优化支持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信息化环境。实现专任教师人手一机和“班班通”设备的更新换代;生机比12:1

7、;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泰安市“信息化校园”设备配备标准。2、网络教研与资源建设进一步充实完善新课程网络教研平台,建立学校的网络教研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化链接软件,拓展校本教研、学科教研时空,探索教师群组基于网络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平台的无缝学习模式,提升教师自身与团队组织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施“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程”,加快信息资源库建设,建立完善的新课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好电教教材费,落实专项资金,选购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成汇集教师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研信息的网络教研资源库,实现开放、互动、共建、共享的网络教研。创建开发实用好用的校本

8、特色网络课程资源,逐步完成覆盖主要学科的网络课程视频课堂资源建设,建立新课程资源库群,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实施“课改信息化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课程管理、学分认定、教学质量监控、综合素质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理念的实践化、模式的时代化,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益。进一步实施终身教育信息化,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社区教育资源,统一规划管理,架构基于网络的学校家庭社区互连互动的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进学生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活动,拓展教育的时空,使广大学生能利用网络在家庭或社区进行学习、交流。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9、,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评价反馈、教学反思等教学过程各环节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基本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常态化,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鼓励教师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参与网上集体备课、教学实践问题的探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参与学科网络教研,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4、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按照省市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在全校各年级均开设信息技术课,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程,配齐配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实现开课率100%。重视加强信息技术

10、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和校本研训,创新学科教研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适应新技术、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增进交流与合作,促进个性化发展,表达创意,激发创新,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和水平,为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打好基础。5、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求,加强对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加大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工作力度,积极参加省市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

11、升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力水平。加强教育技术人才队伍和学科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引导教师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成果评选竞赛活动,促进广大教师面向信息化的专业发展水平。加强对技术支持服务人员的培训,为学校信息化规划、设备管理与维护、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技术创新应用、教育技术培训、管理信息化等服务需求提供支持。6、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尤其对切合教学需求、前瞻性好、成熟度高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项目,学校积极争创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示范学校,鼓励教师争当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示范教师,引领教育信息

12、化发展。深入开展和参与利用英语教育学习网络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实践研究、班班通在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堂即时反馈系统应用研究、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系统应用研究,逐步转变教与学方式,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创新,分享优秀课题的实践研究成果。广泛开展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加强学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实验室创建工作,重点参与全国、省、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抓好主题网页、电脑绘画、机器人竞赛、DV创作、动漫创作等面向信息化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强化信息技术在学生

13、中的应用,争创特色学校,提升学校的办学效能。 7、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系统,构建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信息与资源、办公及服务平台,积极研究和应用包括信息化设备统计、图书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教师档案、教师教育、评价管理等数据共享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能。四、保障措施1、建立由校长为组长,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理顺管理体系,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分管领导,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设教育信息化办公室,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主持教育信息化日常工作。加强和完善学校教育技术中心机构建设,按照市、县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

14、见、泰安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价方案的评价标准和要求配足配齐教育技术中心教师,人员结构合理,有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多学科教学骨干、网络管理教师共同参与;完善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网络管理教师持证上岗和定期培训考核制度,提高校园网络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以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2、学校将信息化建设经费和维护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积极争取市、县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财政支持;用好信息技术教育费和电教教材费,多渠道筹措经费,用于完善学校教学软件资源建设、校园网络设备运行维护和网络管理教师的培训,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保障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3、建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和改进作用,按照泰安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价方案指导和评价学校信息化工作。每一年组织一次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教研组和个人表彰;每两年组织一次教育技术能手认定;按照评价标准每年组织一次教育信息化自我评价与总结,激励教师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