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148447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 -,#+&)*“% &,.*%*0)$&)*“%! 122345122345122345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石中英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 学 院 讲 演 录 学 院 讲 演 录 学 院 讲 演 录 尊敬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我看到,这次论坛组织者刻意 安排了四个不同背景的人就这个话题发表演讲。 龚晓峰副市长主要从管理者的角度谈了如何推进 区域创新的问题!谈松华研究员主要从战略研究 者的角度谈了如何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问题! 董奇副校长从脑科学的角度,谈了教育创新的 一些科学基础。我想从哲学的角度,对培养创 新型人才问题谈一点自

2、己不成熟的看法,请各 位批评。 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素 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整个教育系统提出的历 史性任务。这个历史性的任务,要由我们一代又 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来完成。我相信,在今后一段 时间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青少年的创新素 质,将会成为指导我们整个教育改革、特别是基 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价值原则和目标追求。大家最 关心的问题可能就是到底怎么来完成这样一个历 史性的任务。我这里主要从哲学的角度来考虑这 个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实现这个历史性任务 的一个前提性条件,就是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 “ 创造性”或 “ 创造力” 。在我看来,教育工作者 只有首先搞清楚了这个概念,才能够寻找到

3、合适 的教育策略、培养创新型人才、完成提高整个民 族创新素质的伟大使命。 前面谈到要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创造性人才 的培养问题。哲学的角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角 度?哲学在认识创造性人才培养方面究竟能够起 什么作用?从比较的角度看,哲学的角度不同于 经济学的角度,不同于社会学的角度。从经济学 的角度看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问题,我想主要是分 析这种人才培养的成本与效益问题或投入与产出 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问题,我想主要是分析影响创造性人才培养的社 会因素,如社会文化传统、经济结构、研究制度 等等。哲学的角度与它们都不同。看看哲学史就 知道,从古到今,哲学有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 是

4、分析我们所信以为真的那些观念。哲学家偏爱 对我们日常生活、生产和交往实践行为中一些最 基本的观念进行分析。这个观念分析的功能,在 “#世纪上半叶被放大了,成为哲学的唯一功能, 并由此诞生了一个很有影响的哲学派别,叫 “ 分 析哲学” 。分析哲学家们认为,哲学不提供给人 们任何的价值原则,但是要帮助人们去批判性地 反思他们所信奉的价值原则,去分析支配他们的 各种信以为真的观念。当然,“#世纪后半叶, 分析哲学就衰落了。不过,哲学的概念或观念分 析功能保留了下来,直到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重 视。所以,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培养创新型人才 培养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分析与此问题密切相 关的概念“ 创造力”或

5、 “ 创造性” 。从逻辑上 说,如果教育者连这个概念都搞不清楚,那么怎 么能够搞清楚何谓 “ 创造性人才”或 “ 提升创造 力”呢?怎么能够找到培养青少年 “ 创新素质” 的合适策略呢? 一、关于 “ 创造性”或 “ 创造力”概念的五 种神话 当前,大众观念、学术研究以及政策文本 中,“ 创造性”或 “ 创造力”概念不断涌现,可 以说没有人会对这类概念感到陌生。几乎所有的 领域都在使用这些概念,并赋予它们以不同的理 解。关于 “ 创造性”或 “ 创造力” ,人们已经先 入为主地形成了一些观念,并不加分析和反思地 $ !“#$%& “( %&)*“%& &+&,-./ “( -,#+&)*“%

6、&,.*%*0)$&)*“%!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22345122345122345 学 院 讲 演 录 学 院 讲 演 录 学 院 讲 演 录 应用这些观念。说实话,要想知道这些观念是从 哪里来的,还真的不容易。它们可能是从大众媒 体看来的,也可能是从科学论文中选来的,还有 可能是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拷贝来的。不管从哪儿 来的,许多人都对这个概念不陌生,都形成了一 些与之相关的观念。这些观念,牢固地支配着他 们的创造性话语实践,对于教育者来说,它们毫 无疑问地支配了其教育行为。在一些人那里,对 于这些观念甚至失去了批判和反思的意识与能 力。我把这种社会公众中间存在的对于一些 “ 创 造性”或

7、 “ 创造力”观念缺乏反思和批判的现象 称为社会上流行的 “ 创造性神话”一些勿庸 置疑的 “ 创造性叙事”或 “ 创造性话语” 。 “ 神 话”这个词的英文是!“#$,音译成汉语是 “ 迷 思” ,意思就是 “ 走向了歧途的思想” 。所以,我 也愿意把这五种 “ 创造性的神话”称之为五种 “ 创造性的迷思” 。哲学分析的任务,就是要认识 这五种神话、分析这五种神话,从而打破这五种 神话、走出这五种 “ 迷思” ,帮助我们正确地认 识 “ 创造性”或者 “ 创造力”问题、正确地对待 青少年创造力培养问题。 通过我个人对大量文献的阅读,仔细辨析各 种话语实践中的 “ 创造性”或 “ 创造力”概念

8、的 用法,我认为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乃至更为广大 的国际社会里面,关于 “ 创造性”或 “ 创造力” 的概念有以下五种神话:第一种是 “ 特质神话” , 第二种是 “ 精英神话” ,第三种是 “ 右脑神话” , 第四种是 “ 文化神话” ,第五种是 “ 价值神话” 。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这五种 “ 创造性”或 “ 创 造力”神话。 所谓特质神话是指,在大众常识与一些学科 领域里面,特别是在心理学领域里边,倾向于或 习惯于把 “ 创造性”或 “ 创造力”看成是一组专 门的人格或思维特质。比如说在创造学界最有名 的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 (%&()*+,-./0/) , 他认为创造型的人在人格方

9、面有下面八个特点。 他的意思就是说,只有创造型的人才有这些特 点,不是创造型的人就没有这些特点。或者说创 造型能力高的人这些特点就非常明显。这八个特 点是:第一,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不肯雷 同;第二,有旺盛的求知欲;第三,有强烈的好 奇心;第四,知识面广,善于观察;第五,工作 中讲求理性和严格性;第六,喜欢抽象思维;第 七,富有幽默感;第八,意志品质出众,能长时 间专注于感兴趣的问题当中。另一位著名的心理 学家斯腾伯格 (1#2+342+5-6/%/)认为,创造性 高的人有七项人格特征:第一,宽容错误;第 二,愿意克服障碍;第三,愿意让自己的观点不 断发展;第四,活动受内在动机的驱使,沉醉

10、于 活动之中;第五,有高度的冒险精神;第六,希 望被人认可;第七,争取希望被再次认可而努 力。刚才我国心理学家董奇教授则从八个方面概 括了创造性人格的特征:第一,具有浓厚的兴 趣;第二,感情丰富;第三,敢于冒险;第四, 坚持不懈;第五,独立性强;第六,自信勤奋; 第七,自我意识强;第八,一丝不苟。关于创造 性人才的心理特质,尽管其他的心理学家在具体 方面有不同的看法,但他们都几乎一致同意, “ 创造力”是一组专门的思维和人格品质。在他 们看来,这些品质第一是内在的,是这些人所具 有的;第二是稳定的,是几乎不变化的;第三就 其来源来说,几乎是自然的或生来就有的;第 四,它们是综合一致地发挥作用的

11、。毫无疑问, 这些心理学提供的创造性观念是当前支配我们创 造教育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第二种神话叫精英神话,是与特质神话有关 系的,是有关创造性或创造力在大众中分布状况 的一种观点。心理学家根据他们所分析出来的创 造性人才的人格特质,制订出了很多的创造性或 创造力的量表。他们运用这些量表,检测哪些人 在这些特质项目上得分高、哪些人在这些特质项 目上得分低,从而鉴定哪些人是具备创造性潜能 的人。这些量表的编制,从理论上就假定,创造 性才能或潜能是可以测量的,并且在不同的人身 上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呈一种正态的分布,就 如同智力测量一样。这种量表测量的实际结果就 是,不论是在一个社会团体内部,或是在

12、不同的 社会团体之间,创造性或创造力都不是平均分布 的,注定有一些人在测量项目上得到高分,而有 一些人只能在同样的项目上得到低分。这就意味 着,在心理学家看来,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在社 会大众之中,有一些人具备创造性才能或潜能, 7 !“#$%& “( %&)*“%& &+&,-./ “( -,#+&)*“% &,.*%*0)$&)*“%! 122345122345122345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学 院 讲 演 录 学 院 讲 演 录 学 院 讲 演 录 而另一些人则不具备或比较而言是比较差的。这 样一来,结论只能是:有创造性才能或潜能的人 只能是少数。也就是说,有创造性才能或潜能的 人只能是

13、少数 “ 精英” ,谁有谁高谁就是精英, 即使现在不是,将来也一定是。推而广之,创造 性或创造力的培养问题,不是与每一个人有关 的,只是与那些在相关测验中显示出较高创造性 或创造力潜能的少数人有关。 第三个有关创造性或创造力的神话,各位都 很熟悉,就是右脑神话。这跟对创造性或创造力 的生理基础的认识有关。曾几何时,在中国的社 会舆论中,包括在学术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 为,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那些思维或人格特质, 更多的是与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实现有关。有的人 甚至提出,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创造性, 主要看你的右脑功能发挥得怎么样。大家都知 道,现代脑科学的发展认为,人类大脑两半球在 功能上是有分

14、工的。左半球主要是负责数字、词 汇、逻辑、分析、运算、推理等相关事务,还包 括给事物分类、排序等等。右半球呢,则主要负 责图像、想像、色彩、结构、空间等,善于抓住 机遇、富于冒险精神等。根据这样的认识,有人 就认为,创造性思维或创造力的形成主要与右脑 的功能有关系。一些新闻媒体也加入进来,演绎 科学发现的故事,突出科学家的艺术素养 ( 和右 脑的功能有关部分)在科学发现过程中的作用。 社会上一些极端的观点甚至把右脑开发直接与创 造性培养等同起来。 第四个神话就是文化神话。所谓文化神话就 是指,在某些人看来,某些文化传统特别有利于 人的创造力的形成,而另一些文化则不利于创造 力的形成;或者说,一

15、些文化传统中成长的人创 造性普遍比较高,而另外一些文化传统中成长的 人创造性普遍比较低。例如,有学者细心统计了 世界主要文化传统中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及其所 占比例,结果发现,犹太人所占比例最高,是平 均数的!“倍,接下来依次是法国人 (#$%倍) 、 日尔曼人&$倍(、意大利人&)$#倍(,至于华 人则低于平均数。这样的统计研究,从种族心理 学角度来看,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是,这种研究 隐藏着一种假设或者说容易使人误解,中华文化 是不利于创造性形成与发展的。有论者干脆以 中西文化这对范畴作为分析框架,来分析创造 性的全球分布,认为西方文化是有利于创造力形 成和发展的,而中国传统文化是阻碍创造力形

16、成 和发展的。我的一位朋友在青少年创造力比较研 究方面很有名,他在一项研究中也发现,就中英 青少年的创造力比较而言,中国青少年除了一项 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比较强以外,科学创造力总 体上明显低于英国青少年。在解释此项研究结论 时他认为,“ 文化因素深深地影响了青少年创造 力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对青少年的创造力发展 有着不同的作用,尊重青少年、强调独立创新的 民族,有利于青少年创造性的发展,而不尊重青 少年、强调服从的民族不利于青少年的发展” 。 无独有偶,有一位著名的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在 一次公开演讲中也认为,美国文化崇尚个性,尊 重自由,强调冒险,是有利于青少年的创造力发 展的;而中国的文化,强调服从,强调安静,是 不利于创造性形成的。类似这样的观点或态度社 会上不少见。 第五个创造性的神话就是价值神话。所谓价 值神话就是指,在很多人看来,创造性或创造力 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就是好的,从而也是值得追 求的。对于个体或社会来说,创造性或创造力总 是有益的,越多越好,越高越好。根据这样的一 种价值认识,创造力的获得、创造性的提升本身 就是有价值的,无需再对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