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培训资材大全(890个文件)0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146591 上传时间:2019-06-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培训资材大全(890个文件)0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写作培训资材大全(890个文件)0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作培训资材大全(890个文件)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培训资材大全(890个文件)0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文主题提炼的原则和方法一、基于深入的实践和丰富的材料对于主题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我们前面提到,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似乎主题是占主导地位的。但只有这样的认识还是片面的,主题又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辩证的认识。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按照这个原理,主题作为正确思想,只能来自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这一概念,带入写作学之中,主要靠材料来体现。首先,材料来源于社会实践,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种种事实

2、、数据和局部认识,对于写作来说,就是材料。其次,不管是记忆中的材料还是文字化的材料,都不过是实践的观念化形态或物化形态。因此,我们既可以说主题来源于实践,也可以说主题来源于材料它是在深入的社会实践或者说是在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经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之后形成的。这样看来,材料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在主题尚未产生、确定之前,材料是第一位的,它代表着存在和现实,而主题是意识,是第二位的。而主题一旦确定,也就是说,一旦完成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主题就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能有效表现和支持主题的材料就使用,相反则不用。这时,主题又取得了支配材料的统帅地位。在主题产生的

3、过程中,材料是否全面、丰富(实质上也就是实践是否深入),直接决定着主题是否正确、深刻。所以我们说,主题的提炼,首先要基于深入的实践和丰富的材料。二、深入开掘事物本质人的感官所反映的,永远只能是事物的外部形态。提炼主题,要摒弃表面现象,努力开掘事物内在的本质,这就需要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加工提练,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提练主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三、时代的眼光和新颖的角度提炼主题,还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才能精确的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意义。这首先要求要把反映对象

4、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中去考察、去思索、去表现。譬如,目前我们国家正在改革开放的政策背景下进行现代化建设,全民正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这样的时代精神,在任何公文中都应该有或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缺少了这一时代精神,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提炼主题还要求寻找新的角度,以便有新的思考、新的发现,写出新意。四、主题的获得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毛泽东说过:“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古人虽然没有这样深刻的哲理性认识,但他们对文章主题需要反复提炼,也有自己的认识。元代人就曾说过:“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陈绎曾:文说(引戴师初语),见古人论写作,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第127页。当然,古人所说的三番过程,只是一个大致规 律,不可理解得过于 拘泥。对于有些作者或题材而言,也许“第一番来者”就是精意因为作者对这一题材早 已有反复的深刻思考,不必在作文时再从头开始。对于一些阅世不深、经验欠缺的作者来说 ,“第三番来者”有可能依然是陈言,还需要继续提炼下去。总之,提炼主题一般需要一个 多次反复的过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