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各章节重点内容学习辅导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114808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各章节重点内容学习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各章节重点内容学习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各章节重点内容学习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各章节重点内容学习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各章节重点内容学习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各章节重点内容学习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各章节重点内容学习辅导(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各章节重点内容学习辅导 社科系 李金艳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课程是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了解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了解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而能有针对性的设计与组织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活动,使我们的教育能真正适应幼儿的发展,帮助并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分为七章,第一至三章是有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础理论,第四至七章是有关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具体实施的内容,下面就各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以便大家学习。 第一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概述一、重点概念 1、个性:个性

2、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形成、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构建价值体系,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品质,由一个自然人发展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程。3、幼儿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在其生物特性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性。二、重点掌握 1

3、、幼儿个性发展的心理结构:自我调控系统、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2、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社会适应、道德品质。3、幼儿社会化的功能:(1)培养儿童的社会角色意识(2)规范儿童的行为和道德规范(3)传递社会知识经验和技能(4)形成儿童的个性(5)使人由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4、幼儿社会化的内容:(1)认知社会化(2)道德社会化(3)性别角色社会化(4)政治社会化(5)职业社会化5、幼儿社会化的特点:(1)遗传素质是幼儿社会化的基础(2)幼儿的社会化具有社会制约性(3)幼儿在社会化过程具有主观能动性(4)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关键期(5)社会化是

4、终身的过程 第二章 幼儿社会性发展一、 重点概念 1、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2、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指人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如人、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3、观点采择:观点采择概括为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根据有关信息对他人观点进行推断以及做出反应的能力。4、自尊: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5、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

5、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指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的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6、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一类是自发的亲社会行为,一类是常规性的亲社会行为。7、攻击性行为:是以伤害某个想逃避此种伤害的个体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8、依恋:广义上讲,依恋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狭义上讲,依恋特指儿童与成人之间所形成的持久的情感联结。9、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

6、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二、重点掌握 1、观点采择的分类:(1)空间观点采择(2)社会观点采择2、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1)身体吸引力(2)出生顺序(3)幼儿行为特点(4)父母教养风格(5)幼儿与成人的依恋关系3、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1)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一致,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经历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助人行为、利他行为不断增多(2) 亲社会倾向在生命的早期就出现了,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且表现形式随儿童的发展而变化(3)幼儿亲社会观念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不高,但随着年龄增大,其一致性增加,在实际情景

7、中这种一致性程度的增长尤为显著(4)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指向对象在不断变化,且存在年龄差异;各种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并不等速(5)幼儿的同情心具有普遍性,年龄与同情心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4、攻击性行为的类型:(1)依据目的或意图的分类: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2)依据行为的性质和方式分类:5、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观点采择能力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3)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具有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5)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6、观点采择能力的

8、发展:(1)儿童对社会世界认知结构的发展平行于其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发展(2)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呈现一定的阶段性(3)儿童观点采择过程伴随着相应的智力活动7、对权威及社会规则的认知发展:(1)儿童对权威与服从的认知随年龄的增长而表现出上升趋势。(2)各种权威特征及特征组合对儿童的影响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变化。8、依恋的发展阶段及特点:(1)前依恋期(2)依恋建立期(3)依恋关系明确期(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期(5)寻求老师和同龄人的注意与赞许的反应期9、依恋的类型及成因:(1)安全依恋(2)回避型不安全依恋(3)反抗型不安全依恋(4)无组织型依恋10、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及其特点:(1)同伴交往的发展史

9、从最初的简单的、零零散散的相互动作逐步发展到各种复杂的、互惠的相互作用的过程(2)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变得越来越受同伴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常发生在游戏中(3)在游戏中,同伴交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4)同伴间交往的目的及手段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5)幼儿同伴交往存在性别差异11、影响儿童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生物因素:宫内环境、认知发展水平(2)重要他人的因素:家庭成员的影响、教师的作用、同伴关系(3)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地位: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地位和种族12、儿童自尊的发展特点:(1)幼儿阶段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2)儿童自尊发展具有不稳定性(3)儿童自尊发展存在某

10、些性别差异(4)城乡儿童在保持自尊方面存在差异13、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因素:(1)外表或外貌(2)亲子关系(3)父母教养方式(4)师生关系(5)同伴关系14、影响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因素:(1)生理因素(2)言语指导(3)父母控制模式(4)物质诱因15、幼儿同伴交往的功能:(1)同伴关系为儿童发展社会能力、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能提供了重要的背景(2)同伴关系是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归属感的重要源泉(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4)同伴交往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16、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1)生物因素(2)认知因素:儿童对社会行为的认识、儿童对情境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

11、因。(3)环境因素:父母抚养方式、社会文化传统、大众传播媒介。(4)情感因素:17、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1)生物因素:遗传因素、激素水平、气质(2)社会认知:攻击性儿童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攻击性儿童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攻击性儿童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攻击性儿童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3)环境因素:家庭的影响、暴力性的大众传媒和游戏18、性别角色的发展: (1)性别认同的发展(2)性别稳定性的发展(3)性别恒常性的发展18、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1)从简单到分化(2)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曲线是起伏变化的(3)儿童自我概念结构的复杂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4)儿童自我概

12、念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第三章 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一、 重点掌握1、社会文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社会文化的价值观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强化主流文化意识,让幼儿在这种动态的发展中,掌握社会认可的规范,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2)大众传媒 电视:儿童电视节目有利于儿童社会观念的获得;儿童电视节目能增进儿童合作、帮助、谦让以及同情等亲社会性;电视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电视中不健康的内容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收看过多的电视节目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电视孤独症的产生。 电脑:掌握电脑技术的一般都是成人,电脑都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电脑作为一种中介物,使儿童与同伴之间交流的话题和内

13、容更为丰富,互相帮助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儿童的合作精神;儿童长时间与电脑打交道,会造成儿童所形成的基本思维将于电脑的符号式思维相同。2、气质、生物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气质:(1)气质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具有不同气质特点的儿童分别对应于相关的临床问题。在身体健康方面,气质同婴儿期的腹痛和睡眠障碍、学前期儿童的机能性腹痛有关。(2) 气质对社会认知的影响(3) 气质与依恋(4)气质特征能够影响母亲的反应性和敏感性,也会影响婴儿的依恋模式。(5)气质与攻击性行为生物环境:(1)生物性危险非遗传性的染色体异常、产期并发症,(2)药物的影响3、家庭、幼儿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家

14、庭:(1)家庭教育目标与儿童社会化(2)家庭环境与儿童社会化(3)家庭结构与儿童社会化(4)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幼儿园:(1)幼儿园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2)幼儿园文化环境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3)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与儿童社会性发展(4)幼儿园同伴交往与儿童社会性发展(5)师幼互动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第四章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意义、目标一、重点概念 1、幼儿社会性教育:是以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二、重点掌握1、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意义:(1)有助于加快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15、2)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3)有利于幼儿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4)有利于促进幼儿人格的全面发展(5)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2、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总目标及其分析:(1)纲要中的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2)对纲要中社会总目标的分析社会关系的维度心理结构的维度3、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确定的依据:(1)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2)社会与人发展的关系(3)幼儿的发展4、制定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基础性原则(4)发展适宜性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