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成果总结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113946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具有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成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具有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成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具有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成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具有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成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具有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成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成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成果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具有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成果总结南京大学经济学系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是一个有着优秀传承的教学单位,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教授、刘志彪教授、范从来教授、沈坤荣教授、安同良教授等都曾担任过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主任。一直以来,我们始终注重经济学本科教育,开放、改革,与时俱进地创新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了“具有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一、历史背景与南京大学经济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必然推动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而经济学科发展的关键是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经济学拔尖人才,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是加速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2、,是充分利用国际学术资源为中国经济学发展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中国经济学在国际经济学界学术影响力的必由之路。与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与高速发展相比,中国经济学的转型与现代化相对滞后,相应的,中国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也是相对滞后。为此,南京大学经济学科坚持不懈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现代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具有国际视野现代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既是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现代经济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南京大学经济学科长期以来坚持不懈探索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结果。南京大学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1999年至2005年),

3、教育部详细检查、评审了我系教学水平,批准我系本科专业列为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以基地建设为契机,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独特的优势。在2003年的基地检查和评估中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并被教育部评定为“优秀基地”。2004年12月人才培养基地的教学成果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奖”特等奖,“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个阶段,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2006年至2008年),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大胆创新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本学科先后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三个阶段,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2009年至今

4、),从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资源配置、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立足中国实际的本土化基础上,稳步推进国际化,努力与国际接轨,逐步形成“具有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并初见成效。 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就是中国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 具体地说,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前沿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既立足中国实际又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直接进入经济学前沿、掌握最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具有良好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既具有经济学家思维又善于经济建设的国际型人才

5、。 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但与此同时我们绝对不能忘记中国的本土化问题,因为中国的本土化和中国特殊的情况,中国现在所走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条道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等等,都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中国的学者,不懂西方经济学,不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可能对中国的问题有一个深刻的把握。因此,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无论在培养体系、研究方向上,还是在师资配置方面,国际化和本土化二者皆不可偏废。 南京大学经济学科在人才培养上努力实现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有机结合。既引进外国博士,也派遣本土师资出国进修;既开设与世界接轨的经济学前沿课程,又创设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课程;既直接使用

6、国外教材,又组织编写自己的教材。 2实现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有机结合,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教育资源,摸索中国经济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路径。 (1)采取引进师资与派遣进修等多种形式有效整合师资,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提供国际化教学团队。 经济全球化时代,必须从全球范围整合经济学教学资源,建设一支国际化水平高的师资团队。努力引进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拥有美、欧著名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人才(JobMarketStar 及其类似人才),海外引进全职师资(以助理教授为主),近两年已引进9人。派遣教师到美欧著名大学进行为期10个月以上的进修访学,推动现有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化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近两年

7、已派遣8人。聘请国外著名大学优秀华人教师以短期(1-3个月)形式集中时间为本学科的学生系统讲授一门课。聘请境外非华人高端专家团队进行短期集中讲授经济学前沿课程(如Vanderbilt University著名资深教授 Parsley 教授)。 (2)提升传统课程、引进前沿课程、创设实践课程、优化教材体系,为培养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提供合理的知识平台。 提升传统课程。在课程体系优化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在本科生坚持开设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等课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组合讲授。同时,也系统开设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在本科生中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课程进行改革,分别在低年

8、级和高年级开设微观经济学基础、中级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中级宏观经济学等课程。 开设现代经济学前沿课程。发挥本学科拥有国外博士及外语好的国内博士的中青年教师,开设双语课程;聘请境外著名华人学者短期集中讲授经济学前沿知识;聘请境外非华人高端专家团队短期集中讲授经济学前沿课程。 表1:境外著名华人学者短期集中讲授经济学前沿讲座目录 次序姓名工作单位、称号授课内容1鞠建东教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经济学家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经济系 国内制度和金融全球化的绕过效应 2黄春兴教授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经济学系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 奥地利学派经济理论的学习架构 3郑京海教授 瑞典哥德堡大学经济

9、系研究员 国际知名工业及企业生产率分析专家 中国留英经济学会欧洲事务委员会执行主任 应用生产率分析 4王苏生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教育部讲座教授 合同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5夏应存教授 国际统计学会(ISI)委员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 入选者 非线性时间序列 半参数模型 6朱力行教授 世界著名统计学家 教育部讲座教授 现代统计理论 7陈智琦教授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教授 教育部讲座教授 高级产业组织研究 加强相关数学课程的教学。高端的经济学教学和科研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本学科与数学系进行教学合作。本系教师为数学系开设经济学课程,数学系教师为我系开设数学课程。 强化研究性课程。研究性课程semi

10、nar、文献选读seminar、课程论文、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这些研究性课程不仅追踪西方经济学的最新成果,还关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大经济问题。 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在保证教育部规定的经济学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开设经济学专业的选修课。为了配合个性化培养,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灵活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把平时的讨论、考察、调研、论文撰写等纳入考核范围,改变过去单一的考试的评价方法。 创设经济实践课程。聘请知名企事业单位的高管来校开展系列讲座传授实践经验。现在的本科生长期生活在“象牙塔”内,很少接触社会。为了改变这样的不良局面,增长学生的实践知识和领导才能,我们开设了以企业家为报告人

11、的“产业与市场分析”系列讲座。让本科生直接面对金融界和企业界的企业家,听报告,并一起研讨当前经济金融问题(报告目录见表)。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证券、银行、跨国公司等取得社会一致公认的工作业绩,不少毕业生工作不久就成为单位的骨干。 表2:2012秋季“产业与市场分析”系列讲座目录 专家 专家单位 讲座题目 赵涛 富国基金研究员 行业与公司投资分析框架 刘明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研究员 货币创造机制理论视角下的货币银行运行分析 陈继明 中国人民银行 我国区域金融改革发展情况 王虎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研究所 资本市场中宏观分析框架和方法 叶蓁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业战略转型研究 丁加华 中国

12、银行业交易商协会研究所所长 对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思考 单翔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投资总监 文化产业战略投资 贾祖国 招商证券研究员 房地产行业研究 孙建波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转型观察:供给学派的视角 何荣 浦发银行 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形势的思考 潘世明 深圳市盛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 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 陈尚前 大成基金投资总监 中国债券市场与投资 (3)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经济学拔尖人才的国际视野提供良好环境。 加强互动式教学。鼓励主题讨论等互动教学方式,采取课前布置讨论题与即兴提问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创造性。低年级的相关课程考核采取读

13、书笔记的方式;高年级的相关课程考核采取课程论文的形式。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通过导师制加强了课后学生与老师的联系,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提高非常明显。 推行双语教学、英语教学。双语教学、英语教学课程占学科专业核心课的比重逾35%。使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国际一流高校的经济专业接轨。 建立学生学术研究平台。在学校层面,每年举办多学科学术讲座,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高质量(如带有明确主题,能直达国际前沿)的小型学术会议,以常规化的“银星杯”论文竞赛为平台,激励学生进行学术探索。 鼓励学生参与性学习。鼓励教师在导学上下工夫,注重学习方法指导,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

14、性。改革传统的灌输式、宣讲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参与老师的相关课题研究,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 三、“具有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创新点1在经济学人才培养理念上立足中国实际基础上努力稳步推进国际化,在动态中实现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均衡。 “具有国际视野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基于两个基本维度:一个是中国经济学培养的拔尖人才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必须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学前沿理论和分析工具,这实际上是一个“国际化”问题。在中国经济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学习西方的很多东西,要把西方的教材、最新成果引进来。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国际

15、化的要求可能会更强烈强一点,因为我们原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太封闭了;另一个是中国经济学培养的拔尖人才必须立足中国实际。中国大学培养的经济学人才绝大部分是要在中国解决本土问题的,必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这实际上是一个“本土化问题”。 南京大学经济学科既不片面追求国际化,也不固化传统经济学,坚持立足本土化基础上实现本土化和国际化有效结合,稳步推进,好中求快,注重实效。以国际化推动经济学教学和科学研究提升;以本土化加强经济学教学和科研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实用性。我们既引进外国博士,也派遣本土师资出国进修;既开设与世界接轨的经济学前沿课程,又创设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课程;既直接使用国外教材,又组织编写自己的教材。 2优选培养对象、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形成开放的、自主选择的学习机制。 本科生进校后,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专业。一方面削枝强干,重新调整和确定专业主干课程,保障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增大选修课比重,注意吸收当代科技文化前沿新思想、新成果,强化学科渗透、文理交叉,注重实践课程等措施,为学生创新性学习、拓展知识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