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和教研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113435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和教研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和教研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和教研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和教研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和教研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和教研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和教研幻灯片(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学和教研,几点认识,教育的本意是滋养。是用灵魂唤醒灵魂,用心灵感染心灵。是让学生在爱的阳光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 教育的本义是唤醒。真正的教育其实是自我教育。教师要做的是从心灵深处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自我意识,解放学生内在的生命激情与创造力,让他们自尊自信地实现幸福而圆满的人生。 学生今天的学是为了明天更会学、更乐意地学。,1. 当今的教育似乎已背离了教育的本意。,教师业绩 = 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几点认识,2. 教师不是一般的用以谋生的职业,她是神圣的事业,需要我们奉献全身心的努力和对国家的忠诚。,教师理应成为社会良心的承担者、体现者,应当成为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知

2、识精英。,几点认识,3.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任由我们随心所欲,我们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来探索、揭示并尊重教育规律。,当前,学校中普遍流行的一些做法: 想方设法延长学生的留校时间,强迫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学习。 不断地强化学生的练,使练几乎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导致学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 加大考试密度,公布成绩排名。,学生坐在教室里看书、做题学习发生了吗?,学习是指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行为、能力或心理倾向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该定义强调:学习活动必须引起外部行为和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包括发展新行为或改变以往的行为,这里强调学习要有结果

3、;这种行为和心理倾向的变化必须是持久的而不是暂时的。产生持久变化的前提是学生具有学习的动机。,何谓学习?,把那些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关在学校里“学习”,学习是否发生了呢? “收获”的是什么?,马斯洛主张,学习不能由外铄,只能靠内发。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学习的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教师的任务只是辅导,学生本身自然就有学习的潜在能力。而且,教师的辅导还有当与不当之分;辅导得当,学生会因学习而成长,辅导不当,学生反倒会因辅导而萎缩。,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怎样练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之道?,指导学生正确地表征知识,同一个知识内容,在大脑中以何种方式呈现和储存,会大大地影响人的智慧水平。当欧洲人用罗

4、马数字(、)来代表基数时,只有少数大学毕业并到意大利留过学的数学家才能做除法运算。而如今,一个小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 因为用阿拉伯数字来表征数的意义,使代表数的符号大大简化,提高了人的统摄思维能力。,知识表征之所以影响智慧,是因为它极大地影响了人的思维。实际上,谁的知识系统编码合理、科学、易于加工,谁的智慧水平就高,如若相反,就会束缚智力的发展。,引导学生不断地优化知识结构是提高学习成绩必不可少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某一领域,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速度及正确性之所以有很大的不同,关键的原因是专家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新手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显著的不同。专家具有丰富的和经过良好组织的知识结

5、构,在这个知识结构中,各知识点之间是相互链接的,这个链接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交叉的、甚至是多重的,这个多重的链接还是与各种具体的问题情境相关联的。所以,良好的知识结构非常有助于专家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有效的搜寻。,事实早已证明:学生的知识结构若不合理,仅仅靠增加练习是不能提升其智慧水平的。只有在知识结构问题解决之后,练习才会对发展解题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优势兴奋水平是试卷讲评纠错要达到的最重要的指标。,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老师已经讲评纠正过的题,下次原题再考,不少学生依然用原有的错误方法犯同样的错误。要纠正类似问题总是要重复多次。这也成了许多人强调多练、反复练的理

6、由。,其实,此类问题的产生是由于错误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早已成为具有优势兴奋性的表征,当遇到同类问题时,这种错误的方法会优先被激活,优先获得了兴奋,大脑就优先运行这种方法。虽然老师讲评时学生可能理解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但却没有在大脑中用正确的方法将错误的方法覆盖,更没有通过一定的强化使其成为优势兴奋性的表征,此时反而被抑制,无法被激活了。,尽全力去改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任何知识或信息在大脑中贮存或呈现时,无不“染上”情绪色彩,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性质。这种情绪性质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非常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什么样的情绪体验建立联系,也就决定了他下一次呈现这个知识时会有什么样的情绪体

7、验。如果某一知识是在愉悦的情绪下记忆下来的,当他用这个知识时,愉悦的情绪会伴随着这个知识呈现在大脑中,当他提取到这个知识进行加工时,会是在兴奋、愉悦、轻松的背景下进行,所以,他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就不会觉得累,效率也会更高。,学生害怕某一门学科的学习,可能是他们在从事这一科的学习时常常是与消极情绪相伴而造成的。,4. 心理学原理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我们做好教学工作、正确进行教学研究的科学基础。,几点认识,中国教师亟需普及心理学知识,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备课,奥苏贝尔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

8、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同化论认为:知识的习得过程是以文字或其他符号表征的意义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相关的观念(包括表象、概念或命题)相联系并发生相互作用以后,转化为个体的意义的过程。所以,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为: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即反映人类的认识成果;学生必须具有获得材料意义的学习动机。,教师的备课要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特别是要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日常生活相结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历程,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备课的内容、选择使用的教法与学法都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活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使用

9、要能激励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能动的学习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是备课的第一要务,了解学生的实际是备课的第一要务,如何了解?,了解什么?,学生对必需的预备性知识的理解情况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的熟练情况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个性品质:学习态度、气质类型、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智力差异,需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 哪些方法能够提供我们所需要的材料? 这些方法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因为调查材料的收集工作必须快速地完成),了解学生实际的一些做法,收集学生的情况可用的方法太多了。我们首先必须清楚地记住进行调查

10、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据此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作业(试卷)样本,学生作业(试卷)汇集了学生学习方面最广泛、最原始、最真实的资料,是我们了解学生情况最重要的源泉,新授课前,对学生进行“诊断测验”,一方面督促学生进行原有知识的复习,使其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批改,老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的水平高低,熟练情况。,学生行为记录,学生行为记录是对于某一位学生的行为或众多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行为所作的扼要的书面描述。,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连续的记录来记载学生某一方面的行为在一段时间内的情况。不断补充和反复阅读这种记录,有利于老师了解所感兴趣的学生的某种特征的性质和持久性。

11、 有效的“学生行为记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主题或中心 二、所记录的学生行为都是刚刚发生的。如果事情的发生与记录之间时间间隔太长,所记录的内容就可能不大可靠。,师生交谈,成功的交谈并不会自然地发生,故交谈前要制定一些具体的目标,用来指导与学生的谈话。当要与多位学生一起针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谈话时,这一准备尤其重要。 交谈结束后应当及时留下书面记录。,问卷调查,亲爱的同学: 你好!本着“了解学生,关怀学生,服务学生”的态度和理念,我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为了消除你的一切顾虑,这份问卷采用了匿名的方式,班级和姓名都不会出现。所以,为了你的成长和发展,请认真、如实的填写。谢谢! 性别

12、:( ) 年龄:( ) 来源地:(城镇)/(乡村),学生知识档案,学生知识档案从纵向看,有利于从全班整体上了解在某个知识单元或知识点的掌握上好、中、差的比例。从横向看,有利于了解某个学生对各知识单元或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旦取得了调查材料,就需要用直观且有效的形式将这些材料组织起来。如果忽视了这种组织,就很难从已耗时费力收集来的材料中取得最大的收益。,调查材料的组织与解释,调查材料的组织与解释,学生粗心现象的统计与分析,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此处对“粗心”作如下的操作性定义: 就解题来说,粗心是指学生对解题所需的知识和方法等都已掌握,但由于忽视了题给的某个条件,或在解题过程中因某个细节出现差错而

13、导致错误结果的现象。,操作性定义,调查材料的组织与解释,学生粗心现象的统计与分析,某次考试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节选): 例1:联氨(N2H4)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火箭燃料。N2H4与N2O4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2)25时,1.00gN2H4(l)与足量N2O4(l)完全反应生成N2(g)和H2O(l),放出19.14kJ的热量。则反应2N2H4(l)+N2O4(l)=3N2(g)+4H2O(l)的 H= kJmol-1,考后的统计发现全班42人中有9人漏写了“”号,另有6人的答案是-612.48。这本来是一道非常简单的热化学计算题,只要正确列式再做简单的乘法运算即可:1.00322(-19

14、.14)= -1224.96,1、头脑中对试题涉及的某个知识点的图式有缺陷,那么,学生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对于漏写了“”号的学生来说,“粗心”的背后潜藏着的其实是对“H”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不全面、不到位,在这部分学生关于反应热的图式中,缺少了对涉及“H”时要指明“+”“-”号这一关键点的完整理解。而对另一部分“粗心”的学生来说,他们头脑里的图式中显然对“热化学方程式里H的值必须与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相匹配”这一关键点不明确或者没有被突出,因而在计算前未提醒自己要充分弄清试题规定的反应式中肼的物质的量是多少。,(3)表中的另一种金属元素(未标出)的单质G,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转化,例2:下图为元素

15、周期表的短周期,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其中化合物M是一种白色胶状沉淀,则M的化学式为 ; K的溶液与过量B的某种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由G元素和C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 。,2、学生对知识的表征不合理、不经济,占用了太多的心理空间,有4位同学在第一个空中填写的答案居然是H2SiO3,并且由于这一错误导致后两空也连带出错而共失9分。 题中已明确指出“G是一种金属元素”,这些学生为何会对此视而不见呢?事后把学生找来询问,他们都说做题时看到了这一条件,但当在后面看到 “M是一种白色胶状沉淀”时便将注意力集中在了“Si”这种元素上(此次考前刚复习完碳族元素),而将先

16、前的 “金属元素”抛到脑后去了。,环境,反应器,感受器,反应发生器,感觉登记器,长时记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图,选择性知觉,注意,复述,组织,提取,消失,执行控制,目标、期望,知识 信息,工作记忆,初看起来,这道题涉及到的信息量似乎是比较多的,学生“看后忘前”的现象可以用心理学的原理来加以解释。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各种信息加工活动都是在“工作记忆”中进行的,但工作记忆的容量却非常有限,一般认为同一时间内,只能同时注意72个目标,解题时由于学生大脑中存储的用于解题的知识是未经组织而各自分散的,于是,当试题涉及的已知条件的数目超过72时,就会出现后进入的题给条件信息将前面已进入的条件信息排挤出工作记忆的情况,以上学生所诉的现象就这样发生了。,但是,如果学生在理解和处理知识的过程中始终都力争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后存入大脑,则完全可以避免这类错误。心理学指出,虽然工作记忆能同时注意的目标有限,但每个“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