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实验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113426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高考实验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生物高考实验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生物高考实验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生物高考实验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生物高考实验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高考实验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高考实验幻灯片(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一)高考基本题型及应对策略,(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三)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 、技术,(一)高考基本题型及应对策略,一、实验验证题 二、实验探究题 1、探究型实验步骤设计题 2、探究型实验题型 (1)补充步骤型实验设计题 (2)探究型实验改错题型 a、方法的纠错和改进题 b、控制条件的纠错和改进题 c、实验程序的纠错和改进题 d、实验方案的纠错和改进题 (3)全程探究题型 三、开放型实验步骤设计题 1、开放型实验步骤设计题 2、开放型实验方案设计题 3、结论开放型题 四、关于实验装置实验题的解题策略与评价 五、可能出现的实验设计题解题策略与评价 1、设计实验记录表格题

2、 2、材料分析型实验设计题 3、图文转换型实验设计题,高考实验题常见题型,1. C 2.A 3.D 4.A 5.A,一、对实验内容的识记 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做过的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材料与器具、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现象等的掌握情况。,通读课本上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生物科学史上经典实验,弄懂课本实验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归纳总结实验题的基本思路,二、对实验原理的分析与应用 这类试题不是课本实验的机械重复和再现,考生需将学习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新的实验情景中去分析解决问题。,26. 答案1:b.通过转基因技术,一是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达,二是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中过量表达 c .测定两个实验

3、组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答案2:b. 通过转基因技术,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达,测定其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c. 通过转基因技术,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中过量表达,测定其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与对照比较,正常植株在A基因表达被抑制后,赤霉素含量降低,株高降低; 与对照比较,A基因在矮生植株中过量表达后,赤霉素含量增加,株高增加,解这类题要做到以下两点: (1)认真阅读材料,充分联系教材:所给材料大多是第一次见到,因此应认真加以阅读,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语句,中心思想,然后得出一个总体概念;紧接着必须尽量与教材内容挂钩,所谓“题在书外,意在书中”,所供资料必定要运用教材理论去解释,理解,因此,一定要找到与教材

4、的衔接点。,应对策略,属假性实验题,去掉其形式上的实验外衣后,就是一般的题。,(2)给合各题要求,规范答题要求:在解答时不要就题论题,而应认真分析,挖掘其延伸义,并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对于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一般要求在答题时复述作为论点或论据。,30.(24分) .分裂期 分裂间期 20 .(1)由于人体在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 CO2 的量增加,所以呼出CO2 的浓度增加。 (2)CO2 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 pH 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 CO2 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 pH 不同,通过测定水 pH 的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 CO2 浓度的变化。 (3)运动

5、强度 pH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 CO2浓度增加 (4)糖类 脂肪和蛋白质 线粒体,27.(3)实验步骤:将癌细胞分成A、B两组 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进行培养 纪录并比较A、B两组的增殖代数(分裂次数)。 结果预测及分析:A组比B组增殖代数减少,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有关;A组仍然无限增殖,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连续分裂)无关。 (4)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或抑制细胞分裂)或免疫治疗(输入淋巴因子、DNA疫苗)。,三、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这类试题以实验为背景,通过图、文、表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实验情景,要求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解读、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

6、等,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答案:B C,36.答案:(1)光反应 暗反应 (2)1)L1 光照强度 2)见右图 (3)1)6 2)10.9 3)6,28、(16分) 、(9分)CO2 强 减慢 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或呼吸速 率与光合速率相等),、(13分)20% 甲蛋白、乙蛋白、丙蛋白 不能 乙蛋白和丙蛋白析出所需的硫酸铵浓度范围有重叠 向该蛋白质混合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其浓度达到35%(或35%硫酸铵浓度38%)范围内任意一个浓度;分离析出物与溶液,保留溶液,取保留溶液,再加入硫酸铵溶液(或硫酸铵),使硫酸铵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40%

7、(或40%以上),分离析出物与溶液,析出物即为丁蛋白。 半透膜是一种选择性透过膜,只允许小分子的硫酸铵通过,不允许大分子蛋白质通过。,四、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 实验能力还包括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这类试题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者是试题中给出的信息,去分析和预测实验的可能结果,一般是从已知去推未知。,、(10分) 和 更多氨基酸分解,含氮部分转变成尿素的量增加 增加 血糖含量过高,在排出糖的同时,带走更多的水,导致多尿,答案:40.(3分) (1)第一组水体的蓝绿色比其他两组更明显; 第一组水体中藻类生长更旺盛;第一组水体变蓝绿色,其他两组不变色; 第一组藻类生长明显,其它两组不明显 (2)第

8、二组实验的目的:排除洗涤剂中其他成分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第三组实验的目的:排除池塘水本身对藻类生长的影响。,35(8分) (1)甲、乙、丙三组兔尿量比较:甲乙丙 (2)甲、乙、丙三组兔分别注入1.5%NaCl溶液、0.9%NaCl溶液和蒸馏水。 丙、乙、甲三组兔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依次升高,丙、乙、甲三组兔下丘脑的渗透压器所受的剌激依次升高,丙、乙、甲三组兔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依次增多,丙、乙、甲三组兔肾小管、集合管等对原尿中的水重吸收的量依次增多。所以丙、乙、甲三组兔尿量依次减少。三、(1)不能(1分)只用1只兔不能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结果不准确(1分)用这组兔作空白对照,不滴注任何

9、液体(1分),可以使甲、乙、丙三组兔的尿量有更好的比较基准.,37(11分) (1)底物(淀粉液)的浓度和数量、pH及添加试剂的量、实验操作顺序等。 (2)碘液与淀粉反应,碘液检测的是底物;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反应,检测的是产物。 (3)绘图,略。,五、图文转换型,六、实验改错、图文转换型,答案:(1)将“5cm”改成“23mm”;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 (2)见下图 (3),七、实验改进、改错型,II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判断正误 a:,更正:双缩脲试剂A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试剂B b:,更正:不加热或直接观察 实验结果:1、

10、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八、补充完善型 这类试题一般给出具体的实验材料及条 件,要求完成实验操作的部分步骤与预 期结果,并分析原因。,答案:(1)酶的高效性 (2)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3)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实验改进、改错题型应对策略,第一步:分析取材是否正确。 第二步:分析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 第三步:分析药品与试剂的使用是否合理。 第四步:步骤及操作分析,主要有以下情况: 漏做或顺序颠倒某个实验步骤。 操作方法错误。 有没有设置对照,如果有看对照设计是否合理。 实验是否

11、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是否具有偶然性。 有无更为简单的实验方案。 实验能否顺利完成。 实验的安全性如何。 第五步: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正确。,第一,应明确实验设计的具体流程,即,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得出结论。 第二,要认真读题,分清属于哪类实验试题,并利用题干信息,巧妙得分。如有的试题给出实验目的,并指出是验证实验,则相应的实验结论就应该是实验目的。有的试题给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性的,则相应的实验结果可能存在多种情况。 第三,根据题干应分析得出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第四,根据设计实验的五个原则设计实验,这五个原则分别是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

12、量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和简约性原则。 第五,根据试题具体要求完成试题。,针对高考实验题的特点,可以总结出一定的答题规律。,(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设计的原则 对照性原则,实验组:是接受自身变量处理的一组,直接用于论证 对照组:用于对比的一组,实验设计的原则 对照性原则,对照组的种类:,空白对照 设计一个不加任何处理的实验 自身对照 实验和对照在同一个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条件对照 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种条件的处理 相互对照 不设对照组,而另设实验组相互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 对照性原则,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看到的质壁分离或复原的细胞和开

13、始时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为同一对象 如“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中,对同一个叶片进行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的处理,实验设计的原则 对照性原则,如“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实验 对照组的蝌蚪不做任何处理, 或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物 实验组的蝌蚪饲喂甲状腺激素. 让其正常生长以观察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实验设计的原则 对照性原则,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铁离子催化效率”实验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二)单一变量性原则,实验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额外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 引起的变化和结果。,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

14、 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 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例如,在“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在于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例如,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低温、适温、高温)以外,试管洁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溶液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实验操作程序、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都属于无关变量,生物材料要相同,实验器具要相同,实验试剂要相同

15、,处理方法要相同,即所用生物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状况等方面特点要尽量相同或至少大致相同。,实验中要做到“单一变量” ,应注意等量的原则,即试管、烧杯、水槽、广口瓶等器具的大小、型号、洁净度等要完全一样。,即试剂的成分、浓度、体积要相同。尤其要注意体积上等量的问题,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或振荡都要一致。有时尽管某种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看起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还是要作同样的处理。,(1)注意操作细节合理性:,合理设计操作过程,不同的情况下要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水。如:清水、池水、凉开水、蒸馏水、生理盐水。等等,科学性原则,溶液或培养基灭菌后是否要冷却后使用?,向淀粉糊中加了

16、唾液后是否要振荡试管呢?,酶促反应的试管如何加热?是直接加热,还是水浴保温?,使甲状腺制剂、胰岛素、生长激素进入动物体内的方法应如何操作?是饲喂,还是注射?,全面:可能的结果都要预测到。事实究竟是哪一种,应由实验现象来说明;,准确地预测实验结果,如:黑鼠白鼠,准确:如:加碘后,“不变蓝”不等于“无色”或“没有颜色变化”;另外“不变”也不能说成“无现象”,全黑,有黑、有白,全白,(完全显性),简明、准确组织语言文字,2、实验步骤分步描述并加以编号(一般不宜连续描述),3、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1、实验组别编号描述,如:凡实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