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113116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幻灯片(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部分 神经系统,目的要求: 掌握神经元的功能、突触传递和反射活动规律等基础内容。 了解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了解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高级神经活动。,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复习:,神经系统,中枢部分,脑(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脊髓,周围神经,按解剖部位,按有关功能,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躯体神经,感觉(传入神经),运动(传出神经),躯体感觉神经,植物性感觉神经,植物性运动神经 (支配内脏器官、心血管和腺体),躯体运动神经 (支配骨骼肌),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周围部分,神经系统,一、中枢神经系统 1、脑:大脑 灰质

2、(皮层):神经中枢 白质(内部)联系两半球(胼胝体)、小脑、脑干、脊髓 小脑 表面:灰质(小脑皮层) 维持躯体平衡、肌紧张调节,调节随意运动 内部:白质及少量的神经核 脑干 间脑、中脑、桥脑、延髓 灰质: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 白质:上行传导束、下行传导束 2、脊髓: 灰质(低级反射中枢) 前角粗、后角细;前根进,后根出 白质 神经纤维 传导冲动 二、外周神经系统 - 神经 1、化分 脑神经(12对) 部分组成植物性神经 交感神经 脊神经 (31对) 副交感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一)脑神经 脑神经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有12

3、对,按其与脑相连的前后顺序及其功能、分布和行程而命名。它们通过颅骨的一些孔出颅腔,其中有的是感觉神经,有的为运动神经,有的是含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的混合神经。 脑神经名称记忆口诀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十迷一副舌下全。,脊髓,(一) 脊髓 低级的反射中枢,又是传导神经冲动的传导径路。 联系外周与脑的桥梁 1.脊髓的位置 位于椎管内,自枕骨大孔后缘向后伸延至荐部,2.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由上、下行纤维束来实现。除头面部以外,身体的深、浅部感觉以及大部分内脏感觉都通过脊髓传导到脑。脑对躯干和四肢骨骼肌运动以及大部分内脏活动的管理也要通过脊髓来完成。 (2)

4、反射功能:躯体反射、 内脏反射,脑干,2、脑干 脑干在结构上比脊髓复杂, 它联系着视、听、平衡等专门的感受器, 是内脏活动的反射中枢和联系大脑高级中枢与各级 反射中枢的重要径路; 是大脑、小脑、脊髓以及骨骼肌运动中枢之间的桥 梁。,下丘脑,功能:调节内脏活动较高级的中枢。 它把内脏活动与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成为躯体性、植物性和内分泌性功能活动的重要整合中枢。 下丘脑的功能有调节体温、调节摄食行为、调节水平衡、调节腺垂体的分泌、调节情 绪与行为反应、调控机体昼夜节律等功能,返 回,(3)脑干的网状结构 位于脑干各部的被盖部,由各种来源的神经纤维和大小不一的神经元胞体交织而成 躯体反射(如角膜反

5、射等)和内脏反射(如吞咽、呕吐、咳嗽、呼吸等)的重要联络站或中枢。 近年来已证实其功能与运动姿势及内脏活动的调节、觉醒和睡眠的活动有关。,3、小脑 (1)外形: 略呈球形,位于延髓和脑桥的背侧。小脑背侧面有二条近平行的浅沟,将小脑分为左、右小脑半球和蚓部。小脑的表面有许多平行的横沟,将小脑分成许多小叶。 (2)内部结构: 小脑表面的灰质为小脑皮质,内部的白质呈树枝状伸至小脑各叶,即活树或髓树。在白质内还存有三对灰质核团:小脑外侧核、小脑中位核、内侧核顶核。 (3)功能: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调节随意运动,脑半球,4、大脑 (1)端脑的外形 大脑的背外侧面: 大脑表面被盖覆大脑皮质。出现沟

6、回。纵裂深部有胼胝体。每个大脑半球的背外侧面分为四个叶:枕叶(视觉区),顶叶(感觉区),额叶(运动区),颞叶(听觉区)。 大脑内侧面:胼胝体。透明隔。侧脑室。透明隔下连穹窿。连接左、右嗅脑的前连合,由前连合向后下直至视束末的板是终板。 大脑腹侧面: 嗅脑。包括嗅球、嗅束、嗅三角、嗅结节、梨状叶和海马以及透明隔等部分。,与记忆有关,大脑半球的皮质和白质: A.皮质: B.白质:大脑半球内部的白质有三种纤维: 联络纤维,连于同侧半球各叶和脑回之间。 连合纤维,连于左、右半球之间,如胼胝体、前连合和海马连合。 投射纤络,是联络大脑皮质与脑各部及脊髓的上、下行传导纤维,如内囊。 C.基底核纹状体:位于

7、大脑半球的基底部,与间脑相连,也是皮质下运动中枢,主要有尾状核和豆状核。两核之间有由白质构成的内囊。纹状体是锥体系以外运动束的一个重要联络站。,D.边缘叶,围绕胼胝体包括大脑内侧面的扣带回、海马回、齿状回和海马等结构(在脑干周围组成了一个边缘),称“边缘叶”。边缘系统由边缘叶、皮质结构和皮质下结构,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复杂的联系,合成一功能系统,称边缘系统,其活动与情绪变化、记忆、内脏活动以及个体和种族保存有关。,运动区对躯体控制具有如下特点,1.一侧大脑皮层运动区主要调节和控制对侧的躯体,而头面部肌肉多属双侧性支配,咀嚼及喉部运动肌肉均受双侧运动区支配. 2.运动区具有精确的机能定位,一定的运动

8、区支配一定部位的躯体和四肢,在空间方位关系上呈现一种头足倒置式样的安排 3.身体不同部位在皮层所占的代表区大小不同,这主要取决于所支配器官运动精细和复杂的程度 4.以适当强度电流刺激运动代表区的某一点,只会引起个别肌肉收缩或某块肌肉得到一部分收缩,而不是肌肉群的协同收缩,语言活动中枢位于左侧半球,一般用右手劳动的成年人中,左侧大脑皮层语言区发生损伤时则产生失误症,而右侧受损,则不发生失语症. 人类这种左侧大脑皮层在语言活动机能上占优势的现象也与一定的遗传因素有关,但主要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而且与人类习惯于使用右手劳动密切相关,从而建立了左侧大脑皮层优势.,植物性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

9、,一、种类:交感神经:运动神经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副交感神经:运动神经纤维释放乙酰胆碱 二、特点:1.不随意(自主神经系统);效应器为平滑肌、心肌、腺体; 2. 其传出神经含有两个神经元,两者之间有一个神经节;节前纤维 为较细有髓纤维,节后纤维为细的无髓纤维; 中枢胞体位于脑干、脊髓胸腰和骶段。 3.每一脏器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套神经纤维的作用,且两者作用相反 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及特征 功能:内脏活动的调节 调节心肌、平滑肌、腺体(消化腺、汗腺、部分内分泌腺)活动 1、交感的功能:促使机体能够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 兴奋心脏、抑制胃、肠活动 2、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促使机体休整恢复、促进

10、消化、积蓄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 3、交感和剧交感神经的功能特征:)双重支配 )相互拮抗 )紧张性作用 四、植物性神经和躯体神经的区别: 1、植物性神经 -心肌、平滑肌、腺体;躯体神经- 骨骼肌 2、植物性神经 - 在植物性神经节换元,再达效应器;有节前纤维(肾上腺)和节后纤维 躯体神经 - 直达效应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二、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它主要是进行局部的简单反射,完成排粪、排尿、血管舒缩、以及出汗、竖毛等活动。这些反射活动在正常时受高级中枢的调节。 2.脑干:特别是在延髓内,有许多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调节着重要的生命活动,完成较复杂的调节

11、机能。如调节呼吸运动的呼吸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心、血管中枢等。此外,延髓内还有消化管运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的基本中枢。 3.丘脑下部:是植物性神经的皮质下高级中枢。它控制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而且还参与调节体温、摄食和水盐代谢等生理活动。 4.大脑皮质:是调节内脏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三、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牵张反射 受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肌肉中的感受器(肌梭)就产生兴奋,反射地引起被牵拉的肌肉收缩,这一活动称为牵张反射。 2.屈肌反射 在脊动物上,以针或电刺激一侧后肢皮肤时,就可引起该侧后肢屈肌收缩和伸肌舒张,从而使该侧后肢屈曲的

12、现象,称为屈肌反射。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三)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对射体运动的调节 基底神经节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肌紧张,稳定或协调躯体的随意运动。小脑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重要中枢,在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反射和反射弧,(一)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由神经元合成,神经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使信息从突触前传递至突触后的特殊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递质的种类,(1)胆碱类:乙酰胆碱 (2)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儿茶酚胺 (3)氨基酸类:谷氨酸、甘氨酸 (4)其他

13、:前列腺素、组胺,(二)受体 受体(receptor):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激素、递质或调质等代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分子。,1. 胆碱能受体,毒蕈碱型受体(M型受体):此受体的阻断剂为阿托品,烟碱型受体(N型受体) 此受体阻断剂:筒箭毒,N1受体 N2受体,2. 肾上腺素能受体,受体 阻断剂为酚妥拉明,1受体 2受体,受体 阻断剂为心得安,1受体 2受体,3. 中枢内递质的受体,突触前膜的受体( 2 ):阻断剂为酚妥拉明,突触后膜的受体(1):阻断剂为酚妥拉明、苯苄胺,二、突触传递(synaptic transmission),1. 突触的分类 (1)根据突触接触部位

14、分类 轴树突触(图) 轴体突触(图) 轴轴突触(图) (2)根据突触结合形式分类 包围式突触: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许多分支密集贴附在另一神经元的胞体上,这种形式使兴奋易于总合 依傍式突触: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支与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的某一点接触,这种形式起易化作用 (3)按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的机能活动影响分类 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2. 突触传递(图) 兴奋性突触传递机理 抑制性突触传递机理 3. 突触传递的特征 (1)突触传布 (2)突触延搁 (3)总和作用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突触传递过程与原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15、),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reflex) 反射弧(reflex arc)(图) 二、中枢内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聚合式(图) 辐散式(图) 链锁式(图) 环式(图) 三、中枢内兴奋传导的特征 单向传布 中枢延搁 总和 兴奋节律改变 后放 易疲劳性,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骨骼肌受到外力牵 张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此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牵张反射分两种类型:一为肌紧张,另一为腱反射。 肌紧张(muscular tension):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所发生的牵张反射。 腱反射(tendon reflex):指短暂快速牵拉肌腱时所发生的牵张反射。(图),上一页,结束放映,下一页,四、觉醒与睡眠 (一)觉醒 (二)睡眠 1.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 2. 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PS),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返 回,返 回,返 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