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串讲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113065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串讲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生理学串讲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生理学串讲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生理学串讲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生理学串讲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串讲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串讲幻灯片(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执业医师考试 临床助理执业医师考试 生理学考点串讲,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1.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属被动转运,不耗能 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 耗能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需膜蛋白帮助 2. 单纯扩散: 只转运 脂溶性物质:O2 CO2 N2 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水、尿素 乙醇、甘油 易化扩散:(需要膜蛋白的帮助) 载体蛋白: 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通道蛋白: Na+, K+, Cl, Ca2+ 等直径较小离子,4. 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 膜蛋白 离子泵(Na+ - K+ 泵,又称Na+ 泵、Na+ - K+ATP酶) 继发性主动转运 例子: 葡萄糖和氨基酸在肾小

2、管和肠粘膜的吸收 5. 入胞与出胞 出胞例子:神经末梢释放递质、腺细胞分泌,内钾外钠 (势能储备),什么时候激活?,二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 兴奋性 1. 概念 机体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2. 衡量指标 阈值(阈强度) 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二)静息电位,1. 概念 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内负外正、极化状态) 2. 机制 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 K+ 通透性大 K+外流 K+电-化学平衡电位,与其它离子无关,(三)关于极化的几个概念,1. 极 化 2. 去 极 化 (静息电位负值减少,兴奋性增加) 3. 超 极 化 (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兴奋性减低)

3、4. 反 极 化 (内正外负) 5. 复 极 化,(四)动作电位 ( 神经细胞 /神经纤维),1.锋电位(标志) 上升支:去极化 Na+内流(Na+平衡电位) 下降支:复极化 K+外流 动作电位的幅度= 静息电位绝对值+ Na+平衡电位 (细胞内外Na+浓度差越大,幅度越大) 2.产生条件 阈电位(门坎) (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 临界膜电位),3. 特 点 “全”或“无” 不衰减性传导 有不应期 (锋电位相当于绝对不应期) 4. 传 导 双向传导、相对不疲劳、幅度越大传导越快 绝缘性、安全性、完整性,兴奋性为零,三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神经骨骼肌接头 躯体运动神经 ACh(乙酰胆碱)

4、Ca2+ N2-ACh受体 (阿托品无效) 胆碱酯酶 (有机磷农药) (烟碱样症状),兴奋收缩耦联 1. 耦联结构基础 三联管 2. 耦联因子 Ca2+离子,第三节 血液循环,1.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规律: 上升支:去极化 Na+内流 下降支:复极化 K+外流 特征:2期(平台期) Ca2+内流和K+外流 例外:窦房结细胞 上升支:Ca2+内流 下降支:K+外流,2.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分期: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 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收缩期加舒张早期) 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长的原因:2期平台期),窦房结(?) 自动兴

5、奋的频率最高 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最快,最慢: 房室交界 (房室延搁) 最快: 普肯野纤维,3.心脏泵血的机制 (1)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 心率加快,影响舒张期,(2)心脏泵血过程,心室内压力上升的速度最快? 等容收缩期 心室内压力上升达峰值? 快速射血期末 心室容积变化最大? 快速充盈期 心室容积最大? 心房收缩期 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 等容收缩期 主动脉瓣关闭? 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两个瓣膜都关闭? 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3) 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 搏出量 ( 一侧心室收缩一次) 心输出量 (一侧心室收缩一分钟) 射血分数 (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心指数 (心输出

6、量/体表面积) 心脏作功量 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搏出量储备和心率储备),(4)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前负荷 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或压力;正比; 初长度;异长自身调节 (静脉回流量增加,前负荷?) 后负荷 大动脉血压(体循环高压后负荷增大); 反比;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 心肌收缩能力 等长自身调节 心率,二 血管生理 1.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 心率影响舒张压 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缓冲血压 (大动脉弹性减弱?),每搏输出量 心 率 外周阻力 循环血量与 血管容积的比值 主动脉和 大动脉的弹性,影响因素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7、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减弱),增大,减小,减小,增大,增大,2. 中心静脉压(CVP) ( 心脏射血能力强,CVP? 静脉回流血量增多,CVP?) 3.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5点) 呼吸运动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心脏的收缩力量 体位改变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4. 组织液生成及影响因素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 + 组织液胶渗压 ) ( 血浆胶渗压 + 组织液静水压 ) 右心衰 肝病、肾病、营养不良 丝虫病(淋巴回流受阻) 烧伤、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三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 感受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 传

8、入神经(窦N-舌咽N,主动脉N-迷走N) 延髓 心交感中枢(心活动增强) 心迷走中枢(心活动减弱) 交感缩血管中枢(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牵拉颈总动脉(机体动脉血压升高) 颈动脉窦传入冲动增加 心迷走中枢兴奋 血压降低 夹闭颈总动脉(机体动脉血压降低) 颈动脉窦传入冲动减少 心迷走中枢抑制 血压升高 负反馈 对急骤变化的血压起调节作用,2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 升 压 (与结合,小肠平滑肌舒张) 肾上腺素( 、 受体) 强 心 (对骨骼肌和肝血管的作用:小剂量舒张,大剂量收缩) (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同时,心率减慢?),急性失血时?(环境骤变时?) 应急:交感神经兴奋

9、(先) 应激:糖皮质激素升高(后)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冠脉循环 舒张压的高低和舒张期的长短 腺苷,第四节 呼 吸,(一 ) 肺通气的动力,1. 直接动力 肺内压和大气压的压力差 吸 气: 肺内压 大气压 吸气末,呼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2. 原动力 呼吸肌的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 呼气肌:腹肌、肋间内肌 平静呼吸:吸气主动,呼气被动 用力呼吸:吸气主动,呼气主动,胸内负压(平静吸气或呼气低于大气压) 计算公式: = 肺内压肺回缩力 = 大气压肺回缩力 = 肺回缩力 维持的必要条件 胸膜腔的密闭状态(气胸:负压消失) 意义: 维持肺的扩张状态 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

10、(二 ) 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 肺的弹性阻力(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生理作用: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内液体积聚 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口径成反比)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气道口径影响 哮喘(呼气困难:吸气口径大,呼气口径小),减少?,(三)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指标,1. 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 余气量:最大呼气末 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肺总量 = 肺活量+余气量,2. 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 肺活量:潮气量 + 补吸气量 + 补呼气量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病人? 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 用力吸气后,用力以最快速度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测定第1、2、3秒内呼出

11、的气体量,用它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 表示。 83、96和99。(第一秒最有意义) 是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2.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肺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量 潮气量呼吸频率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或出肺泡的气体量 (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 肺泡通气量是真正反映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量,二 肺换气 1. 原理 扩散 2. 换气场所 呼吸膜 3. 扩散方向主要取决于 气体分压差,3.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呼吸膜厚度 呼吸膜面积 通气-血流比值: VA/Q=0.84 VA/Q0.84: 肺泡无效腔增大 VA/Q0.84: 动静脉短路,三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O 2 (氧合血红蛋白) CO2

12、碳酸氢盐 (氧分压最高:肺泡;二氧化碳分压最高:组织液),氧解离曲线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升高右移 影响因素降低左移 pH值例外,影响因素: PCO2 、温度、2,3-DPG PH,四 呼吸运动的调节 1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PCO2, PO2, 动脉血H+ 均使呼吸加深加快 PCO2 两条途径: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 PO2 一条途径:外周化学感受器 动脉血H+ 主要是一条途径:外周化学感受器,第五节 消化和吸收,一 口腔内消化,溶菌酶,唾液淀粉酶 外来神经对唾液的分泌: 交感神经: 量少粘稠 副交感神经:量多稀薄,二 胃和小肠的消化,化学性消化: 胃 液 胰液、胆汁、小肠

13、液 机械性消化: 胃和小肠的运动,(一) 胃液的成分及作用, 盐酸 壁细胞 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 粘液碳酸氢盐 内因子 壁细胞,盐酸的作用, 杀死胃内细菌;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 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Fe和Ca的吸收 (胃酸分泌减少,不受影响的是?),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作用,中和胃酸 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消化 内因子的作用: 结合维生素 , 并促使它在回肠末端重吸收入血 胃大部切除出现贫血?,(二)内源性促进胃液分泌的物质,乙酰胆碱;组胺(H2受体);促胃液素,(三) 抑制胃液分泌的物质

14、 盐酸;脂肪;高张溶液,(四) 消化期胃液分泌特点,头期:酸,酶含量最高,30% 胃期:酸,酶含量高,但比头期弱60% 肠期:酸,酶含量低,10%,(五) 胰 液,所有消化液中消化能力最强的消化液 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肠致活酶(肠激酶),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羧基肽酶,(六) 胆 汁,唯一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成分中最重要的是胆盐 促进脂肪消化(增加胰脂肪酶作用面积) 促进脂肪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A,D,E,K),(五)胃的运动,1. 特有:容受性舒张 2. 蠕动促进胃排空 速度:糖蛋白质脂肪 混合性食物 4

15、- 6 小时 胃内因素促进排空;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 (促胃液素例外) (六)小肠的运动 分节运动(特有),二 小肠的吸收 小肠在吸收中的有利条件,小肠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 200 M2 食糜在停留时间长(38h) 小肠内食物已消化完毕 绒毛节律性伸缩和摆动,加速绒毛内血液和淋巴流动 主要消化吸收场所: 十二指肠、空肠 回肠作用: 维生素 、胆盐,四 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内在神经从: 肌间神经丛和粘膜下神经从 受外来神经支配 外来神经 ()交感神经 兴奋 胃肠运动减弱,腺体分泌增少 ()副交感神经 兴奋 胃肠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多,五 胃肠道的内分泌,胃肠激素的作用: 抑胃肽促进胰岛素释放 促胃液素(胃窦和十二指肠的G细胞)的作用: 促进胃液,胰液,胆汁的分泌; 加强胃肠运动,胆囊收缩; 促进消化道粘膜生长; 促进其它激素的释放,第七节 尿的生成和排出,肾脏的作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一 尿 量 正常:1 2 L, 平均1.5 L 多尿: 2.5L 少尿: 400ml 无尿: 100ml,二 肾脏分泌 肾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1,25-二羟胆骨化醇,三 肾小球滤过 (一) 滤过功能的评价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 (双侧肾脏1分钟生成的原尿的量,125ml/min) 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 量的比值,19%),1 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通透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