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111121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人 左璜 心理学博士后 教育学博士 教学论副研究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培训部 主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 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Page 2,思考两大问题,(一)教育目的的演变(新加坡),(一)教育目的的演变(日本),(一)教育目的的演变(美国),读、写、算,(一)教育目的的演变(整体趋势),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教育中的永恒矛盾,Page 9,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位,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

2、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基本特点,核心素养在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功能,Page 1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Page 13,价值取向,二、几种不同模型,Page 14,支撑思维能力,核心地位,限定、引领,成功生活取向,(三)几种取向,Page 15,终身学习取向,(二)几种取向,Page 16,个人发展取向,(二)几种取向,Page 17,综合取向,(二)几种取向,Page 18,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2013

3、年5月,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建立课题组正式启动。,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2014年教育部工作要点,研究团队建构,(一)本项目的组织架构,北京、济南、广州、连云港等多次会议,(三)研究思路与方法,基础研究,实证研究,专家研讨,意见征询,形成框架,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面向未来 立足现实 文化传承,(三)研究思路与方法,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过渡,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恢复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确立与重大发展,1. 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1957年 最高国务会议 让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

4、97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 教育法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 年 义务教育法 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2007年 未成年人保护法法 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2001 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

5、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2012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围绕“德、智、体”主线, 具体内容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体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强调社会责任

6、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一)教育目的的演变(中国),Page 25,与文化知识有关的素养,与自我有关的素养,与社会有关的素养,四种取向虽不尽相同,最终均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均重视自主发展(自主性)、社会参与及互动(社会性)、文化学习(工具性,强调人类智慧文明成果的掌握与运用、精神生产工具的使用等)三大领域,Page 26,Page 27,高度重视和强调的 现代关键素养指标有: 沟通与交流 团队合作 国际视野 信息素养 创新与创造力 社会参与与贡献 自我规划与管理,高度重视和强调的 传统基本素养指标有: 语言能力 数学素养 学会学习 问题解决能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成德思想,3. 基

7、于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分析,两汉时期经学思潮 董仲舒:天人感应,性三品 以孝为核心的汉代经学,魏晋时期 玄学思想 魏晋风度,隋唐时期 佛学与中国文化 儒学: 韩愈 李翱,宋明理学 周敦颐 张载 程颢、程颐 朱熹理学 陆九渊 王阳明,清代朴学 戴震,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 教育制度 学校设置 教育内容 人才选拔,魏晋南北朝 学校设置 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隋唐时期 宋代教育 教育政策 学校设置 教育内容 人才选拔,明代教育 教育政策 学校设置 教育内容 人才选拔 学规,清代 教育政策 学校设置 教育内容与方法 人才选拔 学规,教育家: 孔子 朱熹 王守仁 黄宗羲 王夫之 颜元 张之洞,3. 基

8、于核心素养的传统文化分析,先秦诸子 百家思想 先秦儒家(孔子、孔子后学、孟子、荀子) 返璞归真的道家思想(老子、庄子),家国情怀,孝亲爱国 民族情怀 乡土情感,社会关怀,仁民爱物 心怀天下 奉献社会,人格修养,诚信自律 崇德弘毅 礼仪教育,文化修养,4.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标分析,现状,问 题,5. 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访谈结果,公 民 意 识,与人交往,学习 与 发展,知 识 基 础,健康与安全,5. 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问卷调查结果,健康素养,学会学习,健康素养,学会学习,合作能力,批判与创造,沟通与交流,创新与创造力,团队合作,问卷调查结果: 访谈结果:,人际交往与合作,基于实证证据对

9、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建议,5. 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小结,访 谈 中 被 提 及 频 次 在 前 十 的 指 标,问 卷 调 查 中 认 可 度 在 前 十 的 指 标,尊重与包容,道德品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与实践,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法律与规则意识,法律与规则意识,坚持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要求 把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细化为学生应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具体要求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借鉴国际研究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体现我国当前对人才的现实需求 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继承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的

10、特色 反映未来社会经济与科技信息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6. 理论思考与遴选依据,全面发展的人,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修养,(一)核心素养的三大领域,三个领域以动词的形式命名,反映其动态变化、与时俱进的发展性理念,文化修养是个体自主发展和参与社会的必要基础, 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政策分析,国际比较,课标分析,传统文化,实证研究,(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的建构,全面发展的人,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社会责任。 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

11、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国家认同。 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国际理解。

12、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劳动意识。 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技术应用。 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问题解决。 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

13、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乐学善学。 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勤于反思。 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信息意识。 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珍爱生命。 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

14、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健全人格。 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自我管理。 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人文积淀。 重点是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人文情怀。 重点是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审美情趣。 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

15、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理性思维。 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批判质疑。 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勇于探究。 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研究,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学段学生 核心素养,学科 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

16、展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传统的课程分类,现代的课程分类,Page 51,课程改革的思路,Page 52,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创新,Page 53,文字内容,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影响课程教学评价,影响课程设计,影响课程设计,Page 57,文字内容,澳大利亚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影响课程实施,日本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影响课程实施,Page 60,学习环境建设,学习环境建设,学习环境建构,Page 61,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创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从考生的答卷情况来看,总体上是较好的,但也反映了考生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例如对名句意义的理解有所欠缺,对作品深层次意蕴的把握有所欠缺,对漫画寓意的把握所有欠缺,仍停留在表层的思考,缺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