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精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107468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精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唐诗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精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唐诗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精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唐诗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精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唐诗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精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精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精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代繁荣的表现 唐诗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也是人类文明的华章,相信每一位同学在很小的时候都曾经背诵过唐诗宋词。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样的诗篇是不是在你很幼小的时候都曾经背诵过呢?我相信是的,但是呢你今天慢慢长大了,你今天已是消费社会中的现代人,在今天我们许多时候都因为工作的繁忙,而慢慢地与唐诗宋词疏远了。但是我想唐诗宋词作为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如果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如果我们要过有品质的生活,不过我这个课程也不是唐诗宋词的鉴赏。我说了是人文解读,我们要以诗来净人,以人

2、来品诗,由史吟诗 借诗读史,重在讲述特定历史情境下的诗人。讲述这些诗人笔墨间的心理,去触摸一段历史,以一群文人的体味,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个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通过触摸唐宋文人,以及唐宋这段历史就是要介入我们当下的生活。下面我们就从唐开始说起,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巅峰期,在今天的西方 在他们的中心,经常有所谓的唐人街,其实就是中国人、华人聚集的地方。那为什么叫做唐人街呢,显然是因为我们的唐代非常的强大,那么唐代的强大,表现在很多方面。唐诗作为唐代文学的重要杰出的代表,也是唐代强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征,当然我们讲到唐代文学的时候,唐诗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唯一的。唐代的时候也曾经出现了风行当

3、时,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里面,韩愈、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重要代表,也出现了以志鬼神之怪为主的,转向以传人事之奇为主的传奇小说,而且呢还从民间产生了“曲子词”,这样一种新型的音乐文学形式,尽管如此我们说唐诗依然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的自序中,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就把唐诗作为唐代一代之文学,后来呢鲁迅先生也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想 唐之前肯定有诗歌,肯定也有些好诗,但是它终究没有达到唐诗这样的高度,唐之后当然也有一些能够翻出如来掌心的齐天大圣。但就总体而言,他们都不可能 也从来没有超越过唐诗,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代表,是唐代所有文学的最高成就,这一点都不为

4、过唐诗的繁荣有什么表现呢?我想主要有两个表现。清朝康熙年间,彭定求等四库广臣曾经编过全唐诗,有多少诗人呢?两千两百多,有多少诗歌呢?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不过呢那个全唐诗虽然号称全,其实并不全。我们近现代的一些著名的学者,也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特别是陈尚君先生,他编了一个书叫全唐诗补编,在全唐诗之外,又补集了一千多位诗人,六千多首诗歌。加上刚才说的全唐诗,这大概就是今天流传下来的唐代诗人诗作的总数了。这么大的量,我想在唐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也许可以这么讲,唐代诗歌的数量是唐之前所有诗歌数量的总和。而且这些诗歌的作者,涉及的面非常广,上从君王、皇后,下自贩夫走卒、歌妓、士兵,甚至农民起义军,他们都会

5、去作诗歌。诗歌涉及的版图非常的大,山林、乡村、城市、寺庙、荒漠,到处都能够听到吟咏的声音,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其他的封建时代,是极为罕见的。就是体裁来说,各种形体都有,特别是律诗和绝句,是在唐代才开始成熟,并且从此以后就成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典范。唐代刚才说了三千多位诗人,名家辈出,大家如林,我们发现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有的沉郁顿挫,有的清新流利,有边塞诗派,有田园诗派,所以我们说唐代这些诗歌风格具有多样化。而在唐代这些都已经具备了,所以我们说唐代诗歌它是繁盛的。唐代繁荣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去追问了,为什么在唐代唐诗是如此的繁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当然我们想原因可能是非常的多,但是有几条

6、是必须要提到的。第一条呢我想是丰裕的经济基础,我们以前经常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繁荣为文学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经济基础和文学的繁荣之间不一定是成正比例,历史上也曾经有一些史乱,它的经济可能不是非常发达,政治上可能也比较动荡。但在文学方面恰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样的时期也是有的。但是呢经济发展跟文学繁荣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在大唐帝国时代正是因为经济的繁荣、交通的便利与社会的安定,就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的一个保,正是王昌龄王之涣等人得以进行“旗亭酬唱”的物质条件,所以我们说丰裕的物质

7、基础,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说唯一的但至少是重要的。第二个呢是清明的政治环境,一个时代文化政策对文学的繁荣是非常重要的。大唐帝国实行的是怎样的文化政策呢,由于我们知道唐太宗他本身具有外族的血统,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理解其实是一种异质性的文化理解,所以呢大唐帝国的文化政策就是一种文化理解与文化共荣的政策。其实这种政策是符合当时民族融合的趋势的,也适应了当时文化发展的规律,促进了唐朝文化的发展。我们看到今天有许多外来的食品,在唐朝的时候就是从外族进来的。在大唐的版图上有来自异国、异域的,比如我们看到日本有遣唐使到唐朝来,所谓北方的少数民族 胡人也进入到中国内地。这种交融为

8、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益处。这个开明的文化政策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帝王的爱好与倡导,比如说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朝帝王本身他自己也爱好诗歌,唐太宗就喜欢诗歌,开了弘学馆、弘文馆、文学馆。在全唐诗的开篇就是唐太宗的诗,唐玄宗李隆基本身自己也是个诗人,武则天本人也会写情诗。所以我们说,帝王本身的爱好提高了诗人的声誉,有助于形成全社会重视诗歌的风气,比如说武则天开一个诗歌比赛宋之问还获了大奖,这个对整个社会的风气形成,是极有好处的,同时呢因为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所以文禁就比较松弛,许多诗人就可以写诗歌来抨击权贵,真实反映底层的劳苦大众的生活,比如杜甫写诗作 武皇开边意未已,对最高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政策进行了批

9、判,如果不是在一个文禁松弛的时代,不是有一个亲民的政治环境,我怕很难想象这样的诗篇能够得以产生,所以我们说这种亲民的政治环境,是唐诗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的保障,第三个原因呢我想可能是风行的诗赋取士,我们知道唐朝是以进士科举取士的,科举考试当然科目很多,有明经、明法、进士等等,其中进士科尤其重要,进士呢是要考诗赋的,所以进士这种考试,作诗就成了取禄利的一种正路,后来我们发现那些非科第出身的人,就不能做宰相,所以唐代的文人几乎无一不是诗人,只有好与不好的区别,不存在能与不能的问题,其实有一些统计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元朝的时候辛文房写唐才子传,占了总数的一半多,考取其他科目或者应考而未取的还不计算在

10、内,可见科举势力之大,这种科举制度我们说就推动了文人去广泛的涉猎典籍,你要考试 你就要看书啊,所以这就增强了文化修养,而这样一来就会带动什么呢?,就刺激了各类教育的空前发展,也就是扩大了诗歌的群众基础,我们说一个时代诗歌的繁荣,如果光靠那三千多个诗人自己在写诗,自娱自乐,其实它是不会繁荣的,它需要有一个群众基础,而正是这种诗赋曲式让诗歌有了群众基础,而反过来又促进了唐诗的繁荣,这是第三个。第四个 活跃的社会思想,有唐一代社会思想总体来说是比较开放的,是活跃的,这是基于上升、变革时期的一种社会形势,也和大唐帝国实行较为开明的思想政策有关系,那么唐代的社会思想主要有什么呢,这四股思想是贯穿于唐代社

11、会的主流思想,这四种主流思想,对唐诗有什么影响呢?,我想这四种思想对唐诗四个方面构成了影响,都有积极的重要影响,这里面儒和侠这两种社会思潮呢,在当时是占据着更为突出的位置,宗儒 大体上就指明了唐人的政治方向,而任侠 则更多地显示了唐人的人格精神,所以说其实这两者是相反相成的,共同构筑成唐人思想的主干,因为这两者之间其实是有关联的,我们说儒、侠它们共同的关注点在哪里呢?,而侠者呢 他不管是穷还是达,都要兼济天下,所以这两种思想,就让唐人有一种兼济天下的气势、胸怀,当然我们不排除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说儒家可能更重事功,而侠客可能更重个性,但是这两者在兼济天下、俗世情怀方面是一致的,这也符合

12、整个唐朝社会大的精神、气度,这是第四个。第五个呢我们认为是深厚的文化积累,唐代虽然它开创了一代新风,但是这一代新风的开创它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建立在多方面地继承既有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的,你要相信唐代诗人所继承的文学传统,是非常深厚的,其他的都不说,光诗歌在这之前就已经有非常多的积累,从诗经到楚辞,各种各样的文体,各种各样的风格,都为唐代诗人开创新风奠定了基础,但关键这不是最主要的,继承传统、承传传统当然很重要,但是我们能不能继续在这个意义上推出说,宋人又是在唐人的基础上,他是不是能创造出比唐人更伟大的诗歌呢,明清的诗人又在宋人的基础上,能否创造出比宋人的诗歌更伟大的新的作品呢?,事实上是未

13、必的,我想在这个方面来说,庸俗的社会进化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这里就牵涉到一个,不仅你有传统,还有你怎样去继承传统的问题,唐人在这个问题上总体的态度,我说可以借用杜甫诗中的两句话来进行概括,叫什么呢?,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之六说,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汝师,别裁伪体就是要剔除那些不适当、不合理的东西,而转益多师呢就是我们要继承多方面的传统,如果不转益多师,就不能别裁伪体,所以我说这两者之间是相互有关联的,所以唐代诗人他之所以能创造出,有别于他之前的那些文学作品,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所开创出来的,这是第五个,第六个 我想唐代诗歌繁荣,还有赖于它庞大的寒士群体,唐代的文学作者刚才说了三千多位诗人,

14、其实绝大多数是“寒士”“寒士”原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生比较低微的,出生庶族阶层的那些人,不过呢在唐代这是一个比较宽泛而流动的范畴,大致上指地主阶级里面的居于中下层的文士,但是可以包容不同门第、不同出身的人,比如说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他就属于寒士诗人,需要说明的是寒士在唐代虽然仍然遭受压抑,但是他不是毫无政治独立性与主动性的附庸,他们其实是构成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支能动的力量,也正是因此 唐代的诗人群体他其实创作出的诗歌,就具有那个时代的代表性,并且占据主导地位,相比较而言 那些所谓的权贵文学、贵族文学,恰恰在唐代不是占主导的,我刚才讲的六个方面,是唐诗得以繁荣的几个重要的原因唐代

15、的分期那我们说讲唐诗啊,经常我们把它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这种把唐朝诗歌分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呢,是从宋代的严羽开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里面作了区分,并且呢一直引用至今,但是这种对唐朝诗歌的分期,跟对唐代历史的分期并不完全相同,也就是所谓的,所以我们觉得文学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不能拿时代的变迁来代替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那么如果从诗歌自身的发展轨迹来看,那初、盛、中、晚大概是怎么样一个区分呢,我这里提供了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大家可以发现,虽然初唐它的诗歌成就不是最高,但历史却是最长的 近100年,而盛唐是诗歌成就最高的,历史却只有50年左右,中唐和晚唐各历史70多年,那么这四个时段分别有什么

16、样的特色呢,我们说初唐有初唐的情怀,盛唐有盛唐的气象,中唐有中唐的格调,晚唐有晚唐的风韵,这些不同的风貌,会通过不同诗人的不同作品体现出来,初唐以谁作为代表呢?,我们一般以前讲初唐都会讲初唐四杰,我想初唐四杰当然是非常优秀的,不过从我的角度来想,初唐情怀最重要的代表应该是,我们如果看初唐的诗歌,会发现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淡淡的感伤,这种淡淡的感伤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面,得到了非常鲜明的呈现,张若虚是扬州人,他今天留下的作品非常的少,除了春江花月夜,还有一首叫代答闺梦还,其实也没什么名气,于是很多人说,那么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好在哪里呢?,整首诗歌三十六句,我们今天因为已经有所

17、谓民族的音乐春江花月夜,已经大家耳熟能详,其中最好的我想从第九句到十六句这八句,为什么这八句好呢?,闻一多先生曾经对此有过一些评价,他说这八句话体现出了一种宇宙意识,江边谁是第一个看到月亮的?,这就是天问,我们中国历史上、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发天问的是屈原,屈原写过天问这篇文章,天下奇闻,唐朝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文人,在我看来 柳宗元这份答卷,可能是不及格的,我这么说倒没有任何贬低柳宗元的意思,事实上屈原所发问的问题,今天霍金也不一定能答得出来,更不要说在大唐时代的柳宗元了,但是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但张若虚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在哪里呢?,以前的人一发天问的时候,就有一种人生命短暂

18、的感慨,张若虚的伟大超越之处就在于,他在礼赞自然的同时,也在礼赞生命,毛泽东在愚公移山里面说过一句话,愚公要把山给搬了,一个人也许搬不掉,但是他有意志,这就是人生代代无穷已的意思,也许一个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生命绵延不绝,它也可以永恒,这样一来我就是说,就把之前诗人碰到类似问题,所产生的人生短暂的感慨给消灭了,这就是张若虚的伟大之处,他的超越之处,当然这首诗歌背后写到游子诗赋的时候,也有淡淡的感伤,但是这种感伤依然是轻快的陈子昂则代表了初唐诗歌的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强调“建安风骨”,让我们看到一个天地之间的孤独者,也是一个发问者,不过我需要说明一下的是,陈子昂的这一首登幽州台歌,也许

19、不是他的诗歌,我这么说肯定有很多人大为惊异,此话怎讲呢?,其实这一首登幽州台歌,在陈子昂的诗集里面并没有版本依据,我们知道陈子昂是被人杀害的,他死之后,他最好的朋友卢藏用帮他编订诗集,其中并没有收录这一首登幽州台歌,而且这一首诗歌的体裁样式非常独特,前面两句都是五个字,后面两句都是六个字,这也不符合陈子昂自己写诗的习惯,今天你去翻阅陈子昂的诗集,你会发现他的诗歌文学样式,基本上都是五股,其他的样式极少,更重要的是在唐代孟启编的本事诗里面,就说到一件事,说到当年南朝宋武帝曾经说谢朓月赋,可谓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这个时代比陈子昂要早多了,而且用了可谓两个字就表明在南朝宋的时候,前不见古人 后不

20、见来者就已经是一句俗语,所以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卢藏用没有把它编到陈子昂的诗集里面去,也许在他看来这不是他(陈子昂)的诗歌,但不管怎么讲今天我们说,这依然可以作为陈子昂诗篇的一个重要的代表,不过在我看来呢,陈子昂诗歌方面的更大的成就体现在他的感遇诗上,他的38首感遇诗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咏史”,继承了祖思咏史的传统,通过对历史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比如说他写周穆王,其实是要通过周穆王与西王母的事,来告诫唐高宗不要只宠幸武媚娘,第二种类型是属于“咏怀”,继承的是阮籍咏怀的传统,他不一定有历史依据,只是表达自己的情怀,比如说兰若生春夏这一首就是,第三种继承的是陶潜饮酒诗的传统,是“感事”,比

21、如说当年武则天,派兵去攻打契丹结果全军覆没这件事,陈子昂曾经有过谏言,但是武后没有听进去,所以陈子昂非常感慨,后来就把它写到了感遇诗里面,我觉得这些诗歌才是陈子昂的建安风骨的体现,所以我说初唐的情怀应该以张若虚和陈子昂为代表,至于盛唐正如大家所熟悉的那样,李杜是双子星 光耀千秋,李白的这种气象,这种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气象,非一般人所能比拟,古人曾经说 庄骚很难,就是庄子和离骚是很难合并为一的,如果要合并在一起的话,那从李白开始,这就从一个侧面表达对李白的敬意,我们读李白的诗歌 都有那种大气磅礴的那种气势,这是那个时代的一个骄子,相比较而言 杜甫就要沉郁顿挫得多,我们可以这么做一个比喻,盛唐

22、是封建王朝的一个巅峰,如果它是一个山峰的话,李白就是走上坡路 所以他头是向上的,而杜甫因为他比李白小12岁,他是走下坡路 所以他的眼睛是朝下的,因此我们总觉得李白是一个仰首向天、仰望星空的年轻人,而杜甫呢是一个俯瞰大地的、关怀民生的询询老者,但是这两者只是有差异 不存在有优劣,我们需要仰望星空的人,也需要俯瞰大地的人,是他们两个代表了中国诗歌的两个方面,也让盛唐诗坛变得更加的丰富 多彩多色,到了中唐的时候,我们也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文学诗歌流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 我们说是现实主义诗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对诗歌艺术的追求 而要反应现实,按照白居易自己所说的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3、”,所以他们写了大量的讽喻诗,开展了新乐府运动,当然对白居易这样的伟大诗人来说,讽喻诗在他的诗歌里面,肯定不是最好的,白居易曾经把自己的诗分为三大类,白居易之所以在诗坛上有这么高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感伤诗,主要是长恨歌和琵琶行,但是在中唐的时候他的讽喻诗,是有他那个时代的特点意义的,而韩愈我们都知道他在古文运动方面,功绩卓著 所谓文起八代之衰,他的诗歌也有特色,简单地说我们可以讲是“以丑为美”,比如说落齿,一颗牙齿掉了,一般来说我们讲到落齿就会想到,年华老去、经历衰落,有人生感慨,他就写落齿写得气动山河、山崩地摇,这就是一种以丑为美的表现,这也是一反之前的那些诗歌的风格与面貌,所以说中

24、唐的格调跟之前之后都不一样,而到了晚唐以小李杜为代表的这些诗人,随着末世的来临,感伤慢慢占据了心头,李商隐一生襟抱未曾开,和自己欲回天地的雄心,构成了严重的冲突,所以我们今天读李商隐的诗歌,我们似乎很难找到他曾经有过欢乐,当然他的不开心有很多原因,有时事的原因,家事的原因和身事的原因,但是我觉得跟这个大时代是有关系的,所谓“文变染乎世情”,杜牧虽然有雄才大略,但是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时代,他也徒叹奈何,所以我说小李杜的感伤是晚唐这个时代所造就的,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因此我们说对唐代诗歌它的历史、轨迹、走向,我们需要有一个区分,有一个把握,而不能仅仅说它是唐诗,人间正道有沧桑,它不仅是指向朝代的更迭,也指向同一朝代里面不同时段的更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