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选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103116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选修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真题分类 全国2016-2018年高考生物真题汇编选修1(2017江苏10)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C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答案】B(2017江苏12)固定化单宁酶应用于茶饮料加工,可消除其中的苦涩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单宁酶纯化时可采用透析法去除杂蛋白B化学结合法比吸附法对单宁酶活性影响更小C温度、pH和重金属离子都可能影响固定化单宁酶活性D酶的高效性决定固定化单宁酶不会降解茶饮料中的有益成分【答案】C(2017江苏17)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

2、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的去污力不同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答案】C(2017江苏20)下列关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B配制CaCl2溶液时,需要边小火加热边搅拌C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CaCl2溶液时,凝胶珠成形后应即刻取出D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凝胶珠呈白色,过低时凝胶珠易呈蝌蚪状【答案】A(2017江苏25)下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

3、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B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C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D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答案】ABC(2018年全国I卷,第37题,15分)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

4、(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答出两点即可)。(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_。(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答案】(15分)(1)细菌

5、选择(2)碳源、无机盐 蛋白质、核酸(3)碘液 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4)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2018年全国卷,第37题,15分)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_(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_。(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_。在照射前适量喷洒_,可强化消毒效果。(4)水厂供应

6、的自来水通常经过_(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_。【答案】(15分)(1)可以 (2)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3)破坏DNA结构 消毒液 (4)氯气 (5)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2018年全国卷,第37题,15分)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1)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 (填“牛肉膏蛋白胨”、“MS”或 “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该培养基应采用 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到菌落,菌落的含义是 。(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 (填“

7、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 (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 。【答案】(15分)(1)麦芽汁琼脂 高压蒸汽 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2) 菌体快速增殖 乙醇产生(3)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CO2,CO2使面包松软(2018海南卷.30题,15分)葡萄酒是葡萄汁经酵母菌发酵而成的。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中的X溶液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与乙装置相比,用甲装置酿制葡萄酒的优点是 (答出

8、两点即可)。(2)葡萄汁装入甲装置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答出两点即可)。(3)某同学若用乙装置进行发酵,并设置两个不同处理组(乙A和乙B),乙A装置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B装置中没有氧气。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乙A和乙B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及乙A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趋势如曲线图所示。图中曲线、依次表示 、 、 含量的变化趋势。(4)从细胞呼吸类型看,酵母菌属于 生物;从同化作用的类型看,酵母菌属于 (填“自养”或“异养”)生物。【答案】(15分)(1)不需要开盖放气;避免了因开盖引起的杂菌污染(2)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9、(3)乙A中的氧气乙B中的酒精乙A中的酒精(4)兼性厌氧异养(2018年4月浙江卷,32)回答与果胶、淀粉等提取和利用有关的问题: 某植物富含有果胶、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成分。某小组开展了该植物综合利用的研究。(1)果胶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原料先经过一段时间沸水漂洗的果胶得率(提取得到的果胶占原料质量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常温水漂洗的果胶得率,最主要原因是沸水漂洗_(A有助于清洗杂质和去除可溶性糖 B使植物组织变得松散 C使有关酶失活 D有利于细胞破裂和原料粉碎制浆)。(2)在淀粉分离生产工艺研究中,为促进淀粉絮凝沉降,添加生物絮凝剂(乳酸菌菌液),其菌株起重要作用。为了消除絮凝剂中的杂菌,通常

10、将生产上使用的菌液,采用_,进行单菌落分离,然后将其_,并进行特性鉴定,筛选得到纯的菌株。(3)在用以上提取过果胶和淀粉后的剩渣加工饮料工艺研究中,将剩渣制成的汁液经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彻底酶解处理后,发现仍存在浑浊和沉淀问题。可添加_使果胶彻底分解成半乳糖醛酸,再添加_,以解决汁液浑浊和沉淀问题。(4)在建立和优化固定化酶反应器连续生产工艺研究中,通常要分析汁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和所用酶的活性,然后主要优化各固定化酶反应器中的_(答出2点即可)、反应pH和酶反应时间等因素。其中,酶反应时间可通过_来调节。【答案】(1)C(2)划线分离法(或涂布分离法) 扩大培养(3)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 淀粉酶使淀

11、粉分解(4)固定化酶的量、反应液温度 控制反应器液体流最(或体积)(2017年全国I卷,第37题,15分)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答出两点即可)。(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

12、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5分)(1)脲酶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2)尿素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2017年全国卷,第37题,15分)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自变

13、量是_、_。(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脂肪转变为_。【答案】(15分)(1)菌种发酵时间(2)好氧菌(3)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4)氨基酸和肽 脂肪酸和甘油(2017全国卷卷,37,15)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碎加溶剂振荡收集提取液活性炭处理过滤去除活性炭蒸馏(含回收溶剂)重结晶成品。回答下列问题:(1)在提取物质W时,最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_(填“高温烘干”“晾干”或“新鲜”)的植物甲,不宜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