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模板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103059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模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浅析庆阳革命先驱走群众路线成为当代人的典范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庆阳是甘肃革命老区,有着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以王孝锡、任鼎昌为代表的陇东革命先驱在传播红色火种、宣传革命思想、组织武装斗争的过程中,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发动群众,奏起了陕甘革命斗争的最强音,成为赤胆播火的先行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创建的陕甘边根据地,其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一、以人为本,情为民所系,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谋福祉

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情为民所系,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期待和要求。陇东早期共产党人大都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如王自治生于1888年、保至善生于1893年、贺凤梧生于1895年、王孝锡生于1903年他们耳闻目睹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亲历了城市和乡村小生产阶级日益走向破产没落的情景。而且这些有志青年都来自农村,家境比较贫穷,有的从事过劳动,知道稼穑之艰辛,他们从小同情劳苦大众,深知民间疾苦。王孝锡在平凉上学期间,对封建统治者的丑恶行为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他曾在一次同学的集会上慷慨陈词:“一个没有知识的

3、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要想救国救民,卫国安邦,首先就得用知识武装自己。要寻求真理才能谋求解放,要点燃自己,才能照亮别人。我要用知识来拯救民族危亡,造福穷苦大众。” 1925年夏,王孝锡借下乡收账之机,走遍四邻各村,对农民的生存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的思想收获虽然很大,可外欠的账款却收回很少。包里的借据和契约被他化为灰烬,乡邻说王孝锡要账是“见帐齐勾,见约齐抽。”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谢子长是一位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他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处处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有的同志说,子长是见面熟。连白军也说谢子长是个“擦子”,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擦”红。他在负伤牺牲之前还说:“就这样死了,

4、我对不起老百姓!”毛泽东曾两次为谢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写了碑文。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坚持利为民所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27年久旱无雨,赤地千里,灾荒年馑初露端倪。正当“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之际,宁县县长索呈祥,不顾民力凋弊,反而任意摊派捐税,搜刮民财,贪脏枉法,鱼肉乡里。王孝锡面对贪官的恶行,召开党支部会议决定,领导群众开展抗捐抗税斗争,他们组织一些进步青年,广泛进行调查,归纳了索呈祥二十四条罪状,以“宁县绅民联合会”名义,写信向甘肃省政府等机关告状,并领导群众与反动政府开展斗争,逼迫当局撤去索呈祥的县长职务,并出资救济灾民。这次斗争的胜利,使革

5、命群众更清楚的看到了联合起来的力量,培养了陇东人民向反动势力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掀起了陇东群众反对官僚、地主、劣绅的斗争浪潮。 驻防陇东的385旅旅长王维舟,与驻地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是亲民爱民、关心爱护群众的楷模。1939年6月的一天,王维舟与警卫员帮助旅部炊事班下河挑水,看到一位妇女带着小孩挖“白板土”充饥,他心痛不已,把母子俩带回自己家中,让夫人做饭给他们吃,又找出自己孩子的衣服,交给娘俩,亲自给专员马锡五写了一张纸条,建议政府给这位妇女解决五斗粮和一些救济款,以度粮荒。1942年的麦熟季节,王维舟听说离县城不远的一户老乡由于老婆正害病,顾不上收割麦子,他就和警卫班几名战士去帮忙。老乡激动

6、地说:“还是八路军好” 。后来,老乡强留战士们吃饭,被王维舟婉言谢绝了。正是因为王维舟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利,他的故事被庆阳人民广为传颂,被群众誉为“王善人”。毛主席还为他题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 二、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自建立所形成和坚持的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过程中正确运用的典范,是对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成功与挫折的经验总结,是党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顺利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大法宝之一。习近平同

7、志2012年5月16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作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要讲话,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注意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 联系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水覆舟。陇东早期的革命先驱王孝锡就是一位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着想的光辉典范。为了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确定的实行土地革命的方针王孝锡以行医为掩护,从1927年冬到1928年夏,王孝锡先后深入到宁县、庆阳、合水、长武、旬邑、彬县等地农村,通过与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接触,特别是与广大贫苦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8、患难相依、祸福与共。对社会、对农村,对现实、对民生有了深入透彻的了解与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各阶级的政治立场、经济状况及革命态度做出深刻的剖析,形成了解决中国问题的草案与农村调查及农村级分析(草案)两篇文章。正因为王孝锡能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得他对农村各阶级的分析以及对实行土地革命应施行的方针政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与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观点不谋而合,例如对地主、绅士的剖析: “地主,其经济在这个社会上是占着最高地位。每年收入尽为不劳而获的地租绅士阶级常取联合手段与之联结。无为利用,有可能时,对绅士起而代之,所以地主与绅士立于同等地位压迫贫农。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一

9、样,他们始终站在帝国主义一边,是极端的反革命派。”王孝锡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在分析了半耕农、佃户、雇工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生存条件后,一针见血的指出:半耕农、佃户、雇工才是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无所有,饱受剥削与压迫,他们才是推翻封建帝国主义统治最牢靠的社会基础。从而使人们分清了敌我,明确了斗争方向,坚定了革命信心。 在陕甘边南梁根据地,刘志丹、习仲勋是实践密切联系群众的楷模。刘志丹无限热爱人民群众,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同志们和乡亲们都一直亲切的以“咱们的老刘”称呼他。他常常坐下来和大家谈心,或者讲故事,说笑话,战士们听得津津有味,满屋大笑。每到一地,刘志丹就立即深入群众,了解当地的敌情、社

10、情。他熟悉陕甘边区的每一座山岭,每一道水沟、每一个村庄,战士们都称他为 “活地图”。由于刘志丹平易近人,热爱群众,他在红军和人民群众心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深受战士们、人民群众的爱戴。在南梁平定川有个老杨村,只有几户人家,有一户贫苦农民老婆婆和儿媳妇为了招待刘志丹,瞒着他,连夜摸黑上山拔回了尚未成熟的荞麦,揉下颗粒,用锅炒干,用擀面杖碾烂,再用细箩过,才为刘志丹做了顿他最爱吃的荞麦面条。当刘志丹得知消息后表示歉意时,那位朴实的老妈妈真诚地对刘志丹说:“只要闹红成了事,把心摘下来也舍得。”这件事曾经在陕甘宁边区广为流传,成为佳话。习仲勋在主政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期间,不避寒暑,走村串户,一村一村地做调

11、查研究,一家一户地做群众工作,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了群众普遍的赞扬和拥护。当时流行于南梁一带的民歌唱到:“三月里来是春风,边区主席习仲勋,仲勋本是富平人,二十三岁逞英雄;打倒土豪分田地,领导农民翻了身。”毛泽东后来评价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并为其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在庆阳革命老区,面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崇高宗旨。陇东分区专员马锡五工作之余,常常走村串户,到农民中间去,一边拾粪一边与群众谈天说地,掌握群众思想动态,解除群众疾苦,深受陇东人们的爱戴。毛主席为他题词: “一刻也离不开群众”,还为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题词:“密切联系群众”。

12、 三、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清廉”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和保障,也是我们党的政德根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把建设廉洁政治作为重要的奋斗目标,进行了艰辛实践和不懈探索。早在1941年,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里就明确提出要“厉行廉洁政治”。194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把“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作为党的一条重要政策。” 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第十六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重申,要严肃地坚决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纯洁性,建设廉洁政治。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又把建设廉洁政治正式写进了工作报告,这

13、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号召和要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推动陇东根据地的廉政建设工作,各级领导还身体力行,成为廉政亲民的典范。1940年盛夏,华池县政府通讯员小张骑马去边区送信,踏坏了路边老孙家的大西瓜。孙老汉看到瓜被踩踏的稀啪烂,啥也没说就去拾掇踩坏的烂瓜。小张连连向大爷赔不是,孙老汉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走吧。”小张谢过老人家便回到政府驻地,也就把这事没给县长报告。李培福县长闻知此事,谆谆教导小张:“你知道吗?人民群众养育了我们,我们就得为人民群众着想,只要是人民群众的事,小事也是大事,我们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损坏了老百姓的东西一定要

14、照价赔偿!”李县长领着小张来到了孙大爷的瓜地,拿出自己的津贴塞到孙老汉的手中:“这都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好,对小张教育和要求不够严格!”孙老汉再三推辞,硬是拗不过李县长,他紧紧地握住李县长的手说:“您真是我老汉一辈子见过最好的官哪!” 华池县长李培福“赔瓜”的故事,多年来在民间广为传颂,成就了一段革命史上的佳话。李培福以身作则,对党员干部言传身教的先进事迹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表扬。毛主席在其奖状上亲笔题写了“面向群众”,这是全国首位受毛主席题词表彰的县长。 透过庆阳革命先驱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一桩桩鲜活事例,映射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情怀,成为当代庆阳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探寻庆阳革命历史,使我们欣喜地看到:党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够深入到群众中间,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最近在全市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以早期革命先驱王孝锡和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陇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今天我们学习他们、研究他们,必将使我们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磅礴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