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校本培训之路-筑教师发展平台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103035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校本培训之路-筑教师发展平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走校本培训之路-筑教师发展平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走校本培训之路-筑教师发展平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走校本培训之路-筑教师发展平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走校本培训之路-筑教师发展平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校本培训之路-筑教师发展平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校本培训之路-筑教师发展平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校本培训之路,筑教师发展平台莱芜市莱城区花园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充分、自主的发展,是学校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教学管理的精髓所在。近几年,在走近新课程的同时,“校本培训”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校本培训”作为推进新课改的重要策略,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方法,其重要性日显突出。因此,走校本培训之路,为教师搭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成为我校倾注全部心力所追求的目标。一、创造条件,科学管理,提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教师是不可能离开学校的帮助孤立发展的。如何创造有利条件,进行科学管理,为教

2、师的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给以强劲的支持和帮助,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大都是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是一个理念超前、年轻有为,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群体。学校历来重视校本培训工作,始终把教师的培训与提高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来抓。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由教导处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密切配合的领导小组,切实把培训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落在了每一位教师身上。为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对教师的培训经费纳入了年度预算,使学校的培训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学校设有高标准图书室和阅览室,为教师订阅了上百种期刊杂志和音像资料;学校设有微机

3、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建立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实现了资源共享,实现了培训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我校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30多人,他们完全能够胜任培训工作;此外,我们还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前来作报告,上示范课;大力支持教师进修深造、外出学习,参加各种比赛和培训;我们还鼓励部分名师走出去,到外地市讲学、作报告,使他们得以快速成长,逐渐成长为“学者型教师”。学校每年都按上级行政部门的要求为教师购买继续教育教材,每年都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培训和考试;我们还大胆尝试,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如走进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探索、阅读与欣赏等,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4、为确保校本培训的实效性,我们制定出台了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校本培训考核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教导处每年都要根据学校和教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做到了职责明确,任务落实;为保证培训时间的落实,我们规定每天的下午最后一节课为教师自学和小组交流,每周六的上午为集中培训、同步研讨、集体备课;每次培训活动都有明确的内容、主题和方式,都有较为翔实的备课和记录,教师人人参与培训,个个要求进步,学习气氛异常浓厚。为提高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热情,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奖惩方案,纳入了年度考核积分,并适当与评优选能和职称评聘挂钩,尤其是对老师取得的成绩及时地给予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这样,就使教师的潜能得到了激发,

5、人人都有了一种危机感、成就感,也就使校本培训成了教师主动发展的内驱力。二、实施“五大工程”,搭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校本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素质的提高是这项工程的核心任务。给教师提供一个锻造自我的机会,搭建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则是学校工作和校本培训的关键所在。为此,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我们着力实施了“五大工程”,并收到了显著成效。(一)“灵魂塑造工程”:让教师成为奉献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锻造者和道德的体现者。多年来,我校把师德教育纳入校本培训之中,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规律和方法,坚持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工作中,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师德考

6、核机制,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我们举办“学校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组织“更新观念,树新形象”演讲比赛、“我的学生,我的爱”征文比赛,举办“新时期,我们如何当老师”论坛,聘请专家作“赏识教育”和“班主任工作艺术”讲座,进行“十佳师德标兵”评选去年10月份,学校还举行了“学习窦桂梅,做新型教师”专题活动,老师们聆听了窦桂梅事迹报告,观看了窦桂梅课堂教学录像,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老师们的心田,“奉献着,就是幸福着”、“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让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等一句句闪烁着高尚师德的话语变成了老师们的座右铭。2007

7、年1月12日,全体教师汇聚知行堂观看聆听“于丹论语心得”,开学后,又结合教育教学、学习生活进行了研讨交流,12位老师代表各级部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了心得交流,至情至理,引起了共鸣,展现了花园教师体悟经典智慧、修身养性、乐观积极的心态,对生活、学习、工作的孜孜追求和良好的素质。2007年4月14日,学校组织教职工泰山文化考察活动,老师们拾阶而上,观赏壮丽风景,欣赏石刻碑碣,赞叹泰山其雄伟壮丽、庄严伟岸的自然景观,陶醉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感受了古老文化的神韵、陶冶了情操。(二)“富脑强功工程”:让教师成为学习者“构建学习化校园,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是我校教师叫的最响亮的口号。为打造一支

8、勤学、乐学、善学的教师队伍,我们实施了以“六个三”为主要内容的“富脑强功工程”。一是“建三室”。学校建立了“教师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教室”,并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电脑。二是“读三书”。指导教师系统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和教育理论专著,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专业知识和理论测试。三是“练三功”。即书写功、口语功和多媒体技术操作功。四是“讲三课”。新上岗教师讲好“入门课”,青年教师讲好“达标课”,骨干教师讲好“示范课”。五是“评三优”。定期举办优质课、优质课件和优质论文评选活动。新课改培训期间,我们还要求教师建立三个本子,即理论学习、反思与设想、问题会诊;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即:每天

9、一篇教学日记、每周一个典型个案、每周一个研讨问题、每学期一节校级研讨课、每学期一个实验课题。为强力推进新课改,我们请专家作学术报告,请参加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作课改专题讲座,请家长走进课堂,举办教师课改论坛,努力引导教师反思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行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本培训之中,并真诚地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活动的开展着实给广大教师来了一次“头脑风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学习热情,学习成了他们生命中的第一需要。为深入落实莱芜市“畅游书海”活动工程,激发师生读书的热情,努力营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我

10、校在4月份举行了首届读书月活动,使全校师生逐渐把读书变成自觉行动,老师们和学生一起背弟子规、三字经、论语,一起读爱的教育草房子三国演义,师生一起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老师用自己的爱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师生共同体验阅读的快乐。“每天读书半小时”成为一种习惯,现代教育导报莱芜日报都作了专题报道。(三)“科研兴校工程”: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科研兴校”,以科研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花园学校多年来追求高质量的成功经验。我们一是制定了学校教科研整体规划,确立了“靠课题研究促进教育理论学习,靠课题研究促进教育理念转变,靠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素质,靠课题研究出经验提质

11、量”的整体思路。二是建立了教科研奖励制度,每年投入资金3万余元用于教科研成果奖励,以激发教师教科研热情。三是构建了“教导处中心教研组学科组教师”和“教导处年级部各班教师”两级为核心的辐射式教研网络。四是请我校参加国家培训的骨干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课题研究培训,让老师们明白了教科研的内涵、过程、方法,知道了如何确立研究课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实验报告和论文,如何进行实验材料的积累等,让每一位教师都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五是以中心教研组为核心,指导各教研组选定实验课题,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反复论证,撰写了开题报告,制定了实验方案,完成了课题的立项、申报工作。六是采取中层以上领导蹲教研组、包课题的

12、做法,利用每周六上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或听评课,或交流经验,或探讨做法,边实验边积累边总结。七是由各教研组推出一节研讨课,撰写一篇实验总结,由学校集中举办一次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在花园,“人人有课题,个个搞教研”的氛围已经形成。(四)“课堂创优工程”:让教师成为创造者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师素质的落脚点和归宿点,是闪烁教师智慧的最为亮丽的风景线。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近几年,我们以“课堂教学”为总抓手,实施了“课堂创优工程”。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加强理论学习,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研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系列活动,创新课堂教学艺术完善

13、评价机制,创新课堂教学评价。围绕这一思路,我们一是请各学科带头人引导教师透彻研读各科课程标准,作课堂教学专题报告,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大讨论,制定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二是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挂钩,由课题组骨干教师执教“研究课”,以课例为案例进行探讨,构建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以学为主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差异性教学模式”等。三是积极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征集评选、家长听课、送课下乡等活动,让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现在,每当我们走进课堂,总会发现出人意料的教学构思,别出心裁的板书设计,引人

14、入胜的课件制作,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教师的教学艺术和创造精神发挥到极至。(五)“名师带动工程”:让教师成为成功者我校有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40余人,这是一笔了不起的财富,在莱芜市是首屈一指的。为充分发挥这部分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我们实施了“名师带动工程”。一是培养名师。每年,学校都要评选学者型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并想方设法努力使其迅速成长为校级、区级、市级甚至省级名师;二是给名师“松绑”。规定这部分教师可以备简案,可以在课本上备课,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学习前沿理论,进行课改研究

15、。三是让名师带徒。每一位名师带徒弟1-2名,进行捆绑式帮教,保证徒弟一年内入门,三年内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五年内成为教学骨干。年终以徒弟的成绩作为评价名师成绩的一部分。四是实行名师课堂开放。每学期名师须上一节示范课,平时课堂向社会开放,任何教师听课不得拒绝。五是打造名师品牌。把外出学习的机会给名师,把国家级、省级实验课题和参赛资格给名师,把摄像机的镜头对准名师,让名师更出名,以此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这样,就形成了培养名师名师带徒再出名师的发展态势。三、捕捉闪光的瞬间,记录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成长足迹十年的磨砺与积淀,铸就了花园学校的辉煌,实现了每一位教师的梦想,也放飞了每一个学生的希望。一座座奖杯、

16、一块块奖牌,一张张奖状,一个个成长档案袋,记录着我们走过的校本培训的每一步,记录着学校、教师、学生成长的足迹。近几年,我校一直名列全区综合评估第一、二名、视导检查第一名,音、体、美、理、化、科学抽考第一名,各科奥赛总评第一名,教科研成果第一名,并连年被评为市、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去年,又被评为市规范化学校、教学示范学校和电化教学示范学校,校本培训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目前,我校有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并获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20多名教师被评为莱芜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十佳教师”、优秀班主任。在学期末进行的“行风测评”和“家长测评”中,大多数教师的满意率在95%左右,部分教师的满意率达到了100%。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