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009556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上语文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一上语文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上语文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上语文期末复习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累运用】(30+10 分)1下面这些黑体字的注音你读得准吗?请看看哪一项有错误( )A、瞬(shn)间 孪(lun)生 静谧(m) 肥硕(shu)B、滑稽(j) 匿(n)名 唱和(h) 厄()运C、峰峦(lun) 枯涸(h) 酝酿(ning) 匍匐(f)D、清洌(li) 猝(z)然 啜(chu)泣 洗濯(d)2请找出并改正面列词语中的错别字。(2 分)A、春花秋实 忍俊不禁 苦心孤诣 骇人听闻B、一丝不苟 弱肉强食 神童广大 踉踉跄跄C、问心无愧 花枝招展 恍然大悟 苦心孤旨D、玲珑剔透 心旷神怡 突如其来 具体而为误 正 3词语揣摩。(2 分)(1)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2、嶙峋”本是形容山石的,用在这里形容人是否恰当?)(2)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样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这个词语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你觉得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好?)4通这这次演讲,使我们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能力,大家纷纷都表示要继续努力将来争取要举办更高水平的演讲活动,让更多的同学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修改:(1) (2) (3) 5填空默写并答题。(5+3)(1)默写。潮平两岸阔, 。 ,浅草才能没马蹄。乡书何处达, 。待到重阳日, 。老骥伏枥, 。烈土暮年, 。商女不知亡国恨, 。 ?为有源头活水来。 ,任重而道远。已所不欲, 。 , 。领着我们上前去。(2)结合上面的填空题,回答下列题目。请你举

3、一例说说“烈士”指什么样的人,并说说“重阳日”是指什么时间。请你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诗句进行简单赏析。6语句仿写。(2 分)例句:假如生命是花,花开时最美好的,花落时也是美好的,我要把生命的花瓣撒在人生的旅途上,假如生命是草,决不要因此自卑!要联合起所有的同类,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星浅绿。大地将充满活力,假如生命是水,(赵丽宏生命)请以“假如生命是”开头,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7口语交际。(3 分)一个学期结束了,在这个学期里你有收获,也有苦恼;你有信心,也有失落。放寒假了,这是一个休整的机会,把这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父母进行交流,有什么苦恼向他们倾诉。想一想,你要对他

4、们说些什么?先在这里尝试说一下吧。你的讲述: 8质疑探究。(3 分)在第四单元的课文中,化石吟向我们讲述了生命进化的过程,“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而在第六单元的课文中,女娲选人又向我们讲述了神创造人的地程,这两篇课文是否互相予盾?编者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同一册课本中?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说说你的理解。9名著阅读。(5 分)(1)爱的教育是 (国名)孩子们的必读书,它的体裁是 ,但采用的是 的形式,讲述了 的成长故事。你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教育和启示有: 。(2)繁星春水展示的三大主题是 、 、 。(3)伊索寓言中,你最喜欢的故事有哪些?请写出其中两个故事的名称: 、 。10综合性学习。(此题为加会

5、题,一定要认真完成啊!)(10 分)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同样的新春佳节,各地自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同学们,放寒假了,过大年了,我们在欢度春节时,用语文的视角来审视一下,体验下,感悟一下我们民族的节日。材料一:我国北方过大年的习俗: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桃绒花、宰牲禽、蒸糕饼、送灶王爷、换门神、除夕守岁、拜新年。(根据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归纳)材料二:春节来临之际,亲朋好友问好的拜年习俗,将成名副其实的“大拜年”。走亲、访友、书信、贺卡、电话拜年渐趋淡化,“短信拜年”和“网络拜年”正日益成为时尚,手指一点,便能够“全球通”,满世界地拜年贺岁。拥有 2.5 亿手机用户的中国内地,已经成为世

6、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国网民大军已经达到 9000 万左右。(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三:“叠字春联”在春节年俗风景线里,有一道特别美丽的文化景观,这就是:从来没有一个春节的春联里,如今年这么集中、这么频繁地出现“叠”字的修乔辞现象。它们中有: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敲敲打打、唱唱跳跳、欢欢喜喜、岁岁年年、和和美美、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轰轰烈烈、忙忙碌碌、花花绿绿、纷纷扬扬如:“红红火火过大年,热热闹闹奔小康“,正是这些叠字春联,使春节的春联文化风景线,为神州大地烘托出一派喜洋洋、和谐美满的新年欢庆氛围。(1)开展一个小调查,看看你家所在地过年的习俗有哪些特点,与北方过大年的习俗有哪些相同点和不

7、同点(2 分)(2)你们那里的过年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如除夕过守岁,传统的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2 分)(3)读春联。你们那里春联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什么?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色?你从中学到了哪些修辞手法?(2 分)【综合阅读】(60 分)(一)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牌。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1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2 分)有善术者: 亡而入

8、胡: 将胡骏马: 引弦而战: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此何遽不为福乎: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13请仿照示例对成语的解释方法,解释“塞翁失马”。(3 分)示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to lb yn , xiz chng x 蹊:小路,桃树、李树不说话,但它们的花和果实会把人吸引过云,树下自然走成一条路。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塞翁失马】 14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则寓言寓意的理解。(3 分)15在“胡人大入塞”时,其他“丁壮者”奋起反抗而死亡,可他们“父子相保”,你认为他们这是

9、一种福吗?(3 分)(二)火星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王鸣阳(1)天文学家早就知道火星上曾经有过大量的水,以前也曾像地球一样有过海洋。2004 年,美国将两辆火星车(机器人)“勇气”号和“机遇”号相继送上火星,发现了能够证明火星曾经有过海洋的许多新证据。“机遇”号着陆在一个较小的环形山口的底部,发现环形山壁上有着条纹的分层结构,非常像地球上的沉积岩。这表明综们在水中通过沉积而形成的。(2)同时,就在着陆点周围还躺着无数直径为数毫米的球形石,美国科学家把它们叫做“蓝莓果”。据认为,这些小石球粒是岩石被水溶解以后,再在水中经过结晶和生长而形成的。而且,经过“机遇”号上携带的两台能够认出特定物质的分光计的

10、分析,辨认出它们的成分是硫酸盐矿物。所谓硫酸物质,它们只能够在水中形成。以前,天文学家通过对火星地貌的勘察曾经发现过许多河川地貌,并从而推测古老的火星上曾经一度覆盖着大面积的海洋。此次的这些发现,证实了原来的推测。(3)但是,由于火星比地球小很多,原来曾经有过的那些水,现在几乎消失殆尽。那么,原业的那些水跑到哪里去了呢?消失的途径有两条。一条途径弱,在太阳风的吹刮下,它的大气会渐渐向宇宙空和氧,其中的氢非常轻,很容易散逸到宇宙空间,而其中氧,与岩石所含的铁元素结合,则留在了岩石中。这个散逸的过程虽然进行得十分缓慢,但经过 40 亿年的漫长时间,流失的数量也很大。(4)另一个消失途径是进入到地下

11、。同地球相似的类地行星,它们的表面都覆盖着一层地壳,那是可以吸收水分的。地球上的情形是,由于内部有热量产生,地壳中的水受热变成蒸汽,可以再逸出地面而回到大气中。我们见到的温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火星的情形就不是这样。火星的内部早已冷却,火星地壳中的水不可能再返地面,有一部分水就藏在火星表面的下面,以冰的形式存在,火星上如果有生命的话,那就有可能残存在它表面以下的冰层中。向宇宙空间散逸和被火星地壳吸收而贮藏在地下,这两条造成原来的水消失的途径究竟占多少比例,还有待今后进一步勘察来加以明确。 (选自2006 中国初中生阅读年选,有改动)16“火星上的水到哪里去了”?请和简洁的语言回生(不超过

12、10 个字。)(2 分)17第 2 段画线句“此次的这些发现”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 分)18请你搜集信息,说明火星与地球在引力磁场和地下水贮藏等方面有哪些不同点(3 分) 19请你说说下面句中的黑体词语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2 分)火星上如果有生命的话,那就有可能残存在它表面以下的冰层中。20第(4)中,记者为什么要举一个与火星没有联系的温泉的例子?(3 分)21读了本文以后,你对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的物质组成的有什么猜想?请说出来与大家交流。(3 分) (三)“和谐”的哲理 冯之竣(1)“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的博大精神。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叫作“和”。“和”能产生新事物,五声和,则可听;五色和,则成文;五味和,则可食。推及施政,则必须协调各种利益,综合不同意见,化解复杂矛盾。如果只是相同的事物叠加起来,不可能产生新事物,就不可能生机勃勃,而出现“同则不继”的现象。(2)将“和谐”用于人际关系,“宽则得众”,以宽和的态度待人,就会取得众人的信任。“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3)将“和谐”用于政治,则能“政通人和”,促进历史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