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忧胶囊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汇总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094316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无忧胶囊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无忧胶囊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无忧胶囊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无忧胶囊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无忧胶囊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无忧胶囊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无忧胶囊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汇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注册分类8 综述资料 申报资料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心无忧胶囊)课题名称 心无忧胶囊研究单位 xxxx制药有限公司申报单位 xxxx制药有限公司联 系 人 xxxx联系方式 Tel: Fax: 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一、工艺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一) 药材的分拣去杂及质量检收处方中各药材,分别分拣去杂,黄杨木按企业内控质量标准检验; 其余药材按中国药典20xx年一部检验,符合规定的药材备用。(二) 配料与掺混将符合规定的药材按处方量配料,不同提取方法的药材分别掺混,备提取工艺使用。(三) 提取工艺研究根据处方中各药材有效成份的理化性质,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黄杨木、丹参采用

2、乙醇提取,细辛、土木香提取挥发油,射干、川芎、瓜蒌皮、茵陈采用水提取。1、细辛、土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将细辛25g、土木香37.5g加入1000ml烧瓶中,加水600ml加热回流,分别在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3小时测定挥发油提取量,经考察回流提取1小时后挥发油量不再增加,故细辛、土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为细辛、土木香加约10倍量水提取1小时。2、射干、川芎、瓜蒌皮、茵陈、细辛、土木香提取工艺考察取射干、川芎、瓜蒌皮、茵陈、细辛、土木香适当粉碎,按处方量配伍,制备正交试验工作样品,每正交试验工作样品重175g,其中射干25g、川芎37.5g、瓜蒌皮12.5g、茵陈37.5g、细辛

3、25 g、土木香37.5 g。表1、因素水平表 L9(34)正交表头试验号因 素A加水量(倍)B煎煮次数(次)C煎煮时间(小时)123108612311.52表2、正交试验设计表试验号因 素A加水量(倍)B煎煮次数(次)C煎煮时间(小时)12345678910101088866612312312311.521.521211.5取每正交样品175g,按上述正交试验设计表设计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分别煎煮提取,滤过,滤液合并,静置,取上清液浓缩成稠膏,置烘箱内干燥至恒重。以干膏作为评价指标。表3、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试验号 因素干膏重(g)ABC123456789101010888666123

4、12312311.521.521211.522.841.242.725.038.534.925.231.837.2K1106.773.089.5 K298.4111.5103.4K394.2114.8106.4k135.624.329.8k232.837.234.5k331.438.335.5R4.214.05.7以干膏量为考察指标,由上表极差R值大小显示,各因素作用主次为BCA; 以A1B3C3组合为佳。由于提取三次与提取二次相差很小,加热2小时与加热1.5小时亦相差不大,为了节时省能,并考虑到实际生产因素,故确定药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1.5小时

5、。验证实验:按处方量配伍两份药材,每份药材为射干25g、川芎37.5g、瓜蒌皮12.5g、茵陈37.5g、细辛25 g、土木香37.5 g,分别于3000ml烧瓶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水1750ml,回流提取2小时; 第二次加水1400ml,回流提取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静置,取上清液浓缩成稠膏,置烘箱内干燥至恒重。以干膏作为评价指标。表4、验证实验结果分析表批次投料量干膏量(g)出膏率1175042.524.3%2175042.724.4%平均175042.624.3%由上表数据看出,射干、川芎、瓜蒌皮、茵陈、细辛、土木香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

6、煮1.5小时,所得干膏量与正交试验结果吻合,重复性好。说明工艺可行。3. 丹参、黄杨木提取工艺研究由于丹参药材中既含有丹参酮等脂溶性成分,又含有丹参素、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等水溶性成分;故拟采用选用95%乙醇作为第一次提取溶剂,用50%乙醇作为第二次提取溶剂,回收乙醇,药渣加水进行第三次提取。黄杨木药材中主要含有黄杨星D等脂溶性有效成份,还含有部分水溶性有效成份,拟先选用95%乙醇提取,再用水提取。由于丹参、黄杨木均是先用乙醇提取,再用水提取,为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拟将丹参、黄杨木药材共同提取。取丹参、黄杨木适当粉碎,按处方量配伍,制备正交试验工作样品,每正交试验工作样品重175g,其中黄杨

7、木50g、丹参125g。 表5、因素水平表 L9(33)正交表头试验号因 素A加95%乙醇量(倍)B回流次数(次)C回流时间(小时)12310861230.512表6、正交试验设计表试验号因 素A(倍)B(次)C(小时)12345678910101088866612 31231230.512120.520.51取每正交样品175g,按上述正交试验设计表设计加乙醇量、回流次数、回流时间,分别提取,滤过(xxxx目筛),滤液合并,静置,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置真空干燥烘箱内干燥至恒重。取干膏适量,研细,取约0.1g,精密称定,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近刻度,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加甲醇稀释至

8、刻度,混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20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即得。以干膏中含丹参酮A的总量为评价指标。表7、正交试验数据表正交号干膏量(g)丹参酮A含量(mg/g)丹参酮A总量(mg)14.918.57 90.99212.47.74 95.98314.58.28 120.06 48.510.35 87.9859.111.64 105.92612.17.02 84.94710.49.42 97.97810.96.98 76.0899.48.12 76.33表8、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试验号 因素丹参酮A (mg)A(倍)B(次)C(小时)123456789101010888

9、6661231231230.512120.520.51 90.99 95.98 120.06 87.98 105.92 84.94 97.9776.0876.33K1307.03 276.94252.01K2278.84277.98260.29K3250.38281.33323.95k1102.3492.3184.00k292.9592.6686.76k3 83.4693.78107.98R18.881.4723.98以干膏中含丹参酮A的量为考察指标,由上表极差R值大小显示,各因素作用主次为CAB; 以A1B3C3组合为佳。由于提取三次与提取二次及一次相差很小, 为了节时省能,以及实际生产因素

10、,故确定药材加95%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2小时;考虑到其他有效成份的提取利用,第二次加50%的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1小时,药渣加10倍量水再煎煮2小时。故确定将药材提取工艺暂定为: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95%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50%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1小时;药渣加10倍量水再煎煮2小时。验证实验:按处方量配伍两份药材,每份药材为黄杨木50g、丹参125g,分别于2500ml烧瓶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95%乙醇1750ml,回流提取2小时; 第二次加50%乙醇1500ml,回流提取1小时;合并两次回流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药渣加水1750 ml再煎煮2小时,滤过,滤液与上

11、述药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干燥至恒重。取干膏适量,研细,取约0.1g,精密称定,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近刻度,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混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20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即得。以干膏中含丹参酮A的总量为评价指标。 表9、正交验证实验数据表批次投料量(g)干膏量(g)出膏率丹参酮A含量(mg/g)丹参酮A总量(mg)丹参酮A量(mg/粒)117523.413.3%5.14120.280.120217523.713.6%5.07120.160.120 由上表数据看出,验证实验与正交试验结果吻合,重复性好,工艺可行。(四) 成型工艺

12、研究1、胶囊剂工艺筛选心无忧胶囊应符合心无忧胶囊质量标准(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的规定,主要检测【鉴别】,【检查】(项目有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项目。根据药剂学、实用药物制剂技术等教科书,及我公司生产胶囊剂的多年经验,拟选用淀粉、预胶化淀粉为稀释剂,与提取的两种稠膏混合,干燥,粉碎,喷入土木香和细辛的挥发油,外加硬脂酸镁混匀,装入胶囊,铝塑泡罩包装,即得。(1)药粉的制备A、按处方量的2倍投料、按上述工艺制备浸膏,两种稠膏混合后,称重(360g)均分为10等份,每2份为一组,分别摊在烘盘中,厚度约5mm,放至热风循环烘箱中,分别在60、70、80、90、100干燥。 经考察,浸膏中丹参酮A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细粉色泽加深。为保证产品质量,温度控制在80以下,但干燥时间太长,无法工业化生产,结合我公司多年生产中药制剂的实际经验,拟采用浸膏与辅料混合后80以下共同干燥的方法。B、按处方量投料、按上述工艺制备浸膏,两种稠膏混合后称重(约180g),加入适量淀粉,制成适宜软材,(经实验加入约100g淀粉,制备的软材较适宜,“手握成团,轻压即散”)。均分为6等份,每2份为一组,分别摊在烘盘中,厚度约10mm,放至热风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