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2500字论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094304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2500字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2500字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2500字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2500字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健康2500字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2500字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2500字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2500字论文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健康25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健康2500字论文篇一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摘 要:为更好地深入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开展各项心理教育活动便成了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但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须认真加以解决,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

2、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另一方面,虽然高校日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大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方法不当,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合理、难操作、措施难到位。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差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由此可见,在当代大学生中,心理疾病正在蔓延,其增长速度之快,负面危害之大,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二、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

3、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二)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学后,生活的环境改变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强、自立、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

4、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四)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三、对如何处理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一)创造良好的校园坏境。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活跃的学习氛围,奋发向

5、上的精神风貌,生机昂然的校园景象等无疑对大学生起着感化和陶冶作用。(二)开设系统心理健康教育课。高校应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课程的主渠道作用。要大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三)注重专业师资培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心理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统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

6、学生辅导员,更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要从思想和心理方面,了解学生,克服工作方式的单一性、教育过程的简单化等问题,特别是对“问题学生,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四)丰富和健全多样的心理疏导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大学生中去,通过班会、走访学生宿舍、和学生谈心等形式,引导学生自省,让学生客观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明确需要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改进过去心理咨询坐等大学生上门的方法,主动、公开、广泛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防患于未然。(五)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也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实

7、践活动,使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有机结合,达到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目的。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学到书本中、课堂上体验不到的知识。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走上社会后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大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学会生存,懂得生活,了解别人,融洽人际关系,强化心理受挫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能力,以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时代的挑战。综上所述,心理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只有心病心治,师生共同努力,让大学生身心健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使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走出阴霾,摆脱困境,以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情绪去面对各种挑战。因此,高校德育教师

8、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研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大学生的心理导向,培养他们的心理品质,完善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心理健康作者简介:李建新(1982-),男,江苏常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唐小燕(1980-),女,江苏扬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江苏常州213164)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有心理障碍和问题的学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

9、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严重的还导致了恶性事件的发生。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二、高校学生心理特征每个时期的高校学生都带有其特定的时代气息,在他们身上能够折射出社会大环境对他们心理成长的影响。当前的高校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1.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的矛盾来自不同家庭的高校学生既存在自卑心理又存在自负心理。家庭条件相对一般的学生往往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自卑心理,存在孤独感。而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往往心理上比较乐观,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自负心理。家庭环境是

10、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最直接因素。2.渴望被认同的心理高校学生充满奇思妙想,敢想敢当,敢于实施,很多学生希望自己能在学生群体中崭露头角,得到周围同学和教师的认可。如果在尝试的过程中受到挫折,容易产生失落情绪,会认为自己的才能被忽视了。1高校学生有着强烈的被社会认同的心理,一旦出现不被认可的情况,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3.反叛心理在传统管制型教育模式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学生处于从属地位,教师有着明显的话语权。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环境中,造成了他们的反叛心理。进入高校的他们,学习上已经不存在太大的压力,向往自由的高校学生对传统的管制教育比较反感,希望学校能够给予一定的

11、自由度。自由和纪律本身就是矛盾的,这就在无形中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隔阂,给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4.恋爱价值观恋爱是大学生永恒的话题,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他们渴望恋爱。但高校学生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缺乏恋爱经验,在遇到感情纠葛时,往往采取过激行为。这也是困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道难题。高校学生应当正面直观的面对恋爱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既要有追求爱情的勇气,又要具备承担爱情责任的能力。5.人生目标茫然进入高校的大学生随着学习压力的陡然剧降,出现了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生活目标随波逐流等问题,常有生活无意义感,人生目标茫然。古语有云“预则立,不预则

12、废。从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学生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为自己提供了怎样的发展空间,自己的人生坐标又在哪里,以朝着这个坐标不断地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对策研究1.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训虽然在高校中已经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很多从事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主要由辅导员或德育工作者担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学培训,缺乏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没有纳入到正轨。2高校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就必须对心理咨询人员开展系统化、有针

13、对性的培训。2.利用网络等新形式及时进行辅导很多的高校学生在心理咨询中心或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不敢或不愿完全敞开自己的心扉。这就导致了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无法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以致于无法科学合理的“对症下药。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化等特点,使得高校学生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真实身份的前提下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释放自己心中积压的苦恼与烦闷,通过网络尽情地倾诉与宣泄,从而使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和缓解。对于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来说,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准确及时地把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得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更有效果。3.建立

14、朋辈聊天室等资讯途径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力宣传,学生也逐渐摆脱了对心理咨询的种种误解。但是高校学生中能够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敞开心扉接受咨询的学生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选择倾述对象时更倾向于向同龄人倾述。而在高校中建立朋辈聊天室,是缓解不愿走进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的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高年级学生作为朋辈咨询员,可能不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理论,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生活实践经验去与那些需要咨询的学生进行沟通,使得需要咨询的学生摆脱向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就是接受思想教育的心理阴影。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影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很

15、多,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外在因素,也有学生个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首先,家庭是学生心理成长的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从家庭生活不美满的环境中走出来的高校学生往往行为比较偏激,因此,父母在关心子女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当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有的家长甚至与子女基本上没有沟通。其次,学校在传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播着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变化规律。第三,社会是高校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主要实践场所,同时社会也通过各种媒介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成长。因此在面对就业这样的实际问题时,家庭应该鼓励支持,高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引导,社会则应该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另外,学生这一主体也应该深刻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端正职业态度,创造自身条件。因此,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发挥积极效应,学生才能取得职场的成功。35.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学生的课外空余时间相对较多,且他们往往对各种各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