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生物第三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009220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上学期生物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一上学期生物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一上学期生物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一上学期生物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一上学期生物第三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上学期生物第三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上学期生物第三单元测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生物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_ 姓名_ 成绩_一、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页的答题框内)1运动系统是由下列哪项组成的( )A 神经和骨骼 B骨骼和骨骼肌 C 神经和肌肉 D血液和肌肉2关节的哪种结构,能减少运动时关节头和关节窝间的相互摩擦( )A 滑液 B关节软骨 C 韧带 D关节囊3关于运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高等陆生动物的运动与其发达的四肢有关 B 运动是由动物的运动器官独立完成的C 陆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D 快速运动有利于运动捕食和逃避敌害4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必须参与的结构是( )A骨骼肌和关节 B骨、骨骼肌和关节 C 骨骼肌、骨、

2、关节和神经 D关节、骨骼肌和神经5下列动物种群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 蜜蜂群体 B蝗虫群体 C白蚁群体 D蚂蚁群体6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树枝发生打斗行为,属于( )A 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7下列描述中,除哪一项外均与社会行为有关( )A同种生物的许多个体简单聚集在一起 B群体的不同个体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C 群体的不同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信息交流方式 D群体生活有利于维持种群的生存8脊椎动物的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复杂、更高等,这有利于( )A 逃避敌害 B 寻找配偶 C 获得食物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9在对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研究中,从卵就开

3、始隔离培养的原因是( )A排除后天学习因素的影响 B证明是后天学习形成的 C 卵比较好隔离 D卵有传染性10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 孔雀开屏、蚂蚁搬家、蜘蛛结网 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C 鹦鹉学舌、鸿雁传书、飞蛾扑火 D老马识途、猫捉老鼠、飞鸽传信111 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贮食行为的是( )A 乌贼释放墨汁 B孔雀开屏 C两条狗争夺食物 D松鼠将簟类挂在树枝上12屑于骨骼的一项是( )A 脊柱 B股骨 C 肱骨 D肋骨13一块骨骼肌附着在下列哪项上没有任何意义( )A同一块骨 B组成关节的不同骨 C 皮肤 D多块骨14人的上臂可以绕着肩关节做伸屈、旋转、环转等各种动作

4、。这说明关节在运动中起的作用是( )A动力 B杠杆 C 支点 D调节15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B骨连结是骨与骨之间的连结C 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D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软骨、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16关节腔内有滑液,它的作用是( )A 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B有利于骨与骨之间的物质交换 C 减轻关节的重量 D增加关节头与关节窝的联系17下列关于动物行为共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B动物的行为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C 动物的行为对其生存繁衍有重要作用 D动物的行为都是可以遗

5、传的18.1920 年印度发现了两个狼孩,其中最小的一个只有 8 岁,经过科研人员的辛苦训练,到 17 岁时其智力仅相当于 4 岁的小孩,这说明( )A 狼孩已经不具备人的遗传物质 B.科研人员的训练方法不对 C 大脑的发育及学习能力是有一定时期的,错过后就很难补偿 D如果继续训练就能够使她的智力水平与常人相同 ,19.白蚁的群体中,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及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后蚁。这段话,着重体现了具有社会行为动物的哪个特征( )A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B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C 群体中形成一定的等级 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形成一定的制度20.下列

6、哺乳动物的特征中,与其后代的成活率高有直接关系的是( )A.大脑发达 B.心脏四腔 C.胎生、哺乳 D.有肺呼吸21.夏季雨后,在肥沃的蔬菜地里,白天常见蚯蚓到地面上活动,其原因是( )A.土壤中缺乏氧气 B.土壤中湿度过大 C.土壤中缺乏食物 D.寻找配偶繁殖后代22.消灭蝗虫时,把它的头部置于水中不能使它窒息而死,原因是( )A蝗虫可以吸收水中的空气 B蝗虫可以通过体表进行呼吸 C 蝗虫可以几小时不呼吸D蝗虫通过气门进行呼吸23.鱼不断地用口吞水,再从鳃盖后缘排水,这样做的意义是( )A 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 B完成呼吸和摄食 C 散发体内的热量 D交换体内多余的水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A 鲸生活在水中,属于与类 B.蝙蝠有翼,属于鸟类 .C.苍蝇有翅能飞,属于节肢动物D 屎克螂滚粪球属于学习行为25下列鸟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与适应飞行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流线型体形 B具有坚硬的角质喙 C 直肠短,随时排便 D胸肌发达一、选择题答题框: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二、 非选择题(共 50 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26.右图 是关节的结构模式图,其中:1是_2是_3是_4是_27.观察右 图,填写各结构的名称:(1)一块骨骼肌 由两部分组成:

8、1是_,2是_ (2)3是指_ 肌,4是指_肌。(3)屈肘时, _肌处于收缩状态,_肌处于舒张状态;伸肘时,_肌处于收缩状态,_肌处于舒张状态。2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由于动物的生活环境日趋恶化,动物界决定开一场有纪念意义的花样运动会,特邀人类去观看, 以唤起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关注。许多动物积极报名参加,有狼、鹦鹉、蜜蜂、鲫鱼、蚯蚓等。比赛将在陆地、空中、水中三个运动场同时进行。6 月 5 日,运动会正式开始。在赛场上,只见狼在奋力向前奔跑,蚯蚓快速向终点蠕动,鹦鹉、蜜蜂在空中飞行,鲫鱼在水中游泳,参赛的各个选手都在奋力拼搏。观众席上,呐喊声、助威声响成一片。在随后进行的自由表演项目中,又出现了

9、令观众耳目一新的情境,各种有惊无险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两只狼为争夺一块肥肉在搏斗,战败者只要躺在地上,把咽喉部暴露在对手面前,一场恶战就会立即平息。鲫鱼在水中吐着泡泡,能在不同的水层停留。蚯蚓在土中活动,地面上的落叶很快就被取食干净。鹦鹉在学习歌唱,蜜蜂在空中表演圆形舞。在最后的颁奖会上,老虎给所有的参赛者都颁发了奖品。(1)运动会于 6 月 5 日举行,是因为这一天被人类规定为_日。(2)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分别是怎样的?鹦鹉_、蚯蚓_、狼_、鲫鱼_。(3)狼的运动系统包括那几部分? _为什么狼的运动速度比蚯蚓快? _(4)鹦鹉学歌唱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_。为什么? _自由表演中,属于

10、先天性行为的是_ (列举 2例)。(5)参赛队伍中,具有社会行为的是_.29.学习了运动知识后,海青同学利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两条松紧带和一根螺丝做成了一个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型,用来演示肌肉牵动骨的运动。请你分析一下,这个模型的设计思路:(1)图中,木板1、2相当于两块_,松紧带3、4相当于_,5相当于_。(2)图中虚线表示4的_过程,此时3处于_状态。(3)图中3、4两条松紧带的两端都是分别连在1、2两块木板上,这表示骨骼肌两端的一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4)若5表示肘关节,则沿虚线箭头表示_ (伸肘、屈肘)动作。(5)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人在运动时,骨的运动要靠_的牵拉。当_受到神经传

11、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绕_活动,从而产生运动。30.蚂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个群体中有后蚁、雄蚁和工蚁。后蚁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繁殖后代,雄蚁的职能是与后蚁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能是筑巢、觅食、护卵、饲喂幼蚁、保卫等。根据动物的行为特点,分析回答:(1)蚁群中数目最多的是_,体形最大的是 _。(2)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蔼”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蚂蚁不会迷路,它靠荡传递信息。(填“语言 ”、“动作”或“气味 ”)(3)小明说: “像蚂蚁这样的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你认为小明说得对吗?答:_ (填“对”或“不对”)31.阅

12、读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资料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资料二: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_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_行为。(2)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_所决定的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_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来说,后一行为比前一行为更能_。(3)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名冲各样的运动。分析“资料一”,并说出其中动物通过运动完成自己行为的两个实例。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