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记录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091504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术活动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术活动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术活动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术活动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术活动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术活动记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2013-11-17 不对称催化与全合成 邵志会 药学大楼二楼会议室 宋振雷主持云南大学邵志会教授于2013年11月17日下午3点在药学大楼举行了一场题为“不对称催化与全合成”的学术讲座。在一个小时的报告中邵志会教授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组在不对称催化的立体选择性“脱羧烯丙基化反应”以及以此为关键步骤应用于单萜类吲哚生物碱的全合成领域的研究进展。讲座现场气氛轻松活跃,互动积极。这次讲座增深了我对药物合成领域的了解和理解,自觉受益匪浅。9. 若干生物活性天然生物碱合成研究 宋振雷教授主持 药学大楼二楼会议室 2013.11.17兰州大学樊春安教授于2013年11月17日下午4:00在华西药学院药学

2、大楼二楼会议室举行了一场题为“若干生物活性天然生物碱合成研究”的学术讲座。在一个小时的报告中樊春安教授分别就氢化苯并呋喃生物碱的合成、吗啡的合成及Montanine-type生物碱的合成做了详尽的介绍,并重点强调了“由全合成开始,但并不以全合成为止”的实验理念。讲座现场气氛轻松活跃,互动积极。我亦增加了对药物合成知识的了解和理解,自觉受益匪浅。10. 从分子制剂学角度对药品物理性能的分析 由黄园副院长主持。药学大楼二楼会议室2013.11.19 寺田胜英2013年11月19日,日本东邦大学校长助理寺田胜英教授应邀来华西药学院做了题为:“从分子制剂学角度对药品物理性能的分析”的学术报告。药学院及

3、四川华星药业有限公司30余名师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寺田胜英教授主要从事的研究是运用X射线衍射和表面分析以及各种光谱对原料药及制剂进行物理性能评价,对原料药和在制剂工艺中所产生的现象进行科学性分析。另外应用结晶筛选和计算化学,对有效地选择结晶形态和快速崩解片、冷冻干燥、制剂、经肺给药制剂、固体分散体等的制剂设计和工艺进行了科学性研究。此次讲座使我体会到了分子制剂学对制剂设计和工艺的重要性,同时拓展了视野。11、2014.1.6 药学科教大楼505; 报告人:韩丽;脂质代谢紊乱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此次报告主要涉及脂质代谢紊乱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脂质代谢紊乱也称为

4、血脂异常,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还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肾病及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密切相关。A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但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确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脂及其代谢的改变在A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与正常老年人相比,AD患者血清TC、TG、LDL-C、ApoB水平均显著升高,而HDL-C的水平则明显降低。SAMP8小鼠是由日本Takeda教授在1970年通过对AKR/J自然变异小鼠进行近交延代培养后得到的一种自然快速老化小鼠,其以早期出现快速老化并伴有明显随增龄而加重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减退为特征。

5、由于具有与人类散发型AD极为相似的病理过程和病理特征,SAMP8小鼠被认为是研究AD及相关药物研发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动物模型。文献报道显示SAMP8小鼠体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方面的异常,且具有年龄依赖性。由于SAMP8小鼠是与AD病理过程极为相似的动物模型,这提示SAMP8小鼠体内存在的脂质代谢紊乱很可能与AD的发病密切相关。总之,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AD与脂质代谢紊乱存在一定相关性,这为明确AD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了依据。目前关于SAMP8小鼠脂质代谢异常与AD样病变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还很少,这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一个方向。12. BCS and BDDCS in Drug Developme

6、nt Leslie Z. Benet 由黄园副院长主持 药科大楼一楼学术报告厅 2014.6.13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Leslie Z. Benet教授应邀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BCS and BDDCS in Drug Development”的学术报告。在一个小时的报告中,Benet教授就BDDCS生物学分类系统对于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途径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该系统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Benet教授的讲座幽默风趣,现场气氛活跃。此次讲座开拓了我在药物体内代谢预测领域的视野,拓展了知识面,增长了知识。13.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

7、nt through Computational Design 湛昌国教授 余蓉教授主持 药科大楼一楼学术报告厅 2014.6.19美国肯塔基大学药学院药学科学系教授,肯塔基大学分子模拟和生物医药研究中心主任,美国药学科学家协会院士湛昌国教授应邀来华西药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Computational Design”的学术报告。湛昌国教授以药物设计的发展开始,分别介绍了基于配体或受体结构的药物设计、基于结构和机理的蛋白质药物设计和小分子药物的总体思路,并且以目前处于临床三期研究阶段的可卡因水解酶的设计与开发为

8、例,探讨了计算药物设计的挑战和机遇。湛教授报告结束后,与在座师生进行了积极的交流,使大家都获益良多。14. Approach for Enhancing Delivery to Solid Tumors Hamid Ghandehari 会议由黄园副院长主持 药学科教楼一楼报告厅 2014.9.22美国犹他大学药剂学教授、犹他大学纳米研究所主任、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杂志主编Hamid Ghandehari 教授应邀来华西药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Approach for Enhancing Delivery to Solid Tumors”的学术报

9、告。在报告中,Ghandehari教授主要介绍了该课题组在肿瘤靶向研究领域的前沿工作,包括金纳米粒热治疗与水溶性聚合物-抗癌化学药物联合应用,重组水凝胶腺病毒基因给药以及无机材料作为纳米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和入胞机制研究等。Ghandehari教授讲座幽默生动,启发性强。报告结束后,现场的老师和同学就报告中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受益良多。虽然自己的学科没有涉及到纳米材料,但此次讲座使我对纳米载体有了新的认识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15. 转化研究与新药成药性 张志荣教授主持 刘昌孝教授 药科教大楼二楼会议室 2014.11.3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教授应邀来华西药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转化

10、研究与新药成药性”的学术报告。刘院士从新药的研究和开发谈起,讲述了政产学研用的转换与协同创新的新药研发模式如何用于提高研发效率,强调了转化研究是一种与基础医学、基础科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科学相关的研究模式的重要作用。报告后期,刘院士与我校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报告给在座师生极大的启发和激励,使我对转化研究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16. Prins类型环化反应策略在萜类吲哚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李昂研究员 本次报告由秦勇教授主持 2014.11.7 药科大楼一楼学术报告厅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李昂研究员应邀来华西药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Prins类型环化反应策略在萜类吲哚天然产物合

11、成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李昂研究员主要围绕其课题组近年来发展的Prins类型环化反应策略在多种复杂萜类吲哚生物碱骨架构建方面的应用。该策略的有效性和普适性在多个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萜类吲哚生物碱的成功全合成中得以体现。报告结束后,李昂研究员与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同学们均受益匪浅,同时增长了我对药物合成知识的了解。17. 分子靶向药物 张翱教授 张志荣教授主持 2014.11.12 药科大楼二楼会议室上海药物所张翱教授应邀来华西药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分子靶向药物”的学术报告。张翱教授以“为什么我们如此热衷于药物发现”开篇,提出了所有的药物发现的最终目标即“延长人类的寿命、提高

12、人类的生活质量”。针对目前药物研发的一些瓶颈问题和关键问题,张教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对策:发展高效的药物合成新方法,实现多种类药性优势骨架的高效合成;以及开展快速有效的结构优化确保药物的高药效和安全性。报告的主要内容围绕张翱教授课题组近年来开展的靶向G-蛋白偶联受体和酪氨酸激酶新型小分子药物的设计与合成工作,给在场师生极大的启发。此次讲座使我对分子靶向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研究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18. 药物研发简介与实例 张健 何菱教授主持 2014.11.12 药科大楼二楼会议室美国生物制药企业AMGEN资深科学家张健为药学院师生做了题为“药物研发简介与实例”的学术报

13、告。张健博士从新药的研发思路,程序谈起,并以实例讲述了新药研发模式和过程,强调了全新药物的研发是一多学科的研究模式,且药物合成以及工艺研究在新药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感叹新药的研发不亚于登上月球。此次讲座使我认识到药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药效评估以及机制探讨,在新药研发中也占重要的比例,学习的路还很长,就像张健博士所说,不同的研究者不仅要学习自己领域的知识,还要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之路才有可能走的更深、更远。19. 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四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主讲人:张志荣等 主持人:高会乐,薛丹 2014.11.28 药科大楼一楼学术报告厅本届研究生论坛以“活跃学

14、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为宗旨,得到了药学领域学术和企业专家,特别是研究生的广泛积极参与和支持。论坛共设置13场学术报告和33个壁报展示,内容涉及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临床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各个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前沿方面的热点问题,为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生搭建了展示研究成果和交流学术经验的平台,产生了学术与思想的碰撞。其中,我重点听了药理相关的的“小分子化合物的抗肿瘤药理学研究”报告,对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20. Direct Functionalization of Aliphatic C-H Bonds 施章杰教授 主持人:秦

15、勇2014.12.25药科大楼一楼学术报告厅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施章杰教授应邀来华西药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Direct Functionalization of Aliphatic C-H Bonds”的学术报告。施章杰教授近年来在惰性化学键和小分子活化研究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此次报告主要涉及其课题组近年来在脂肪族惰性C-H活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快速构建具有独特结构骨架的天然产物核心结构中的应用。虽然此次报告内容与我专业差别有点大,但施章杰教授关于活化脂肪族惰性C-H方面的研究,拓展了我在药物研发上游领域的知识,使我对药物结构与药效的相关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1、

16、活细胞上的蛋白质化学 陈鹏教授 本次报告由秦勇教授主持 2014.12.26药科大楼一楼学术报告厅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教授应邀为华西药学院师生做了题为“活细胞上的蛋白质化学”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陈鹏教授主要报告了其课题组近年来在光交联蛋白探针相互作用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活细胞上的蛋白标记和化学可控的蛋白质特异性激活及其在感染性病毒研究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此次报告拓展了我在蛋白质检测方面的视野,本实验室大多采用传统的酶标或者荧光手段对特异性蛋白进行检测,而且多是检测多聚甲醛固定并经多种化学试剂包括酒精、二甲苯等处理后的死细胞。活细胞上的蛋白标记更能反映机体中蛋白的真实性。22、2015.3.25药科大楼一楼学术报告厅Intelligent and Recognitive Nanosca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