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茶园建设管理中劳动力缺乏问题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091260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解决茶园建设管理中劳动力缺乏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解决茶园建设管理中劳动力缺乏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解决茶园建设管理中劳动力缺乏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解决茶园建设管理中劳动力缺乏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解决茶园建设管理中劳动力缺乏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解决茶园建设管理中劳动力缺乏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解决茶园建设管理中劳动力缺乏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解决茶园建设管理中劳动力缺乏问题刘 骏 锋【摘要】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就必须推进城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过程就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为了快速而平稳地推进这一过程,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是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把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资本,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关键词】农村劳动力;缺乏;茶园;管理;解决措施;转移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富余劳动力流动是随着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县委、县政府始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始终围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工作来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研究新时期如何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缓减我县农村茶园建设管理中劳动力的缺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关系到我县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在现阶段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产品价格一路走低的现实背景下,探讨进一步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思路和对策具有重大意义。一、农村茶园劳动力基本情况随着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的输出,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劳动力已感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受到影响比较明显。全县2004年现有茶园面积已达到10.2万亩,投产面积5万亩。根据各乡镇上报数据统计表明,全县农村在家劳动力现有全

3、劳力50791人,半劳力11533人,常年外出务工15343人,总计全县现有劳动力78220人。按2个半劳力合计1个全劳力,全县现有在家全劳力共计60541.5个。按一亩茶园投入一个全劳力计算,全县2004年现有劳动力基本能满足茶叶生产的需求,个别地方的劳动力还有富余。现在主要是个别茶叶生产大乡,如劳动、水碾坝、袁家溪、荞坝、民主、苏坝、下溪茶园面积较大的村采摘名茶的劳动力出现短缺,加上今年劳动力成本比往年略有上升,虽然现在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前几年新建茶园的逐步投产,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将越来越突出,直接导致采摘鲜叶投工成本的增加,茶叶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从而影响茶农的收入。 二、

4、农村茶园劳动力缺乏现象的原因分析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为了对这一问题做出较为全面的解答,我将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寻求突破:客观原因1、 地理位置由于马边县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小凉山区,属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给山区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让劳动力的输入产生负面的作用。2、交通现状交通是阻碍马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马边地处小凉山区,地形复杂,山高坡陡,交通条件相比省内许多地区较差,不通铁路,无高速公路,而且相距铁路(成昆线沙弯站)和高速公路(成乐高速公路乐山段)也有一百多公里,落后的交通状况导致信息的相对闭塞,这为马边茶业的发

5、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全县已贯通马边至乐山的水泥路、马边至新市镇的水泥路、马边至凉山州的碎石路,境内各乡均通公路。“十五”期间将建设连接乐宜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马边至乐宜高速公路仅30公里就可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相连,我县交通条件将大大改善。主观原因1、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主要是农民自身的问题。一是农民受自身素质的制约,对市场经济知识掌握甚少,缺乏对市场变化的理性判断,不少农民只能根据周围多数农户的种植举动做出自己的决策,从而形成了生产的依赖性和趋同性;二是由于马边农村教育体系薄弱,教育水平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师资力量较其他地区相对差,农民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三是茶农生产意识的缺乏。由于个别地区茶农生

6、产意识淡薄,茶园管理上投入少,茶园管理粗放,甚至不管理,造成茶园亩产低,直接影响全县茶叶产业。四是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许多农民发展以家庭式为主,遍地开花,自产自销,缺乏有效的组织载体,分散的小农户与大市场难以对接。2、城乡劳动强度的差距由于城乡劳动强度的差距,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现有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现象。3、城乡劳动报酬的差距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劳动力价格,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但在城市发展劳动力需求饱和后,农村劳动力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向。4、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般都是由经

7、济落后地区向经济繁荣的地区转移。由于马边是一个少数民族县,同时收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对外部地区劳动力无吸引力。5、农业面临产业化、集约化生产的压力在面对西方各国现代化农业的竞争,我县农业必须走产业化、集约化的经营道路,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高效的现代化农业。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将占用更少的劳动力,而释放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将由于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加。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三、解决农村茶园劳动力不足问题的措施要解决好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要为农业生产留住必要劳动力,首先是政府和社会要真正重视农业生产。加

8、大政府对农业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和成本;要培养农民的科技意识,指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基层政府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意识,要为当地农产品的市场拓展牵线搭桥。解决茶园劳动力缺乏问题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关键在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

9、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要靠通过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茶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如何解决茶园面积的扩大与劳动力缺乏的矛盾,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措施:1、从茶树栽植角度上看,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必须注重茶树品种的生长季节及高科技茶园的建立。建设新茶园时适用早、中、晚不同发芽期和不同特性的茶树品种搭配种植,使各茶园的采摘期错开,防止采叶量过度集中,可做到采茶劳动力的妥善安排和生产设备的充分利用,同时安排一部分早生或特早生品种,使产品抢先应市,发挥品种的最大经济效益。根据

10、马边生态环境及茶树品种看,已建设茶园以“福选9号”为主推品种,“名山131”及“福鼎大白”等为适量推广品种。今后茶园建设应加大所引进新品种“乌牛早”、“平阳特早”的推广,以缓减采摘高峰期劳动力过度集中的情况,提高茶园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水平。茶园的建立要以科技为基础,通过科学技术含量的增加来减少茶园中劳动力资源成本。在国际茶叶发展形势下,随着省市对我县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县绿茶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将会在省内外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普及推广IPM茶叶项目,普遍生产无公害茶叶,大力开发绿色食品茶、有机绿茶,我县茶叶将更具市场竞争力。同时,随着我国入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需

11、求量将不断增长,对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必将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我县应加大绿色茶园、有机茶园的建设,大力发展绿色茶园、有机茶园,提高茶叶的科技含量,也就减少劳动力成本,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作用,科学技术在茶园的投入越大,茶叶的产值就越大,从而带动茶农的收入增加。2、建立中介组织转移劳动力根据现在茶叶销售趋势,主要是以名茶为主,解决名茶的采摘问题是根本上解决茶农生产上的需求,提高茶农收入的途径。名茶的采摘上通过中介组织的合理转移,使农村劳动力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同时可以吸收一部分外县富余劳动力的进入,以缓解名茶采摘上劳动力的不足。结合马边茶叶行业发展方向及实际状况,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施:1 以马边茶

12、叶行业协会的名义牵头组织,并结合县重点茶叶、水果村农科员配备项目,形成一个马边茶叶生产信息网。马边茶叶行业协会劳动力资源部劳动力资源组织中心劳动力资源统计中心协调劳动力的组织茶叶村农科员县内劳动力县外劳动力 注: “劳动力资源统计中心”主要工作是针对县内茶叶村劳动力需求情况及县内富余劳动力统计,并将统计数据上报人力资源部;“劳动力资源组织中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劳动力资源统计中心反馈县内茶叶村劳动力需求情况组织人员。在劳动力资源调配前,应先对重点茶叶、水果村农科员进行培训,结合茶叶生产情况,以茶叶行业的国际形势、茶园的科学管理方法、茶叶加工等为主要培训科目。项目试点可以从2005年开春进行,以劳动

13、乡、水碾坝乡、袁家溪乡、荞坝乡、民主乡、苏坝乡、下溪乡个别茶园面积较大劳动力缺乏的村作为试点,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劳动力的转移,合理调配劳动力。农科员在春茶开采前应及时将茶叶生产中劳动力情况反馈到劳动力资源统计中心,主要是农户茶园开采后劳动力缺乏情况、劳动力需求的具体时间等。劳动力资源组织中心应根据上报数据及时组织劳动力,以本县富余劳动力为主,合理调配。春茶结束后及时进行工作总结,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以方便来年工作的开展。3、实行茶园机械化大宗茶的采摘及茶园管理上加大机械化作业,促进茶园耕作早日实行机械化。茶园实施机械化作业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功效,解决茶园发展和劳动力缺乏的问题;

14、可以节省成本;对茶树的损伤少,有利于茶树的恢复,促进茶芽的早发、快发;还可以使茶园外观平整,有利于茶叶采摘。马边作为山区县,茶园建设大都随山区地势而建,在茶叶采摘和茶园修剪上应以单人采茶机和单人修剪机为主。在推广使用茶叶修剪机和采茶机的过程中,结合现已开展的茶机试验项目,其实施步骤为:一是以石梁乡永山茶场、劳动乡柏林村为试点,结合马边茶园特点,通过实践科学的整理出符合马边茶园特色的机械化茶园管理措施;二是可以通过制作专题光碟,加大宣传力度;三是对专业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并持证上岗;四是通过试点示范作用,带动茶叶采摘和管理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减少茶园管理中劳动力的投入。4、观光茶园的建立创办观光茶园,

15、主要是替茶农增加收益,再创都市农业前途。通过马边茶叶展示厅的建立,以此作为向外宣传马边茶叶的平台,展示马边茶叶特色,使马边茶叶紧随国际的步伐,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示风采。观光茶园的建立,可以借鉴国际上如台湾等地的经验,建立标准化的观光茶园,借助马边秀丽的风景,同时开发休闲茶庄等形式,既节约劳动力,又达到助农增收的目的。在建立观光茶园中可通过以下步骤实施:观光茶园选择应以交通方便,风景秀丽的地区,最好是城郊茶园为主;建立标准化茶园,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建设技术标准,科学管理,同时结合林茶间作的方法,充分利用茶园优势,也可实行机械化管理;茶园建设中最好是修建隔离栏,防止牲畜的进入;靠近茶园可修建休闲娱乐的场所,如休闲茶庄等;充分体现茶园休闲形式,多元化开发观光茶园。5、茶文化的开发我县不仅具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更具有现代茶叶生产的良好基础。以荞坝茶为代表的马边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在明清时期作为进献皇宫的“贡茶”,在五十年代又以其独特的品味入送中南海。现在,在省市相关单位的支持下,通过茶叶科技人员和茶农的努力,名茶产量、质量和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先后创出了“白岩迎春”、“永山玉叶”、“建兴清茗香”、“永山春露”、“小荣丁炒青”等部省优质品牌,其中白岩迎春曾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开发马边茶文化,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以马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