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可哦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084775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可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可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可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可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可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可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可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颅囟经保存至今的最早儿科专著,被称为“幼科之宗”。北宋 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书中将小儿病理生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钱乙被后世誉为“儿科之圣”。明代万全的儿科著作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围生期:孕期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到出生后满28天。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幼儿期:从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6-7周岁(进入小学前)。学龄期:从小学开始(6-7岁)到青春期前。青春期:10-18岁。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3kg,出生后的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

2、长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kg。【计算公式】(1)6个月 体重(kg)=3+0.7*月龄(2)712个月 体重(kg)=7+0.5*(月龄-6)(3)1岁以上 体重(kg)=8+2*年龄 身高: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出生后第一年生长最快约25cm,其中前3个月增长12cm。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2周岁后至青春期前身高增长比较平稳,每年约7cm212岁【身高公式】(2-12岁)身高(cm)=70+7*年龄囟门: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后囟出生时就已经闭合,未闭合正常情况下在出生后24个月内闭合。牙齿: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先下颌后上颌,约在22.

3、5岁出齐20颗乳牙。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一课恒牙,恒牙在2832颗之间。【2岁内乳牙数计算】乳牙数=月龄-4(或6)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生机勃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望诊:儿科又称“哑科”,望诊是儿科诊法中最重要的方式。包括总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和分部望诊(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察指纹)两个方面。小儿示指指纹辨证纲要“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喂养方法:婴儿喂养方法分为母乳喂养(一般在10-12个月时断乳为宜),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混合喂养分为补授法和代授法。补授法:母乳不足时用配方奶或兽乳补充母乳喂养的方法。代授

4、法:一日内有一至数次完全用乳品或代乳品代替母乳。胎黄:最重要的新生儿疾病。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大类。生理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3周后仍不消退或继续加深或消退后复现。胎黄寒湿阻滞证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治法:温中化湿。主方:茵陈理中汤加减。常用药:茵陈蒿、干姜、白术、甘草、党参、薏苡仁、茯苓。硬肿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甚至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因受寒所致者亦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硬肿症在寒冷

5、的冬春季节多见,若因早产或者感染所引起,夏季亦可发病。肺炎喘嗽【诊断要点】1、有外感风邪的病史或传染病史 2、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嗽,喉间痰多,重者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3、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4、实验室检查1)胸部X线检查 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2)周围血象检查 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3)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病毒分离

6、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肺炎喘嗽与咳嗽鉴别鉴别点肺炎喘嗽咳嗽主要病机肺气郁闭肺气失宣典型症状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甚至发绀以咳嗽为主发热有常无气喘常有无缺氧发绀常有一般无肺部体征有固定的中细湿性啰音干啰音或多变的粗大湿性啰音X线检查肺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以肺纹理增粗,紊乱为主【治疗原则】肺炎喘嗽的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法则。【证治分类】(一)常证:1.风寒闭肺。2.风热闭肺。3.痰热闭肺(主方:五虎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4.正虚邪恋(包括阴虚肺热,肺脾气虚)。(二)变证:1.心阳虚衰。2.邪陷心肝。哮喘【证治

7、分类】寒性哮喘:主方(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白芥子,苏子,莱菔子)。若外寒未解,里热内盛,此为外寒内热证,症见喘促哮鸣,鼻流清涕,或恶寒发热,咯痰粘稠色黄,口渴欲饮,舌质红,舌苔白,脉滑数,治拟解表清里,化痰定喘,方选大青龙汤加减。【其他疗法】一,中药成药。二,药物外治。三,针灸疗法。四,西医治疗:(一)急性发作期:1.糖皮质激素。2.2受体激动剂。3.氨茶碱。4.抗胆碱能药物。(二)哮喘危重状态:1.一般治疗。2.注射用药。(三)缓解期:1.色甘酸钠。2.酮替芬。3.吸入糖皮质激素。4.白三烯受体拮抗剂。5.提高机体免疫力。鹅口疮鹅口疮一年四季均可

8、发生,多见于新生儿以及久病体弱的婴幼儿。西医学也称本病为鹅口疮,病原菌系白色念珠菌。病性有虚实之别,病位在心脾肾。泄泻【病因病机】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责之于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以及脾胃虚弱,其中湿邪为重要的致病因素。【证治分类】(一)常证:1.湿热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2.风寒泻(藿香正气散加减)。3.伤食泻(保和丸加减)。4.脾虚泻(参苓白术散加减)。5.脾肾阳虚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二)变证:1.气阴两伤(人参乌梅汤加减)。2.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厌食病因病机:引起厌食的原因多为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脾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二者功能相依,互为表里,共司消化吸

9、收,故脾胃调和则能知饥纳食,食而能化。若脾胃失和,纳化失职,则形成厌食。临床以脾失健运之厌食最为多见。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其病机关键是脾胃不和,纳化失职。治疗原则:脾健不在补贵在运”治法当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法则。证治分类:1.脾失健运 证候:食欲不振,食量减少,食而乏味,形体尚可,精神如常,偶尔多食则恶心呕吐,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主方:不换金正气散(厚朴,藿香,半夏,苍术,陈皮,焦山楂,神曲,麦芽,甘草)2.脾胃气虚 证候:不思饮食,食量减少,面色少华,神疲肢倦,形体偏瘦。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主方:异功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砂仁,扁

10、豆,甘草)3.脾胃阴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量减少,食少饮多,皮肤干燥,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主方:养胃增液汤加减(石斛,麦冬,乌梅,沙参,玉竹,白芍,香橼,甘草)疳证的含义 1)“疳者甘也”言其病因,即为疳证乃由恣食肥甘厚味,脾胃受损引起。(2)“疳者干也”言其病机和主症,即疳证的病机为气血精液干涸,主症为形体干瘪羸瘦。治则:健运脾胃 【分类证治】主证:(1)疳气 证候:形体略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精神欠佳,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质略淡,苔薄微腻,脉细有力。治法:调脾健运。主方:资生健脾丸

11、(2)疳积:形体明显消瘦、四肢枯细、肚腹膨胀、饮食异常,消积理脾,肥儿丸(3)干疳:形体极度消瘦、精神萎靡、杳不思食,补益气血,八珍汤。病毒性心肌炎1.病因病机:小儿正气亏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感受风温湿邪是外因。本病以外感风热、湿热邪毒为发病主因,淤血、痰浊为主要病理产物,气阴耗伤、血脉受阻为主要病理变化。病位主要在心 常涉及肺脾肾。2.病机转变:小儿肺常不足,卫外不固,脾常不足,易受风热、湿热之邪侵袭。外感风热、湿热邪毒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而发病;风热之邪首犯肺卫,湿热之邪蕴郁肠胃,邪毒由表入里,留而不去,内舍于心,导致心脉痹阻,心血运行不畅,心失所养而出现心悸,怔忡之症。/邪毒化热,

12、耗伤气阴,导致心之气阴不足,心气不足,运血无力,气滞血瘀而见心悸、胸痛;心阴耗伤,心脉失养,阴不制阳,可见心悸不宁;若患儿心阳受损,心脉失于温养,可见怔忡不安畏寒肢冷等症。素体肺脾气虚,或久病伤及肺脾,常致病情迁延,肺虚则治节无权,水津不布;脾虚则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导致痰湿内生,与瘀血互结,组织脉络,可见胸闷、胸痛之症。本病迁延不愈,常损阴伤阳,气阴亏虚,心脉失养,出现以心悸为主的虚证,或者兼有瘀组脉络的虚实夹杂证。临床特征: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主要特征。3.临床诊断要点: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症。2)心脏扩大。3)心电图改变I II Avf v5导联

13、中2或2个以上ST改变持续4天以上和其他心律失常。4)心肌酶谱特征ck-mb升高,心肌肌钙蛋白阳性(cTnI或cTnT)4.分证论治:1:风热犯心 症候:低热绵延或不发热,心悸气短,胸闷胸痛,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咳嗽,肌肉酸楚疼痛,舌质红,苔薄,脉数或结代。辩证:外感风热邪毒袭于肺表,郁而不解故低热绵延鼻塞流涕咳嗽,肌肉酸楚疼痛;邪毒由表如里,伤及心脉,心失所养儿出现心悸气短;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痹阻儿出现胸闷胸痛脉结代;舌质红,苔薄,脉数均为风热之象。治法:清热解毒,宁心复脉 主方:银翘散(金银花 连翘 牛蒡子 荆芥 薄荷 淡豆豉 板蓝根 太子参 麦冬) 2、湿热侵心 治法:清热化湿,宁心复脉

14、方药:葛根芩连汤(葛根 黄芩 黄连 苦参 板蓝根 苍术 石菖蒲 郁金 茯苓) 3、气阴亏虚 辩证:本证由热毒犯心,病久耗气伤阴,导致心之气阴不足所致。气虚则气少懒言,神疲乏力,心气不足,运血无力,心失所养,咋见心悸,活动后尤甚;心阴耗伤,心脉失养,阴不致阳,阳扰于上,则心悸不宁,头晕目眩,夜寐不安,五心烦热,舌光红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此证是中后期最常见的证型。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主方:炙甘草汤合生脉散(炙甘草 党参 桂枝 生地 麦冬 五味子 酸枣仁 丹参) 4、心阳虚弱 治法:温振心阳宁心复脉 方药:桂甘龙牡汤(桂枝 甘草 龙骨牡蛎 党参 黄芪丹参)5痰瘀阻络 治法:豁痰化瘀,

15、活血通络 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瓜蒌 薤白 半夏 蒲黄 五灵脂 姜竹茹 红花)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急惊风病理因素和病症:来势急骤,痰、热、惊、风四证具备。临床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治则:清热、豁痰、镇惊。熄风。慢惊风来势缓慢,病程较长,抽搐无力,多伴昏迷,瘫痪等。常出现于大病久病之后,或急惊风日久不愈迁延而成。急性肾小球肾炎证治(一) 急性常证1风水相搏本证以起病急,水肿发展迅速,以颜面始,颜面重,全身浮肿,伴风热或风寒表征为特征。治法:宣肺利水。主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泽泻车前草甘草)2湿热内侵:本证以血尿,烦热口渴,头身困重,舌红苔黄腻为特征。治法

16、:清热利湿 主方:小蓟饮子(小蓟大蓟藕节栀子滑石生地蒲黄当归淡竹叶甘草)变证1邪陷心肝本证以视物模糊烦躁嗜睡甚至抽搐昏迷为证治法平肝泻火清心开窍主方:龙胆泻肝汤和羚羊角钩藤汤(龙胆草黄芩菊花钩藤白芍栀子生地车前淡竹叶甘草羚羊角粉另冲2水凌心肺 本证全身浮肿,频咳气急胸闷心悸不能平卧为特征。治法:泻肺逐水,温阳扶正主方: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葶苈子大黄防己椒目泽泻桑白皮茯苓皮车前人参附子)3水毒内闭 本证以尿少尿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或昏迷为特征 治法:辛开苦降,辟秽解毒,主方温胆汤和附子泻心汤(生大黄黄连黄芩半夏陈皮竹茹茯苓车前枳实制附子生姜(二) 恢复期1阴虚邪恋 本证以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苔镜下血尿持续不消为特征 治法:滋阴补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