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省三支一扶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075863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安徽省三支一扶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年安徽省三支一扶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年安徽省三支一扶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年安徽省三支一扶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年安徽省三支一扶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安徽省三支一扶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安徽省三支一扶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安徽省“三支一扶”招募考试综合知识试卷(附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是对考生综合基础知识的测试,请按要求作答。2.本试题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应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所选项涂黑。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后,方可离开。一、单选题(下面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0.8分,共32分)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 事物

2、变化是否显著 B. 事物变化是否迅速C. 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 D. 事物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2.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分歧在于.( )A.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C. 是否承认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3.唯物辩证法认为( )A. 事物发展是必然性作用的结果,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 事物发展是偶然性的堆积,没有必然性C. 必然性可以认识,偶然性无法认识 D. 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4.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 ( ).A.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

3、和总结 B.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C.哲学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D.哲学是科学的理论体系5.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因为感性认识.( )A. 是不可靠的 B. 是理性认识的基础C. 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 D. 是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6.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实现国家统一C.加强民族团结 D.增强民族凝聚力7.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 (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8.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源于“文化价值上的冲突”这是社会学中( )理论流派的观点。A. 文明冲突论 B. 社会解

4、体论C. 文化失调论 D. 价值冲突论9.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这表明( ).A.人类社会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B.没有人类就没有自然界C.自然界的人与社会的人的本质是不同的D.人的本质时有时无10.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劳动是公民的 (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职责11.社会变迁是指.( )A. 社会由无序向有序、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 B. 社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C. 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D. 社会渐进性的平缓变化过程1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5、.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运动13.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 )A. 加强宏观调控 B. 完善市场体系C. 实行政企分开 D.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4.哲学的党性是指.( )A. 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D. 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1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16.()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要求。A. 勤政为民,真抓实干 B. 体察民情C. 了解民意 D. 倾听群众

6、呼声17.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规律提示了( ).A.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矛盾B.产业资本家与商业资本家之间的矛盾C.大地主所有者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18.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多党合作 D.政治协商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一论断体现了( ).A.现有理论后有实践 B.理论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C.理论是实践的来源 D.认识决定实践20.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B. 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C.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

7、会从经济基础方面看,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 ).A.根本任务 B.是否实行计划经济C.是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2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 各种实物的总和 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23.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对抗性矛盾 D.主要矛盾24.组织目标的制定过程基本上是()过程,它是不同利益集团争夺的结果。A. 经济活动 B. 协商活动 C. 政治活动 D. 妥协2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是加强学习的有

8、力保证。A. 讲学习 B. 学习制度化C. 学习理论化 D. 坚持马克思主义26.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 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B. 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结果C. 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27.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善意无欺,讲求信用,不规避法律和约定,这体现了民法的().A.自愿原则 B.公平原则 C.平等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28.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A. 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 唯心主义才承认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29.因果联系指.()A.

9、 一切先后相继的联系 B. 一切互相制约的关系C. 一切必然联系 D. 引起、被引起的关系30.大学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和全面发展的前提是().A.八荣八耻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D.诚实守信31.从约束力的强弱角度上社会规范可分为.( )A. 成文规范和不成文规范 B. 一般性规范和社会设置C. 常规、原则、惯例、律令 D. 习俗、道德、宗教、法律3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D. 对立统一的观点3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

10、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34.商品流通客观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的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以及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有关,这种关系是.()A. 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 B.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C. 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D.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水平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3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 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B. 一

11、切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 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 D. 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36.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37.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D.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38.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有价值的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12、C. 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39.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后,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见解是( ).A.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阶段 B.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C.处在不完善的社会主义阶段 D.处在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40.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 )A.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B.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D.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二、多项选择题(下面题目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

13、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内括号内,每题2分,共56分。本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 味着(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D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2法律上保护人身权有以下方式( )。A民事制裁 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批评教育3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人脑的机能C人脑的属性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4法律监督的主体包括( )。A国家机关 B社会组织 C人民群众 D新闻媒体5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6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 )。A庸俗的唯物主义 B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C辩证的唯物主义 D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7国家公务员必须严格遵守的政治纪律有( )。A不得散布有损政府声誉的言论B不得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盈利性的经营活动C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D不能组织或者参加反对政府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8知识产权具有( )的特征。A专业化 B时间性 C地域性 D预见性9有关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