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073621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必修模块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B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年体)C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新”在用白话写作,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再别康桥雨巷都是新诗。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校的、记载战国策士谋臣的言论与活动的书。全书33篇,分12策,分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

2、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尝为晋君赐(恩惠) 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礼物)B、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 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乱易整,不武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子犯请击之C、使毕使于前 燕王拜送于庭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吾其还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今意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沛公居山东时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北收要害之地

3、5、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于事6、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太子迟之 B、群臣怪之 C、粪土当年万户侯 D、以乱易整7、选出语句形式不同的一项(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夫晋,何厌之有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8、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此天子气也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失其所与,不知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二、默写+

4、断句(13分)10、根据文意 ,写出上下句(8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 , 。(2)且君 ;许君焦、瑕, ,君之所知也。(3)高渐离击筑,歌曰:“ , !”11、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大 家 之 作 其 情 也 必 沁 人 心 脾 其 写 景 也 必 豁 人 耳 目 其 辞 脱 口 而 出 无 矫 揉 妆 束 之 态 以 其 所 见 者 真 所 知 者 深 也 诗 词 皆然 持 此 以 衡 古 今 之 作 者 可 无 大 误 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文言文语段阅读分析(30分)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

5、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

6、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私:私下,暗地里。B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语:告诉。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事:侍奉,对待。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2)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良曰:“长于臣。”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D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第一句: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第二句:秦时( )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4)请你从给出的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上面选段的内容,分析其性格特点。(不少于100字)(6分) 人物:项伯 张良 刘邦1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也。早有隽声,不戚戚于贫贱。蔡京、王黼方用事,人莫敢指言,

8、独东无所隐讳。钦宗即位,率其徒伏阙上书,论:“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言极愤切。明年春,贯等挟徽宗东行,东独上书请追贯还,正典刑,别选忠信之人往侍左右。金人迫京师,李邦彦议与金和,李纲及种师道主战,邦彦因小失利罢纲而割三镇。东复率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曰:“在廷之臣,奋勇不顾,心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纲是也,所谓社稷之臣也。其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李邦彦之徒是也,所谓社稷之贼也。”军民从者数万。书闻,传旨慰谕,众莫肯去,喧呼震地。有中人出,众脔而磔之,于是亟诏纲入,复

9、领行营,遣抚谕,乃稍引去。金人既解去,学官观望,时宰议摒伏阙之士,先自东始。高宗即位五日,相李纲,又五日召东还。未得对,会纲去,乃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汪伯彦。不报。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事,潜善遽以语激怒高宗,言不亟诛,将复鼓众伏阙。书独下潜善所,府尹孟庾召东议事,东请食而行,手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已乃授其从者曰:“我死,尔归致此于吾亲。”食已如厕,吏有难色,东笑曰:“我陈东也,畏死即不敢言,已言肯逃死乎?”吏曰:“吾亦知公,安敢相迫?”顷之,东具冠带出,乃与澈同斩于市。四明李猷瘗之,东初未识纲,特以国故,至为之死,识与不识,皆为流涕。时年四十有二。 【(取材于宋史忠义传) 注:中人:这里

10、指宦官。瘗(y):埋葬。】(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创开边隙 边:边境 B. 传首四方 首:首先C. 不恤国计者 恤:担忧 D. 于是亟诏纲入 亟:急忙 (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众脔而磔之 B. 顷之,东具冠带出C. 四明李猷赎其尸瘗之 D. 特以国故,至为之死(3)对下列语句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别选忠信之人往侍左右另外选派忠诚讲信用的人去陪侍皇帝左右B. 传旨慰谕,众莫肯去皇帝传圣旨安抚慰问百姓,官员们都不愿意前去C. 手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陈东亲手写下分别处理的家事,笔迹和平时一样D. 吾亦知公,安敢相迫我也了

11、解您,怎么敢逼迫您呢(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蔡京、王黼等六人执掌大权的时候,无人敢指责他们,只有陈东无所畏惧。B. 陈东为素不相识的爱国将领李纲鸣不平,最终使皇帝恢复了李刚的职务。C. 皇帝听信谗言,担心陈东鼓动百姓聚集闹事,于是下令抓捕陈东并处死他。D. 陈东预感朝廷要杀害自己,他镇定自若,平静地安排好家事,慷慨赴死。四、古诗鉴赏(16分)1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题。 江楼旧感 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

12、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体裁) (2分) (内容) (4分) (写法) (4分)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6题。(14分)在人们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位浓眉长髯的老者,就像相传为唐代吴道

13、子所绘先师孔子行教像上的孔子一样。然而,事实很可能正好相反。20年前,齐鲁学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孔子体态、相貌考。这篇文章有两点使人印象深刻:一是孔子身高超过1.90米,二是孔子可能没有胡须。 说孔子身材高大没有问题,史书中众口一词的说他“长九尺有六寸”,应当可信。这些典籍所记尺度为周制,周制一尺合今19.91厘米,照此计算,九尺六寸约等于今191厘米。即使在今天,他也称得上“山东大汉”了。 除了身材高大,孔子上身长下身短、微微驼背、胳膊稍长、天庭饱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孔子可能胖瘦不同,但总体上略瘦。他一生坎坷而操劳,韩诗外传说他“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以挽救“百姓靡安,莫之纪纲,礼义废坏,人伦不理”的危局。周游列国时,有人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累累”就是劳累、操劳的样子。孔颖达疏说:“丧容瘦瘠,累累然。”孔子人生的绝大多数时期,其身材可能都相对较瘦。 没有须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