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教案设计比赛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072835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教案设计比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教案设计比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教案设计比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教案设计比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了解亚里士多德生平,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理论基础。2、学生理解并掌握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作用论、和谐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思想和自由教育思想。3、引导学生“古为今用”,正确评价吸收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精华。4、培养学生对西方古代教育家教育思想精华的尊崇之心。教学重点:1、讲解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2、帮助学生理解和谐教育思想的内容和意义、自然教育思想的提出及实施特点和影响。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及其意义。2、引导学生客观评价亚里士多德的国家教育思想、和谐教育思想、自教教思想和自由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讲解法、讨

2、论法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你认为西方古代最博学的人是谁?他给你的映象是什么?由此引出亚里士多德并介绍其生平。讲授新知:一、介绍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人物生平;名言:吾爱吾师,我更爱真理;代表作伦理学和政治学。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1、善与幸福解释亚里士多德关于善与幸福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他是如何看待个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的思想。2、政治观介绍亚里士多德复兴雅典城邦的政治理想,然后要求学生思考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要培养有德性公民。然后教师总结,他的政治理想为他的国家教育思想奠定理论基础。3、灵魂说对比柏拉图的回忆说介绍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然后教师着重讲解灵魂的结构:植物灵魂、动物

3、灵魂和理性灵魂。三种灵魂分别对于三种教育,引出和谐教育思想。三、教育思想(一)教育作用论1、介绍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的社会作用的观点,即教育为政治服务,复兴城邦,然后顺带介绍国家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国家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2、介绍教育的个体发展作用,讲解亚里士多德对幸福、中道、余暇、智慧、德性的基本看法。要求学生对比古代东西方教育家对教育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二)和谐教育思想1、教师简单介绍和谐教育思想的提出依据,阐明三种灵魂对应的和谐教育的内容,然后重点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体德智美四种教育的观点。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教育内容对照反思:(1)带领学生回顾中国传统教育内容主要:德智教育,德是仁与

4、礼为核心,以三纲五常为标准。智育是重文轻理的,注重古文经典的理解领悟,静坐体悟读书方法是基本主要学习方法。(2)针对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你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反观中国传统教育不重视体育,后果是什么?儒家传统德育与亚里士多德的德育教育有何不同?(三)自然教育思想1、简单介绍自然教育思想的提出-三种灵魂发展的先后顺序。 2、解释自然教育的含义: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顺序,主张教育按照儿童年龄分阶段进行教育。 3、介绍亚里士多德自然教育的阶段过程:0-7岁为体育教育,7-14岁为道德教育,14-21岁为智育,音乐教育是和谐教育的核心部分,贯穿各个阶段的教育。每个阶段的教育将

5、围绕教育内容,目的和方法三个方面介绍。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教育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与中国的循序渐进教学思想有何不同?。(四)自由教育思想1、解释自由教育的内涵,然后讲解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倡导自由教育?自由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中古教育功利化的传统,思考教育功利化带来的后果是什么?(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唯分数论,唯学历论;导致人性的缺失、道德的沉沦、幸福感的下降及人们内心的空虚,。教育去功利化,回归教育本真,完善学生的人格,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追求幸福的能力)3、介绍亚里士多德关于实施文雅教育的条件:闲暇时间与自由科学回顾总结: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成就达到了古希腊的最高水平,他首次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论述和谐教育问题,把古代西方教育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国家教育思想、自由教育思想也对后世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课外拓展:1、教育适应自然对后世教育思想有何影响?2、比较古代中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的差异 3、概述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特征。反思:本节课的教育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初步接触外国教育思想史,对外国教育发展情况不了解,难以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讨论学习,教学侧重于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教育思想,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做适当的反思、比较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