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一山一水一圣人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072804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一山一水一圣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 一山一水一圣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 一山一水一圣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 一山一水一圣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单元 一山一水一圣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一山一水一圣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一山一水一圣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 一山一水一圣人单元内容第一课 站在泰山顶峰 登临泰山 以图片展示泰山的壮美,让学生收集泰山的相关资料。阅读古代诗人的诗作,让学生将对泰山美景的感受写到空白处。 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 以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调查了解泰山文化的相关资料,通过古代建筑、泰山石刻、帝王封禅、古文化遗址等研究,了解我国的文字、书法、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文化遗址等研究,了解我国的文字、书法、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设计拓展练习,让学生收集其他名山资料,相互交流。 第二课 来到黄河岸边 1 我看到了母亲河 设计学生来到黄河的情境,通过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对黄河有总体的感知。 2母亲河哺育了我 以探究的形式

2、组织教科书。提出问题,通过学生探究了解黄河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在历史中(插入半坡氏族生活)的重要作用。 3为了“母亲”微笑 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让学生知道黄河沿岸水土流现象严重,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召开主题班会或写倡议书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设计拓展练习,学生收集我国其它河流的资料,情境,通过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对黄河有总体的感知。 第三课 寻找孔子的故里 1至圣先师 以探究的形式提出问题:为什么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通过学生探究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对中国文化及教育的贡献。 2孔子的影响 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探究孔子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并建立一个有关孔子的资

3、源库。教科书最后设计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资料。以简报或手抄报的形式将大家收集的资料进行展览交流。 单元设计思路 1、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本单元学习内容选取了学生身边的山水名人,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自主构建。 2、以点带面,注重学生整体知识体系的建构。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名山大川先贤入手,引导学生在了解身边的名山大川先贤的基础上,开阔眼界,进一步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了解古代历史人物为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构建知识体系。 3、注重有效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建构,以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

4、学习习惯。 4、注重专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本单元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结合主题开展专题研究,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单元分析: 本单元有三个活动构成:站在泰山顶峰,来到黄河岸边,寻迹孔子故里。目的在于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爱国的情感知道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热爱爱国的情感知道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的探究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泰山的壮美景观和文化内涵及其相关的古老文明。知道我国对世界

5、发展做出的贡献,知道我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习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其他名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博大精深文化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站在泰山顶峰是教学的重点。在黄河岸边是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12课时1站在泰山顶峰4课时 2来到黄河岸边4课时寻迹孔子故里4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以及资料 1 站在泰山山顶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泰山的壮美经管和文化内涵及其相关的古老文明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6、,学习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领悟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并逐步形成专题研究能力。 教学分析: 本课包括登临泰山,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俩个主题活动。以登临泰山为线索,展示泰山的壮美及其灿烂的文化。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准备:电脑。书籍资料报纸杂志 第一课 登临泰山 一、 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的假期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交流 (2)了解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含义。 板书 : 一山() 一水() 一圣人() 把学生的答案都写出来,然后一起讨论确定答案。 (学生理解会有不同的解释。可以有不同的

7、解释。) 二、基本部分 1、播放泰山投影旅游地图 (1)学生分组游览泰山。总体认识泰山的风格。 讨论:泰山到底怎么样呢?你想说些什么? (2)投影有关景观图片。认识泰山自然风景的美丽。泰山景色壮丽无比,攀登泰山需要有坚强的毅力。 (3)师:你了解泰山吗? 生:回答()在学生回答后补充小结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 (4)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 (5)教师总结 二、 欣赏泰山 播放泰山的图片或视频图片(教学的图片从四个方面准备:泰山古建筑、泰山石刻、帝王封禅、古文化遗存)以上资料也可让学生分组准备。 生:看完后谈感受。 三、活动总结 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 一、导

8、入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泰山的自然风光,但人们心目中泰山为五岳之尊,大家请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 泰山 源远流畅的文化 2、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泰山源远流畅的文化 投影泰山旅游图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自己曾经的实地旅游来谈谈泰山的文化。 3、自然分组,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把泰山主要景点进行分类. 学会如何整理资料(板书设计 泰山文化调查表) 1认真阅读搜集的资料 2根据研究的问题对资料进行适当取舍 3按资料的不同类别进行分类 4分析比较资料,找出异同,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 5归纳出问题的结论 泰山古建筑 泰山石刻 帝王封禅 泰山奇石 文化遗址 其他 寺院楼阁亭坊塔桥梁 秦泰山石刻经石峪唐摩崖石刻

9、宗教活动 祭祀 象形石头 石敢当 大汶口遗址文物繁多 诗词传说 4、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和教材提供资料填写表格,并介绍这些代表景点、作品 得出结论.更真切的了解泰山喜欢泰山敬重泰山. 5、课后欣赏:泰山挑山工 雨中登泰山等文学作品。 关于泰山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了泰山的自然风光,泰山源远流畅的文化。古今往来有许许多多的诗人和文学家写下了赞美泰山的名句和文章,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生: 二、 活动一: 诵读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学习此诗内容 活动二:阅读: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内都能

10、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青色的泰山。这座奇形异状的高山,好像是为神灵所特意创造,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会聚在泰山了,山势崇高,遮断阳光,把山南山北分割成了明暗不同的两个天地这边已是明朗的早晨,而那边还是昏黑的夜晚。遥看层积的白云在生出,自己的胸怀像经受了一次洗涤:极尽目力眺望,远处归鸟的影子也投入了眼帘。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这样朝下远望,周围的群山都显得矮小了。 交流搜集其他有关泰山的诗词。了解泰山的伟大。 三、 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赞美泰山 (写诗歌、手抄报、) 四、 课后延伸 调查了解我们家乡的山 祖国名山 第三课时 1、导入 背诵望岳 2、请学生介绍我们家乡的山。学习千佛山英雄山的知识 板书:

11、 济南名山:千佛山 英雄山华山 腊山 鹊山 3、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资料来了解千佛山也和泰山一样从风景与文化方面学习,了解我们的千佛山文化。了解我们济南的历史。 4、开展活动:祖国名山知多少 板书:祖国名山:五岳 四大佛教名山 x疆三山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主要是介绍华山黄山峨眉山等天下名山,可以以一座座山为主介绍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基本国情。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搜集介绍自己喜欢的山、熟悉的山。 4、总结延伸。美丽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 教学反思 2 来到黄河岸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

12、母亲河。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情感目标:学习优秀中华儿女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格,感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3、行为目标: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提高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起源

13、、生存、延续都离不开水的滋养。自古以来,人类就懂得择水而居,沿河湖而居的生存方式。从古代的祖先到现在,我们中华民族一直生活在世界上两条著名江河的怀抱之中,这就是黄河和长江。黄河、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自豪地称她们为我们民族的母亲河。二、创设情境,感知探究 1、 讨论:“为什么人类要择水而居,沿河湖而居?为什么几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以河流为标志?” 2课件展示黄河奔流图,播放歌曲黄水谣。出示黄水谣的歌词。朗读黄水谣歌词。 生生合作、师生互动,讨论提出的问题。 3、观看课件,感受黄河奔流向东方的雄壮气势。 三、小组合作,布置任务 1布置任务。师述:“看着照片,我们感受到黄河以她英雄的气概出

14、现在亚洲的原野,我们想知道她是怎样从高山之巅,穿过中原大地,流入大海的怀抱,更想知道自古以来,黄河母亲是怎样哺育我们中华民族的。要想探究这么多的内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先确定调查了解的方向。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确认调查的范围,做好分工,然后分头进行准备。”2、教师出示探究、调查的方向和范围: (1)黄河的发源地、流程情况; (2)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3)黄河凝聚的民族精神; (4)变“害河”为“利河”; (5)拯救母亲河。 3、在各组间巡视,帮助各小组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以确保探究、调查任务的完成。 4、小结。 四、课外探究,激发情感 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课堂上制定的计划进行资料和图片的收集,并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筛选和补充。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颂(我站在高山之巅)。 2、师述:“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黄河。现在,我们先一起去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和流程。”(1)引入:“我国古代伟大诗人李白曾经有过歌颂黄河的著名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们明白其中的含义吗?诗句其实是描述了黄河的流程,形象地说明了万古奔流直向大海的黄河之水,发源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因为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