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复习ppt课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066532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复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复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复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复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复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复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复习ppt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 其特点。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 分布。 3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 程度的地域差异。,1.识记:自然灾害的类型特点;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 的影响。 3应用:运用板块构造理论, 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 带的分布。,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和特点,1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影响,自然灾害类型,分布,成因,影响,其他典型灾害,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广阔的暖洋面(热带、副热带);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大气层结构,狂

2、风、暴雨、风暴潮,干旱:渐发性、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寒潮: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自然灾害类型,分布,成因,影响,其他典型灾害,地质灾害(地震),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岩层断裂或错位,地球内能的急剧释放,建筑物破坏、交通线中断、人员伤亡等,滑坡和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区,危害极大,水文灾害(洪涝),中低纬度,河流中下游地区,强降水形成洪水;排水不畅,积水形成涝渍,淹没农田、村庄、道路等,热带风暴潮:由台风引起,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自然灾害类型,分布,成因,影响,其他典型灾害,生物灾害(病害),农作物分布区、森林分布区,与作物

3、所处环境有关,农作物、树木染病枯死,虫害:松材线虫是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 鼠灾:重灾区是农田、牧场及森林,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灾害带有两条,即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低纬度灾害带,表解如下:,灾害带,位置,主要 自然灾害,形成原因,自然地 理原因,人文地 理原因,环太平洋灾害带,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地震、火山、台风、海啸、风暴潮等,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灾 害 带,位置,主要 自然灾害,形成原因,自然地 理原因,人文地 理原因,北半球中低纬度灾害带,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旱灾

4、害、风暴潮灾害、台风灾害,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 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3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1)自然灾害的区域链发现象: 串发性灾害链:如寒潮低温霜冻。 并发性灾害链:如地震并发滑坡、崩塌、海啸、火灾。 串发并发性灾害链:如台风带来风暴潮引起海水污染;带来的暴雨诱发洪水、泥石流和内涝等灾害。 (2)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例1 (2011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N 39.1N,141.5E142E)沿海区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

5、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获取和解读信息,(1)从文字材料中可知此次地震“震级为9.0级,震级 ;震源深约20千米”,震源较浅。 (2)从图中可知海湾形状内窄外宽;甲地距震中较近。,高,解析 从文字材料中提炼出“震级大、震源深度浅”等信息,找出甲地海啸灾害严重的“普遍性”。 原因:从图中获取海湾形状、震中距的相关信息,归纳出甲地海啸危害严重的“特殊性”。,答案 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项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

6、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使环境的稳定性增加的原理:,(2)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的稳定性降低的原理:,2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影响人自身的易损程度:,(2)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程度:,(3)工程措施影响受灾体易损程度:,3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1)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地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有足够的财力和物

7、力来建设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能“缩小”灾害的影响,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时局动荡、人心失稳的地区,减灾不力,防灾无措施,“放大”灾害效应,进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天灾人祸并行,引起巨大灾难,(2)高风险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此考点常结合某一具体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试分析哪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 答案:(1)陡坡开荒、破坏植被等会诱发和加剧洪涝、风沙、干旱、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2)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会使全球变暖,气象灾害加剧。 (3)过量开采地

8、下水,矿区采空会导致地表沉降、塌陷等。 (4)水库蓄水、工程建设挖高填低、开矿等会诱发地震、人工边坡出现崩塌、滑坡等。,例2 (2010新课标全国卷)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获取和解读信息,(1)由图可知该单面山岩层倾斜方向与坡向是一致的,这样的坡面不稳定。 (2)由材料可知在H处对施工立面进行了加固和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使坡面上的岩层为一个整体。,解析 滑坡形

9、成的诱因主要是大雨、地震及人类活动,再联系该处岩层特点可分析该处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答案 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1(2013吉林高中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据悉,地震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只有2人伤势较重,但没有造成人员死亡。新西兰总理将此次“零死亡”大地震称为“奇迹”。 材料2: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

10、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海地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新西兰每年发生万余次地震,说明新西兰地震多发的原因。 (2)对比分析新西兰南岛此次“零死亡”而海地地震造成如此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解析:第(1)题,新西兰地震多发的原因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分析。第(2)题,地震造成的危害不同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抗灾救灾能力、防灾体系、建筑物抗震强度、震源深浅等原因不同所致。,答案:(1)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2)

11、新西兰震中距市区较远,震区人口密度低;地震发生在凌晨,受灾严重的市中心商业区无多少人活动,客观上减少了人员伤亡的几率等;建筑物质量高;新西兰民众长期接受灾害知识教育,国家设立应急体制,建立行之有效的灾害防御体系,抗震能力强。海地震区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差;海地经济落后,建筑物抗震能力差。,2(2013北京东城区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材料2:2009年9月到2010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高温少雨,

12、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3: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说出A图的中东部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描述该地形区的地表特征。 (2)读材料2,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0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 (3)读B图和材料3,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解析:第(1)题,地形区的名称及特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描述。第(2)题,该地区20092010年发生严重旱情的原因有气象气候因素、地形、植被、农

13、业种植结构等。第(3)题,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要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 (2)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保水性差;该地区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依赖性大;该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差;植被覆盖率低,空气干燥;气温较常年偏高。 (3)该流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淮河流域支流多,水系发达;干流流程短,入海河道短;流域汇水面积大。,3(2013宜春模拟)读下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某地区位于川东三峡库区的腹心地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褶皱山地,地下常有软硬相间的岩层。,(1)分别说出影响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

14、的自然、人类活动致灾因子。 (2)说明该地区滑坡发生次数与坡度的关系,从滑坡危险性的外在因素分析怎样避免和降低坡度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 解析:第(1)题,由图知,坡度、土地利用分别是最严重的自然、人类活动致灾因子。第(2)题,从坡度与滑坡次数关系图可以看出坡度在2040时,滑坡次数多,最多的次数是坡度在3035。,答案:(1)坡度和土地利用分别是最严重的自然、人类活动致灾因子。 (2)坡度为2040时,最有利于滑坡的发生。而坡度小于20和大于40的地形滑坡发生较少。 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对坡度20度以上的丘陵山地应避免开垦耕种;实行退耕还林、保护地表植被;在交通工程方面,工矿建设应避免在脆弱地

15、带施工;在滑坡易发地段,建设护坡工程,做好灾害防护 。,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1:2011年1月26日,日本九州南部的雾岛山新燃 岳火山喷发,激起的火山灰冲到3 000米的高空,能 见度降到500米左右,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影响。 材料2:“东亚局部区域图”。,(1)此次火山喷发固然规模较大,但对中国国内航空运输影响较小,试分析其原因。 (2)请评价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解析:第(1)题,1月份正是冬季风盛行的季节,且两国相距较远。第(2)题,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包括不利的影响和有利的影响。 答案:(1)距离相对较远;冬季盛行西北风,中国大陆位于上风向。 (2)有利: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形成可开发的旅游资源;火山灰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及化工原料。 不利:熔岩会摧毁田园、建筑等;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火山灰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诱发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