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高校课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066288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高校课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高校课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高校课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高校课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高校课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高校课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高校课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课日期上课日 期审批日期审批意见审批人课题20、古代诗歌五首授课课时4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记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识记作家作品。2、了解即景抒情诗以及即景抒情诗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从炼字、赏句的角度品析诗歌,感受诗歌营造的画面和意境,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了解即景抒情诗以及即景抒情诗的特点;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难点赏析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具准备学习资料、多媒体课件教法朗读、鉴赏、背诵、

2、讨论。教 学 过 程复备第一课时 登幽州台歌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经历,感受作者的心情。 2、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教学难点: 感受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写景抒情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陈子昂年轻时到长安城闯荡,才学出众,却籍籍无名,心情十分郁闷。这一天,陈子昂在街上闲逛,忽然看见前面围了一群人,就凑上前去看热闹。原来是一个卖胡琴的,出价少于一百缗(mn)钱免谈。围观的人大都是“音乐发烧友”,他们议论纷纷,都说这把胡琴绝对是

3、把好琴,只是价格贵得离谱,大家只能望“琴”兴叹。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陈子昂灵机一动,对卖琴人说:“我出一千缗钱,这琴我买了!”这时,围观的人纷纷咋舌,有人问陈子昂:“公子,您出这么大的价钱买琴,看样子您一定是位乐坛高手,能否为我等演奏一曲呢?”陈子昂笑道:“这儿太吵闹了,想听我演奏乐曲的,明天中午到宣阳里陈府我的住处来吧。我在那里恭候各位大驾光临!”陈子昂说完,目不斜视地带着琴走了。第二天中午,宣阳里胡同聚集了许多慕名而来的人,其中有许多长安的文人雅士、社会名流。陈子昂这才对众人说:“我乃四川陈子昂,从小能诗善文,在家乡颇负盛名。然而到了京城之后,却不为人所知。我买的这把胡琴,只不过是乐工演奏的

4、乐器罢了,根本就不是我的兴趣所在。”说完,陈子昂在一片惊讶声中,将名贵的胡琴摔得粉碎,随即拿出自己的诗词文章,散发给客人们看。大家诵读他的诗文,发现其才思敏捷,其诗工整巧妙,于是争相传诵。当天京城里所有茶馆和酒楼的客人都在议论着这件事,一夜之间,陈子昂便享誉京师,家喻户晓。不久,陈子昂便高中进士,官至麟台正字,右拾遗。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歌便是陈子昂的传世名篇。二、概括内容“念天地之悠悠”从空间角度描写天地的阔大,“独怆然而涕下”描写自身情状。天、地、人三位一体,勾勒出一幅辽阔悠远、空旷苍莽的图画,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三、作者介绍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5、人。唐代文学家。代表作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等。四、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则天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武则天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故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五、小组合作译诗向前见不到往昔招才纳士的贤主,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天地高远广袤,我不禁独自感伤,泪水流下!六、小组合作品读鉴赏品读

6、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明确:“古人”“来者”是指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2“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明确: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写出了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3“独怆然而涕下”体现了什么?明确: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七、当

7、堂检测: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9.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10.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_布置作业必做: 选做: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 学 过 程 复备第二课时 望岳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2、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3、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重点字词的含义;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难点: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清人张潮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对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的热爱是相通

8、的。细细品读山水,我们可以读出自然界的绚丽多彩,读出山与水的性情,读出一种追求人性至高境界的胸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望岳,感受诗中大山的雄伟,感受诗人的情怀。二、齐读诗歌三、解题,了解泰山学生先介绍。泰山属五岳之首,主峰海拔1524米,由于山势高耸,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谓神奇秀丽。山中还常常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有古语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这个“岳”指的是“泰山”。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视频了解“泰山”。四、自主学习望岳1介绍学习方法。查资料:正确地利用资料而不依赖于资料,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小组交流:“独学而

9、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与人交流,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个人学习:深入思考,使人睿智。阅读书上注释:注释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运用好书本上的资源。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古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在读中感悟。2经过自主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讨论内容,用追问思考的形式探究诗句的内涵和蕴含的情感。五、鉴赏诗歌1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表现景物的特点。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写泰山高大雄伟。“齐鲁青未了”从占地面积之广说明泰山之大;“阴阳割昏晓”说明泰山之高。2小组合作,选择一句写景的诗句进行赏析。首联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宽广”,表现了诗人当时喜悦的心情。颔联描写了泰山的景色秀

10、美、巍峨高大。赏析:“造化钟神秀”运用了拟人手法,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很形象,就像人用刀割开一样。说明泰山的南北明暗不同,表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3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说一说,尾联是如何表现泰山的雄伟的。明确:运用孟子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用夸张的手法从侧面衬托泰山的巍峨高耸。4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诗人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胸气魄?想象。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5我们了解到的杜甫是忧国忧民的,他的感情总是

11、很深沉郁结,但是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却感受到了别样的杜甫。这就要联系写这首诗的背景来理解。背景介绍: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他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杜甫24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但他少年气盛,对自己的前途依旧充满信心。25岁时他背起行囊再次漫游,来到齐赵。看到泰山,杜甫心胸豁然开朗,豪情迸发,吟诵出这首望岳这一千古名篇。6.望岳被喻为写泰山诗歌的绝唱。以后很多人来过泰山、写过泰山,但无人能

12、比。明代有位诗人写到:齐鲁至今青未了,题诗谁比杜陵人。杜陵人是谁?明确:杜甫。六、当堂检测: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全诗是围绕“_”字来写的。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3.有人评价颔联中“割字奇”,试品析“割”字“奇”在何处。布置作业必做: 选做: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 学 过 程 复备第三课时 登飞来峰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2、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景象。 3、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4、通过反复朗读

13、,体会情感5、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身在最高层”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诗句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景象。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学会从不同角度去 思考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杜甫的望岳,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作者勇攀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和气概。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看看这首诗的情韵。齐读诗歌。二、解题,了解飞来峰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飞来峰。三、自主学习登飞来峰下面请同学们用刚才提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登飞来峰。四、展示学习成果经过自

14、主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讨论内容,用追问思考的形式探究诗句的内涵和蕴含的情感。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用诗中原句回答。明确:飞来山上千寻塔。2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千”在这里不是实写,是指多。如我们学过的“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明确:夸张3诗人有没有看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的奇妙景象?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明确:没有看到。从“闻说”一词可以看出。闻说:听说。4作者处在飞来峰的高塔之上,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用原句回答。明确: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5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明确: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6把保守势力说成是“浮云”,并且不畏,这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精神?明确: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7说说你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