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五脏-心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065462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1五脏-心肺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2-1五脏-心肺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2-1五脏-心肺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2-1五脏-心肺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2-1五脏-心肺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1五脏-心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1五脏-心肺(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藏象,第二节 五脏,第二节 五脏,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 本节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的关系。,作业题,心、肺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心、肺与形、窍、液、志、时的联系。 肺的生理特点有哪些?,一、心,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一)心的生理功能 1.主血 涵义:心主血,主要是指心具有化生血液、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全身的作用。,病理变化 心脏的搏动,依靠心气的推动、心阳的温煦、心血和心阴的滋养作用,其中主要是心气的推动作用。 心的气血充足:

2、则见面色红润光泽、舌淡红荣润、脉象和缓有力等表现。 心气不足、心血亏虚: 面色淡白无华、脉象虚弱无力。 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行瘀阻: 可见面色灰暗、唇青舌紫、胸闷刺痛,脉象促、结、代、涩等症。,2 藏神,涵义: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主管精神活动的功能。 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活动。 心藏神的作用: 任物 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主宰全身的生命活动 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生理、病理 心血、心阴能滋养心神。 若心的气、血、阴、阳充足:

3、 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若心血不足,血不养神: 则可导致心悸、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等症。,(二)生理特性,阳脏:五行属火。 主通明:血运在通畅;藏神在明灵。,(三)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在体合脉 在心、脉、血构成的相对独立的系统中,心脏是血液循环的枢纽,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故心主脉。 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 心气充沛; 血液充盈; 脉道通利。 病理、生理同心主血。,其华在面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脉皆上注于面,故 面色能反映心气心血的盛衰。 病理意义同心主血。,在窍为舌(或舌为心之苗) 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连 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 舌具有感受味

4、觉的功能 舌与言语、声音有关 生理、病理意义 若心的功能正常:则舌质淡红润泽,舌体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 若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饮食乏味。 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心火上炎:则舌红糜烂生疮。 心神失常:则可见舌卷、舌强、语謇。,心主血,心藏神,在液为汗 汗由津液所化,津液在脉内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主血,所以说“汗为心之液”。 病理意义 若心气不足,气虚不能固摄津液,可见自汗。 若心阴亏虚,虚热内生,可见盗汗。 在志为喜 与夏气相通 在五行同属火,【附】心包络,心包络,简称“心包”,也称“膻中”。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若外邪犯心,则由心包代心受邪。,(四

5、)证治述要,心阳(气)虚 病机概要:年老虚衰,禀赋薄弱,或久病体虚、暴病伤阳耗气。 证候特征:心悸,气短,胸闷,心痛,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或结代等。 心悸的特点是:心中空虚,惕惕而动,动则尤甚。气短表现为:息促阵作,动则加剧。心痛:猝然而起,并伴见肢冷,脉疾数而散乱,甚则手足唇鼻青紫黯晦,或面色发白,形寒自汗等。 治法举要:温心阳,益心气。 方剂示例:桂枝加附子汤或养心汤之类。,心阴(血)虚 病机概要:失血或热病伤阴或思虑劳心过度,或阴血暗耗,也可因于血的生化之源不足,心神失养,虚火上炎。 证候特征:心悸,心烦,少寐,舌质红,苔少或舌尖干赤,脉细数等。 其心悸的特点为心悸而烦,惊惕不安,少寐多

6、伴有梦扰不宁。 治法举要:滋阴养心安神。 方剂示例:天王补心丹、四物汤之类。,二、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一)生理功能,主气 主呼吸之气(又称肺司呼吸) 是指肺主管呼吸运动,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司呼吸,主要以赖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运动。 生理、病理 肺气宣发肃降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而调和。 如肺气失宣,或肺失肃降,可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主一身之气 一身之气即充满人体的气,又称“人气”。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故说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 肺吸入的清气和在肺合成的宗气是一身之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肺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行: 肺通过呼吸运动

7、,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主行水(主通调水道) 涵义:是指肺通过其宣发和肃降作用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作用。 (肺为水之上源) 机理: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来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图) 病理 如肺失宣降,通调失职,以致水液的输布、排泄障碍,可发生汗、尿的排泄异常,水湿内停则可形成痰饮、水肿等病变。,(二)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覆盖各脏腑,位置最高。 肺为娇脏 生理:肺体娇嫩,与外界直接相通。 病理:肺与外界相通 ,外邪易袭肺;它脏病变,常 累及于肺。 主宣发与肃降 主宣发:是指肺气的向上向外的布散作用。 主肃降:是指肺气的向内向下的输布作用。,肺主宣发与肃降作用之比较 宣发作用

8、 肃降作用 呼出体内浊气 吸进自然界清气 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 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 之精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 之精向下输布到其它脏腑以濡 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养之 宣发卫气于体表肌腠,发挥保 将脏腑代谢产生的废水下输于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在体和皮 其涵义有二: 肺气宣发,将卫气、津液等营养物质输布于体表,以温养、滋润皮肤。 皮肤的汗孔可随肺气的宣降进行体内外气体的交换,故汗孔也称“气门”。 病理: 如果肺气、肺阴不足,宣发失司,皮肤失养,以致卫表不固,则可出现自汗、易感冒等病变。,其华在毛 肺华在毛,是指肺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以

9、从毫毛上反映出来。 病理:若肺失宣发,毫毛失养,则表现为憔悴枯槁,容易脱落。 在窍为鼻(或肺开窍于鼻) 涵义:鼻是呼吸时气体出入的门户;鼻的嗅觉有赖于肺气的通利。 病理:肺失宣发,鼻窍不通,则可见呼吸不畅鼻塞流涕、嗅觉不灵等症。,在液为涕 因肺开窍于鼻,涕为鼻腔产生,故在液为涕。 病理: 如风寒犯肺,肺气失宣,可致鼻塞流清涕; 如风热犯肺,肺失肃降,可致鼻塞、涕黄稠浊。 燥邪犯肺,肺阴受损,可致鼻窍干燥少涕或无涕等。 在志为忧(悲) 与秋气相通 五行同属金。,肺主行水的机理示意图 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 代谢为 外达全身皮毛肌腠 肺气宣发 汗 肺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主 控制腠理开阖 行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水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四)证治述要,寒邪犯肺 病机概要:外感寒邪,肺气不宣。 证候特征:风寒外束者,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薄,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举要:宣肺散寒。 方剂示例:麻黄汤或荆防颗粒冲剂。,邪热乘肺 病机概要:风热上受,肺失清肃。 证候特征:风热犯肺者,证见咳嗽,痰量一般不多,色黄或黄白相兼,质不甚稠黏,无腥臭味,或有鼻塞流脓涕,或恶风身热,咽喉疼痛,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举要:疏风清热。 方剂示例:桑菊饮、银翘散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