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二学考历史核心知识必背必背(终极版)(5月份备考修订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057824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二学考历史核心知识必背必背(终极版)(5月份备考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高二学考历史核心知识必背必背(终极版)(5月份备考修订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高二学考历史核心知识必背必背(终极版)(5月份备考修订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高二学考历史核心知识必背必背(终极版)(5月份备考修订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高二学考历史核心知识必背必背(终极版)(5月份备考修订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二学考历史核心知识必背必背(终极版)(5月份备考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二学考历史核心知识必背必背(终极版)(5月份备考修订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考历史必背必背知识点2018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背知识点(终极版)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一1.分封制:是在保证王权强大的前提下,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2.宗法制: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组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为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分封制是“表”,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宗法制是“里”,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和基础。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首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2)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

2、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4.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3)作用:王国削弱,中央集权加强。5.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设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和尚书(执行)三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具体执行部门。(2)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6.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武帝创立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3)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使用分科考试;隋炀帝时,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4)科举制

3、的完善: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5)对科举制的评价(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明清科举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导致了思想和学术上的落后。7.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收兵权,扩禁军。(2)行政上:用文官,设通判。(3)财政上:地方赋税绝大部分由中央掌控。8.元朝的行省制度(1)内容:中央设中书省,管辖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地。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下设路

4、、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2)作用: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9.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朱元璋为防止丞相专权乱政,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至此,宰相制度宣告废除10.内阁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是内待机构,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地位无保证,无决策权。11.清朝军机处的设置(1)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2)评价: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12.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1)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2)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的民主政

5、治确立起来(陶片放逐法)13.伯利克里改革:古希腊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迎来“黄金时代”。14.十二铜表法和民法大全(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2)民法大全,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15.罗马法的影响(1)积极性: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2)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16.权利法案(1)1689年,英国。(2)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保证议会权力。(3)影响:议会权利至上,国王“统而不治”。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

6、资本主义的发展。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7.责任制内阁(1)形成:1721年,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2)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集体负责,要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可以辞职,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实际上掌了国家大权。首相是英国权利的核心。18.美国1787年宪法(1)权力结构:美国联邦政府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组成。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有宣战权,参议院有对总统任命权、缔结条约的审批权。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7、;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法律;有权任命政府高官;有权缔结条约(国会批准才能生效)。总统与外国签订的行政协定,可不经参议院的同意。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终身任职,拥有监督和解释宪法的权力,还有最高裁判权。(2)特点: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3)理论来源;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4)评价:1787年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19.法国共和政体正式确立的标志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20.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

8、颁布。21.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3)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22.太平天国定都的地点和影响 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正式形成了与清政府对

9、峙的局面。2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评价: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2)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提出,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新式学堂。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形势,未能实行。24.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始于丰岛海战,重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李鸿章“避

10、战求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25.马关条约 1895年甲午战争后签署,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最大)。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26.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从天津进犯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27.辛丑条约 1901年签署,内容: 赔款: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划界: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11、,各国驻兵保护;占要地: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惩官员: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建立和参加反帝组织;改衙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8.中国同盟会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时间和地点: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是核心。(3)领导: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4)机关刊物:民报。29.武昌起义和中国民国成立 (1)武昌首义:1911年10

12、月10日,湖北武昌的革命党人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新军纷纷响应,12日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2)民国建立: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国旗为五色旗。3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主要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2)性质及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等民主精神,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31.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历史意义 (1)

13、结果:建立民国,满清覆灭,颁布宪法,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2)性质: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2.五四运动的时间及其历史意义 (1)时间:1919年5月4日至6月。(2)意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作用:在运动中,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

14、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成立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毛泽东、董必武等出席。(2)“一大”内容:大会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和党的奋斗目标;决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3)意义: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34.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35.北伐战争的对象 帝国主义支持的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时间和领导人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15、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秋收起义:1927年9月,领导人毛泽东。37.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召开:1927年8月7日,汉口召开。(2)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3)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38.红军长征的时间和意义 (1)时间:1934.10-1936.10。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2)原因: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3)意义: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39.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1)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2)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