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沟通的6种好办法.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039322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孩子沟通的6种好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和孩子沟通的6种好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和孩子沟通的6种好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和孩子沟通的6种好办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和孩子沟通的6种好办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孩子沟通的6种好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孩子沟通的6种好办法.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孩子沟通的6种好办法 08-09-14 14:31发表于:怡小教师乐园分类:未分类 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用3年的时间,研究了两万名青少年,研究发现:能够把日常生活的事情经常向父母倾诉的青少年,较少出现学习成绩欠佳或染上吸毒、酗酒等恶习的现象;多数的事实是,孩子满11岁之前,通常什么都跟父母说,父母总是他们最先想到的倾诉对象。但是从十二三岁到成年的那几年里,情况会变得完全相反,他们会先去找朋友倾诉,然后也许是老师或辅导员,最后才轮得上自己父母。同时,越来越多的父母都感觉到,他们已经很难跟10几岁的子女进行足够的沟通。通过众多教育专家的研究和为人父母者的实践证明,以下6种方法是帮助父母消除与子女之

2、间隔阂的好办法。一、做一个好听众 随着年龄的增大,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细诉衷肠是一件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设法让子女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要让家里时时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谈,自然会来找你。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个好听众,而晚饭是全家共聚的好机会。可惜这一点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视。同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很少同父母一起吃晚饭。父母如果每天晚饭时肯留心听儿女说话,会让儿女觉得自己受重视,而创造这样的“聆听气氛”会很有效。二、学会与子女平行交谈 用平行交谈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儿女谈话往往能引起热烈的反应。所

3、谓平行交谈,即父母与子女一起从事一些普通活动时进行交谈,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而对父母来说尤其如此。几乎从事任何活动都能得到这种相处的机会,例如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或进行体育活动。一位父亲就很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我常常和14岁的儿子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时候我们往往谈起某位老师或学校里发生的某件事情,但都只是随便聊聊,不是严肃的讨论。我发现儿子很喜欢这种形式的谈话,从这种活动中我也较好地了解到儿子的情况。”三、只做顾问不做“指导员” 有时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很好,孩子们也不喜欢,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指导员”,而是顾问只会细心地

4、聆听,协助他们做出抉择,不是插手来干预他们的事情而是建议他们改弦更张。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预、批评,孩子不喜欢别人指出他们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更不需要别人教他们如何走出困境。父母应该协助子女仔细检讨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出叫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法。四、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天地 青少年需要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由父母来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尽量不要擅入他们的房间,不要让他们觉得只有跑到外面才会有这样的空间。我的一位同事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说:“孩子的房间里常常挤满了他的朋友,他们或谈天说地,或吃东西,或玩电子游戏,虽然经常吵吵嚷嚷,但我觉得这并不要紧,因为只

5、要孩子没有变坏,很安全就行了。”当代的青少年越来越渴求有自己的私生活,他们往往因此变得感情冷淡、喜欢独处,不肯与父母在一起。有些父母被十几岁的孩子避开或推开会感到很难过,其实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现,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却不希望父母也这样对待他们。五、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很多专家建议,做父母的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说或可能不中听的话写下来。因为把话写下来,你的话就会显得很有分量,一般人会认为白纸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有一位美国的母亲发现她14岁的女儿已经开始同男孩子约会了,她想向女儿强调性爱可能引起的危险后果,但是每次刚刚开口,女儿就不耐烦地说:“这些我早就知道了。”于是

6、这位母亲就写了封信给女儿,她在信中细说了她的忧虑,还说她知道自己不能对女儿凡事都要过问,然后她把信放在了女儿的床上。女儿一直没有表示收到过这封信,直到三年后的一天,母女俩正在厨房里忙着,女儿突然开口说道,她正在等待那个人的出现,因为“那封信影响了我”。六、不要无所不问 青少年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你应该把孩子告诉你的任何事情都视为礼物,加以珍视。曾有一位身为人母的同事,有一天她15岁的女儿回家后就抽抽搭搭地哭泣,但没有告诉她原因。于是她陪女儿坐在沙发上搂着她,过了一会儿,女儿就走出房间不哭了。那位母亲始终不知道女儿为什么哭,但她明白那一天女儿需要的不是自己的

7、提问而是慰藉。几年后母女俩谈起这件事时,女儿已经记不起哭泣的原因,但是她说她记得当时母亲在她身边,而对女儿来说,母亲在身边才是最为重要的。对刚刚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进行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与之进行对话的过程,要不断地重新调整与孩子间的关系,要进行坦率的沟通。青少年真正需要的是这样一个引导者:一个成熟而明白事理、在他们需要帮助时,能够立即伸出双手援助的人。而对于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来说,看着自己的儿女慢慢地成长,并且渐渐地了解他们自己,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就是最大的安慰。说到沟通,家长想到的便是谈话,与孩子交谈,询问和了解孩子的情况。其实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语言交谈外,还有书信、体态语、

8、家庭会等方式。语言交流沟通:是父母与子女沟通的主要方式。父母的要求和希望、孩子的表现和想法,一般情况下都可以用语言交谈来相互沟通。父母与孩子交谈时,言语要温和并充满慈爱,多用关切商量的语气、平等的姿态。切忌居高临下的训导式、审问式交谈。同时,交谈中还要引导孩子倾诉,做热诚的听众。 即使发现孩子的说法想法与自己不同,甚至是明显错误的,也不要马上打断和批驳。对孩子的倾诉,应认真诚恳,理解体谅,让他把话说完。对孩子的话要表现得很在意,孩子感到得到尊重和鼓励,就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少孩子的异常行为(离家出走,寻短见)通常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久积压的情绪得不到安慰、支持和宣泄,转而选择逃避或毁灭

9、自己的方法。家长要学会当一个好听众。许多青少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一定的主见,不愿意在被动地被别人训导。所以家长应表现出对孩子的意见建议很感兴趣,成为孩子倾诉的对象。要重视孩子说的话,特别是一些孩子不愿公开的事,家长应看成是孩子给你的礼物。遇到自己信得过又尊重理解自己的人,敞开心扉无所不谈的。有个孩子放学回来气鼓鼓地说,在课堂上后面的同学捅他,他反手将同学的书扔到地下,两人动了手,老师狠狠地批评他们,让他们写检讨书,孩子觉得委屈,不公平。所以很激动,指手画脚,大声嚷嚷。母亲早就听得不耐烦了,很想批评他,但正好那天咽喉痛,说不出话,没办法。孩子滔滔不绝地说完之后,对母亲说:谢谢你,难得象今天一

10、样让我把话说完。第二天孩子交了检讨书,承认了错误,因为他知道不该扔书,更不该动手。书信沟通: 用书信与孩子沟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将不好说的话写下来会显得更有份量。如父母与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和误会,孩子做了好事或错事,但因为性格等原因,不便当面表扬或批评,孩子对父母用语言多次反复强调的问题厌烦或淡漠,对孩子进行青春期心理、生理方面的教育引导等等,父母不便用语言直接交谈时,都可以用书信架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根据实际情况书信可长可短,但内容必须慎重考虑,言辞真切,能触动孩子的心灵。体态语言:就是姿势、面部表情等传输出来的信息。父母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面部表情的变化,都会随时传递给孩子。孩子能从

11、父母的神态中读出家长的高兴或恼怒、满意或失望。因此,家长既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喜怒无常。同时更要善于利用“体态语言”和孩子沟通,提高教育效果。比如儿子今天要去参加竞赛,父亲送儿子出门时,拍拍孩子的肩头,配上坚定的眼神和微笑,也许比你唠唠叨叨说上半小时的鼓励话还有效。再比如说女儿今天在学校做了错事,妈妈知道了,孩子回到家,看到的是妈妈一脸的失望表情和叹息,女儿就会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反省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有时比我们苦口婆心教育十次二十次收效还大。当然体态语言不可过分,过分的亲昵或过分的冷漠都会令孩子反感。家庭民主会:孩子是家庭的成员之一,让孩子了解家中的情况,参与处理一些家庭事务,

12、征求孩子对父母及家事的意见建议,既可在其中教育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主人意识,同时还可以增进亲情关系,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处理的途径之一,便是家庭召开民主生活会,通报和讨论家庭大事,包括财务收支情况,家庭成员自我评议,互相提意见建议等。一定要引导孩子大胆发言,要耐心听孩子的意见,对孩子的建议要给予肯定和表扬。父母还要敢于自我批评,也要有理有据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从而增进理解,使家庭成员关系和睦,彼此互谅。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的孩子,与其沟通的方式可能会不同;不同的家庭背景及当时面临的情况不同,沟通的方式和途径也会不一样。采取什么方式和途径与孩子沟通,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以合

13、理有效为原则。作为父母,只要真正尊重孩子,经常参与孩子的活动,了解孩子,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式和途径,那么,所谓的“代沟”是可以填平的,父母一定能与孩子亲密融洽的相处。【教子有方】多种途径学习教子经在当今社会,由于激烈的生存竞争,大多数家庭的父亲忙于工作,在职场上全力打拼,照顾家庭和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致使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弱化,甚至渐渐淡出,出现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不仅有碍于良好家庭关系的建立,更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因而,近几年来,在家庭教育研究领域,“父性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父性教育即对孩子提供充满父性角色特性的教育,由父亲来实施体

14、现父亲人格特征的家庭教育。专家呼吁,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结合起来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不可缺失的父爱 父亲在孩子的眼里代表着无穷的力量与强大的依靠。父亲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如果父亲淡出对子女成长的关心和指导,不注意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是危害极大的。 案例一 田梅,母亲,32岁,女儿6岁 孩子5岁那年,孩子的爸爸被派到外地去工作,一去就是3年。开始我没有太在意:爸爸不在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有一次,我家请了个木工师傅做家具。一向不同陌生男子说话的女儿却缠着这位木工师傅说个没完,还可怜兮兮地对人家说:“你抱抱我好吗?”我感

15、到十分纳闷。待木工师傅走后,我问女儿为什么跟这位叔叔这样亲近?女儿歪着头说:“我觉得他长得像爸爸。”女儿是如此需要抚爱。从那以后,丈夫写信时也给女儿单独写上几句,让女儿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关怀。可是我知道,父亲的关爱又岂是几封书信能替代的? 案例二 古琴,母亲,35岁,儿子11岁 我儿子最近出现了很多问题:学习不够用功,成绩中等,对父母越来越没有礼貌,很少主动叫爸爸、妈妈,很少说话。我带她去看心理医生。他跟心理医生说了很多很多。后来心理医生解释说,问题主要出在孩子爸爸的身上。孩子说,在学校常有孩子欺负他,他不知该怎么办。这种时候我怕孩子出事,往往让他忍耐。孩子很想听爸爸怎么说,可孩子他爸爸从来没有

16、耐心地听孩子讲学校里的事儿。孩子还说我经常给他增加作业,强迫他做好多数学题和作文。并说:“如果是爸爸辅导我,学习效果会更好,可是他总说工作忙,总加班。是不是他很笨,工作效率不高?星期天他也不领我去玩儿,晚上他总是在电脑前工作。是不是电脑是他的儿子?工作比儿子更重要吗?我对爸妈有意见,他们又不爱听我说话,还要我叫他们。我才不叫呢!”心理医生对我说:“父亲是成人社会的典范,使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父亲不仅仅给予孩子物质生活的保障,更要给孩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带孩子的好处 一、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伙伴,也是儿童积极情感的满足者。父亲会更多地与孩子玩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而不像母亲那样与孩子做一些传统、安静、缺少变化的游戏。所以,孩子更喜欢与父亲玩。研究表明,有自由选择游戏对象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