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庭教育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0016590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家庭教育 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日本家庭教育 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日本家庭教育 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日本家庭教育 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日本家庭教育 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家庭教育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家庭教育 (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家庭教育,徐双组,日本家庭教育案例,日本家庭教育概述,日本家庭教育视频展,目录页,过渡页,日本家庭教育方式,由于日本人重视文化传承,羞耻心极强,因而日本极其重视家庭教育对家庭教育不遗余力。日本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日本家庭教育方式,数据,言传身教 就是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俗话说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很通俗,但是道理很明白。在家里,孩子都在模仿父母,如果父母行为不端,孩子也不会有好的品行。日本父母深刻明白这样的道理。当自己的孩子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情时,他们一定会立即带着孩子去对方家里赔礼道歉,并教导孩子以后不要再犯。有些农户商户会经常把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看到劳动的不易,而

2、孩子也应该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日本家庭教育方式,信息,调教教育 调理管教就是加强孩子的教养。至于具体的方法则主要是对于还不懂事的小孩子采用奖惩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调理管教。当孩子对事情做对了或是做得非常好,那么父母就会对其微笑,以表示一种赞许 ;然而,如果孩子做错事了,那么孩子的父母就会轻轻地敲他的手心,以表示惩戒。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了,懂事了,日本的父母会再对孩子讲道理,这样,孩子就能对是非对错有非常清晰的理解了。,日本家庭教育方式,知识,情感教育 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孩子的情感,教育孩子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热爱故乡、热爱家庭、热爱本族文化等等。总的来说,日本人家庭教育的重心主要放在了对子女

3、的社会化培养上,要将他们的子女培养成为有教养,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有丰富情感的人。,日本家庭教育的特点,智慧,根据日本的家庭教育调查统计,父母对子女未来的期望主要是: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虽平凡但能构筑自己未来的家庭;遵纪守法,有道德;经济上富有;为国家、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有社会地位。因此,日本的家庭教育也围绕这些内容来展开,注重孩子个性、性格的培养和养成。有人统计过日本家长对家教内容的选择,其顺序为:注重养成基本生活习惯;注重正直果断教育;注重培养子女的丰富感情和个性;注重忍耐力、自制力的教育;注重子女自觉行动、自有主张的教育;注重子女能适应环境的教育;注重发现自我生存价值的教育;注重孩子取

4、得好成绩和获得学历的教育。日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有着较明确的区别,即孩子的日常生活行为及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主要靠家庭,而学习则主要依赖学校等教育机构。以下是日本家庭教育的四“重”特色。,日本家庭教育的特点,智慧,重礼仪、道德教育 “道德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有人曾经评论日本青年具有四无倾向:无责任,无气魄,无感动,无关心。日本人深切地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非常重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比如,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离家回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日本孩子的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培养孩子的体贴、感动之心贯穿

5、在日常生活中,父亲和母亲的生活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此,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力图改变着自己。有人认为,日本孩子最大的好习惯是“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确,在日本,“不给别人添麻烦”是父母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日本家庭教育的特点,智慧,重挫折教育 日本孩子受点委屈、挫折,家长不会马上去帮他们,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孩子两岁之前,家长会教他们学会“等待”;两岁之后,就会教他们学会“忍耐”。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忍耐不是消极的忍耐,而是孩子根据自己的意志所做的积极的忍耐。在日本,人们信奉这样的信念:只有让儿童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而不是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才能培养儿童克服困

6、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为了形成儿童坚韧和顽强的品质,日本人非常重视对儿童进行忍耐的教育,并且将其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日本,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没有成人带领的情况下,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自救活动。日本家长让孩子冬季也穿短装,其外在原因是培养孩子的耐寒能力,而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培养孩子的另一素质意志力。他们把这看作是一个人能否正确履行其生活职责的必备条件。日本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冷水浴实际上注重的也是意志力的磨练,志荆卜只是追求健美。冬天的短裙短裤、统一样式的书包乃至过马路的整齐队形,这些看上去的一件件小事实际上都是在塑造孩

7、子的意志力。,日本家庭教育的特点,智慧,重自立、自信教育 日本家庭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吃饭前后的洗菜、烧饭、刷碗;让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等等。他们认为孩子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能帮助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制能力、动手能力及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品质。所以,日本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都比较强。家长不大干涉孩子的时装打扮,比如孩子染发,染成金色、茶色、红色、白色和银白色,各种各样都翱化妆是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课外作业”,家庭基本默许他们的这些时髦之举。,日本家庭教育的特点,智慧,重创新教育 过去

8、,日本通过应试教学”所培养的“模仿型”人才长于记忆而缺乏理论思维,善于模仿而短于创造发明。这种模仿型人才对引进消化外来科技还是可以的,而当日本科技战略转向独立自主的科技开发及理论基础研究时,就难以应付了。日本的有志之士要求教育革除“应试教学”的弊端,向培养“创造型”人才方向发展。,日本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智慧,在儒家思想教育中, 女性在家扮演着相夫教子的角色,男性则主要在外边干事业、挣钱养家。 日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般女性都是在家做家庭主妇,虽然现代社会受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也有很多女性走出家门,在社会上承担一定的工作,但教育孩子的任务仍然由她们全部负责。男性在思想上几乎就没有教育孩子的概

9、念。其次,日本社会发展速度快,竞争激烈,压力过大。 男性也基本上没有时间和孩子相处,更不用说系统地教育、影响他们了。据日本国立女性教育会馆平成 16 年度、17 年度 (即2004 年度、2005 年度)关于家庭教育国际比较调查报告书显示,在日本做父亲的每天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平均只有 31 小时,而美国为 46 小时,法国为 38 小时。,日本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智慧,根据日本内阁府平成 12 年和平成 18 年关于青少年生活、意识基本调查对比结果来看,拥有 9 至 14 岁孩子的父亲每天与孩子接触的时间为 4 个小时或 3 个小时左右的减少,2 个小时、1 个小时左右的增加,并且 30 分钟、

10、15 分钟左右的大大减少, 而几乎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度过的大大增加。 特别是在平成 18 年(2006 年),平常和孩子几乎没时间接触的父亲竟然占到 233。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坚强、大胆、果断、自信、豪爽、大方等女性不具备的个性特征。 他们在形成孩子的世界观、处世态度等方面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尤其对男孩的角色习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日本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智慧,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 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在日本做父亲的在家时间过短, 与孩子接触过少,对孩子

11、的未来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而且常和母亲在一起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 容易产生恋母情结。这是日本家庭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过渡页,和他们一起玩耍 高桥博史是位兽医,有两个儿子。一天傍晚,高桥夫妇在家中将洗涤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倒在大澡盆里,然后让两个儿子站到澡盆中间,再用纱布将呼啦圈缠起来套住孩子。就在夫妻俩一起慢慢抬起呼啦圈的一瞬间,夕阳下出现了一个犹如彩虹般绚烂的大泡泡,将孩子整个围在了里面! 欢呼雀跃的兄弟二人,马上将邻居家的小朋友全都请到家里来,不知疲倦地一直玩到天黑。在这个实验里,高桥夫妇让孩子们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以及在配泡泡水时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不过,高桥博

12、史说:“不必马上让他们学会这些知识。只要(父母)能和他们一起玩耍,孩子们自然会产生兴趣。有多大投入,就会有多大收获,即使这些实验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来说,却有相当大的帮助。”,学习给爸爸写信 日本父母还十分注意培养与孩子的互信关系,并通过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写能 力大石寿美惠的大女儿明子,今年只有8岁,但她的书面表达能力却十分惊人,原因是她从幼儿园时起就开始记“亲子日记”。 大石说:“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纯属无心插柳。当初让她记日记,只是为了让她跟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才回家的爸爸交流感情。明子的父亲每次都用红色的笔给明子写回信。” 大石说,一开始,明子只会写诸

13、如“爸爸不要再抽烟啦”这样很简单的句子。但久而久之,明子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时,就能给爸爸写满满一张纸的信了。明子和爸爸近两年的“亲子日记”,竟有14本之多。 大石说,她的两个女儿“性格各异,应该因材施教,但都要100%地投入”。的确,正如日本知名教育学者、作家亲野智所言:“父母的投入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家庭实验室” 现在,日本学校里理科课时有所减少,令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而小学课本中那些有趣的实验,又往往会成为一些名牌中学的入学考试题目。怎么办呢? 为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日本作家高桥秀树干脆建了个“家庭实验室”,他经常在家中带着儿子一起做实验。父子俩拆过自行车,安装过小马达,每

14、一次实验成功,他们都会无比兴奋。父子俩还曾按照儿子的课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先加热烧瓶,等烧瓶里的水沸腾后盖上盖子,然后将烧瓶底部浸入冷水中,一俟烧瓶里的水停止沸腾就马上用冷水从烧瓶顶上浇下来,看看烧瓶里的水会出现什么情况。 课本里附有解释的正确答案是:水会再次沸腾。在试验中,当水再次沸腾的瞬间,高桥秀树看到了儿子脸上又惊又喜的表情。,试着让孩子当家 家住静冈县藤枝市的大石寿美惠,小时候是远近闻名的“捉虫女王”,她一天最多曾捉过101只蝉。现在,她又将这门“技艺”传授给了小女儿小香。小香刚上小学一年级,但她不但能应付各种各样的昆虫,连捉蛇都不在话下。她可以轻而易举地叫出各种昆虫的名字,甚至还能分

15、辨出它们的年龄。学校的生活课上,小香成了当之无愧的“小昆虫学家”和“小英雄”。 实际上,只要父母教育得法,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社会科学的兴趣。 今年暑假期间,川崎市的佑雁女士让正在读小学6年级的儿子负责准备一周的午饭,而且还要负责采购。佑雁事先规定好最多能花多少钱,并要求儿子只购买“国产食材”。 结果,佑雁的儿子在采购中发现,国产食品和进口食品价格大不相同。在父母帮助下,佑雁的儿子就此进行了“调查”,从而了解了不少进出口贸易知识。,学习自立 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 包括吃饭前后的洗菜、烧饭, 刷碗; 让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及身边的东西。认为孩子常做力所能

16、及的家务事, 能帮助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制能力、动手能力及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品质。在日本, 乘火车、轮船旅游时, 常常发现跟随父母旅游的日本孩子, 不论年龄大小, 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个小背包, 包里装着自己的生活用品。日本父母认为, 孩子的东西, 理应由他们自己背, 哪怕是象征性的, 对于养成孩子自理、自立、自主的品质很有好处。日本教育孩子的名言是: 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 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 都要在校外参加劳动挣钱。日本教育学家认为, 在家庭教育中, 学生做家务劳动是应尽的义务, 孩子干活要付钱是对家庭关系的扭曲, 家长因孩子学习成绩好而赏钱是一种贿赂。日本的家长认为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因此, 他们还注重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日本家长会在孩子 4岁的时候给孩子 3000 日元, 让孩子一个人进入商业街, 去寻找和购买三样指定的物品,并限时三分钟返回。,锻造毅力 在户外, 除了注意孩子的安全, 他们不会怕这怕那。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