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卷(含答案江苏)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90015151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卷(含答案江苏)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卷(含答案江苏)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卷(含答案江苏)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卷(含答案江苏)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卷(含答案江苏)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卷(含答案江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卷(含答案江苏)(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卷(含答案江苏扬州中) 高一语文2019.5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对天下属性的认定决定了他们对天下的态度。道家及阴阳家认为,世界本然的状态是最好的状态,所以他们的天下体系是一种自然性的审美体系。儒家则认为,要想使人及其栖居的世界成为美好世界,必须诉诸圣王之治和人文教化。换言之,儒家的天下观不是人对世界本然样态的无条件接受,而是来自自然向人文的生成。周易?贲卦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种“天文”与“人文”的分野,也是先秦道家、阴阳家与儒家天下

2、观的差异所在。礼记?礼运讲:“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正是讲儒家的天下建基于人道并对其进行人文(审美)再造的特性。儒家述史模式下的圣王语系体现的是人文再造的过程。在中国传统儒家的述史模式中,人对天下的人文再造,古圣先王具有率先垂范的意义。比如在易传?系辞下设定的上古圣王谱系中,伏羲氏是人文始祖,他象天法地,制作八卦,将无序的自然图式化。此后,神农氏接照八卦图式制作器具,他的贡献在于将伏義氏对于天下的观念设计付诸实践,将自然世界改造成人工世界。以此为背景,“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这是以着装作为人兽区别的标志,以服饰差异对人类群体进行职业、等级划分。据此可以看到,从伏羲氏、神农氏

3、到黄帝、尧、舜,体现出中国社会从自然到人工、再到文明的有序进程。如果我们认同儒家以文明为美的价值观,那么这一进程也必然是向美生成的过程。所谓儒家的天下体系,则必然是以人文之美彰显价值的体系。按照这一圣王谱系,黄帝、尧、舜之后的接续者是周公,他一方面通过制礼作乐使中国远古人文命脉制度化,另一方面则开启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礼乐传统。至此,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命题,则被具体化为以礼乐重塑一个美好世界的问题。儒家崇尚“礼乐”之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人文实践。由于有预在的人文价值观和礼乐制度作为先导,儒家所讲的天下,不是它“原本是什么”,而是“应该是什么”;不是自然世界,而是人文世界。相关的人文实践

4、,则首先是以中邦、四海、九夷、八蛮规划为天下勾勒轮廓,然后是圣王“治天下”“教天下”以及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种种努力。接照儒家的规划,这种努力主要分为四种,即礼、乐、刑、政。但是在礼乐刑政之间,礼和乐具有优先性。中国社会自西周始,就建立了体系化的礼乐教育制度,一种基于礼乐人文教化的天下格局也就自然形成。到战国时代的思孟学派,将礼乐内化,从心性的深度重建人与天下的关联。如礼记?大学:“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样,个体心性的诚敬,就成为士人最终通达天下责任的起点。孔子之后,儒家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这种被人道限定的礼乐补天道,从而赋予它更完备

5、的形式。它在内在心性与外在天地之间拉开一个张力空间,使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一个上通下达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之内,它一方面化自然为人工,化禽兽为人类,化蛮夷为华夏,化野蛮为文明,体现了可贵的实践品格;另一方面,它强调“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礼记?乐记),则为礼乐化天下的实现提供了高远的目标,甚至使其成为永远的待完成状态。就此而言,儒家为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注入了有为精神和理想主义格调,使相关的人文和审美之思超越了认知,成为一种为人而在的价值。(刘成纪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原载新华文摘2018年第22期,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6、()A.儒家的天下观强调自然向人文的生成,与道家及阴阳家的自然性的审美体系不同。B.神农氏将伏義氏对于天下的观念设计付诸实践,体现出中国社会从自然到人工、再到文明的有序进程。C.儒家的人文实践以其预在的人文价值观和礼乐制度为先导,首先是为天下勾勒轮廓,然后要求圣王和士人做出种种努力。D.思孟学派将礼乐内化,从心性的深度重建人与天下的关联,这种个体心性的诚敬,成为士人通达天下责任的起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儒家与道家、阴阳家的天下观的差异比较,进而提出观点。B.文章以易传设定的上古圣王谱系为例,说明了伏羲、黄帝等古圣先王在儒家“人对天下的人文再造”

7、中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C.在论证儒家“礼乐”之美影响其人文实践的过程中,作者运用引言和类比论证的手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D.文章论证严密,分析说理既层层深入,又呈现出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家及阴阳家认为本然的自然性的状态是最好的状态,但他们也未否定儒家“由自然向人文”的天下观。B.通过周公对礼乐传统的努力之后,“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终被具体化为以礼乐重塑一个美好世界的问题。C.在礼乐刑政之间,礼和乐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士人最终通达天下责任的起点。D.儒家为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注入了有为精神和理想主义格调,彰显出一种为人而在的价值,通过人为

8、努力,礼乐化天下的最终目标必将实现。(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火眼金睛侯发山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一般杂技演员都有绝招,否则,难以在这个行当里混,一招鲜,吃遍天嘛。可能大家都看过“口中喷火”的杂技,演员嘴里能喷出长长的火龙,或一团一团的火球。大高早就不玩这个了。按他的说法,这个是初级的,他玩的是眼中喷火,两股火苗从眼睛里喷出,像两条火蛇一样,而且,不是直线飞射,带拐弯的,像是舞蹈着的火龙。想想就很精彩,刺激。当初,这个杂技没名字,传得久了,大家就叫它“火眼金睛”。大高有个徒弟叫阿三。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搬搬道具。阿三

9、一直想学习“火眼金睛”,这也是他当初拜大高为师的原因,大高没有答应。问的次数多了,大高就告诉阿三,说眼里喷火是所有火术表演中最危险的,演员必须具有高超的技艺,竭尽所能去保证自身和周围观众的安全。因为表演过程需要火焰、易燃物和有毒燃料的参与,一不小心非死即伤。这话说得语重心长,阿三却不以为然,以为大高自私,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跟老辈子那些师傅一样,都要留一手。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阿三耳濡目染,加上偷偷观看师傅练习,也学得八九不离十。私下里,阿三瞒着师傅训练。阿三练习的时候,没有使用燃料,他倒不是怕危险,怕被师傅发现,就用水来替代燃料练习,练习的重点是如何控制喷射的方向和连贯性。这天,

10、阿三的老父亲老树来看望阿三。阿三正在配燃料(这个配方大高倒没有隐瞒,每次表演都安排阿三配制),当晚有一场表演,阿三不敢怠慢。老树看到地上滚落的空酒瓶,顺嘴问道:“用酒代替燃料?咋不用汽油和酒精呢?”阿三说:“师傅说过,汽油和酒精是最危险的,千万不能使用,一不小心就会烧伤演员。”老树问阿三:“你还没学会火眼金睛?”阿三哀怨地说:“师傅不教我。”老树叹口气,好久,才恨恨地说:“当年我送你到这里,就是为了学习这个独门绝技。”阿三说:“我偷偷学着呢。”“阿三,阿三。”前台大高在喊。“来了,师傅!”阿三应答着出去了。大高说:“阿三,今天晚上你表演火眼金睛。”“师傅,我,我”阿三有点不自然,莫非师傅知道自

11、己偷学的事儿?大高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拍了拍阿三的肩膀,说:“今天不是你老父亲来了吗?你就好好给他老人家表演一番,我知道你能行的。不慌张,我给你当助手。”“师傅”阿三的不自然很快被感动代替。接下来,大高就给阿三讲解了几个要点,然后鼓励他上台表演。就这样,阿三几个跟头的热身之后,开始正式表演“火眼金睛”。没想到,两股火苗刚从阿三的眼里喷出,只听阿三“啊”地惨叫一声倒在地上,不停地在大桌上翻滚阿三的两只眼睛着火了!大高明白过来后急忙扑火。后来,阿三被送往医院,性命无忧,两只眼睛给烧毁了。阿三的父亲老树要到官府告大高。大高求情道:“阿三残废了,今后怎么生活?不如让他跟着我,我保证一辈子照顾他,并教他

12、几个能够养活自己的杂技。”老树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后来,师傅两人无意中说起那次意外。大高说,那次燃料被人更换,添加了汽油。阿三大吃一惊,气愤地说:“师傅,果真如此?您怎么不报官啊?”“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大高说罢,长叹一声。其实,大高已经猜测到,那次从中做手脚的是阿三的父亲老树,害怕自己吃官司,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大高知道,一旦猜测被证实,老树的牢狱之灾是免不掉的。阿三呢?他如何接受这个现实?所以,大高没有报官。有一次回家,阿三跟父亲老树说起这事。老树默了半天,才说:“阿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你要好好待你的师傅!”阿三懵懂地点了点头,感觉这天父亲跟往常不一样,有点怪怪的。不过,自从阿三

13、的眼睛失明后,大高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以至于到了今天,这门杂技也就失传了。 (节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6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叙事巧妙,开篇入题,简单的一句“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B“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搬搬道具”,既暗示了阿三没学到“火眼金睛”绝技的原因,也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C大高认为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所以他虽然怀疑老树在燃料中做了手脚,却只好无奈地做出了不报官,自己一辈子照顾阿三的选择。D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巧用俗语,朴实无华而又极富表现力

14、,像文中的“一招鲜,吃遍天”“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读来自然亲切。5小说开头描写杂技“火眼金睛”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6自从阿三的眼睛失明后,大高为什么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猪年大年初一当天,8部电影集体上映,当日票房超14亿元,创国内单日票房新高。如今,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科幻”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主题词。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初步统计,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上映5天,成为领跑春节档的票房“黑马”。而充满科幻元素的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紧

15、随其后。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很多影城春节期间日均上座率增长十分明显。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有超过1.1亿人次到电影院观影,全国电影票房超过50亿元。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说,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 (摘编自于佳欣变化中彰显中国发展活力透视过年方式之变,2019年2月11日新华网)材料二:流浪地球票房已超30亿,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展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中国电影开始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认为:“中国电影历史题材多、现实题材正在崛起,但未来题材一直未有突破。流浪地球横空出世,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与好莱坞不同的是,中国科幻是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带着家园流浪,这样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认为,该片充满着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情结,又透视出家国情怀。流浪地球的热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