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凝固导学提纲(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89996562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凝固导学提纲(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凝固导学提纲(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凝固导学提纲(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凝固导学提纲(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熔化凝固导学提纲(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是什么? 2理解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区别?实验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有什么条件?3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有什么物理意义?【重点难点】重点:实验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难点: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 (阅读课本53-56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随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 、 、 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称为物态变化。2、冰变成水:物体由态变为 态,这种现象叫做 ,需要 (吸热/放热); 相反水结成冰,物体由 态变为 态,这种现象叫做 ,需要 。(吸热、放热) 3、根据各种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将固体分为 和 ,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相同), 冰的熔点是_,水的凝固点是_。二、深入学习1、实验探究:探究海波在熔化前后的温度变化规律按照课本P54的实验方案进行,并记录实验数据时间/min1 234567891011温度/3640444848484848485052物质状态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液态(2)在图甲中绘制出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图甲 图乙 (3)分析总结海波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温度变化特点和物态变化特点(4)对比图甲和图乙,分析思考: 固体可以分为_和_,晶体有固定的_,而非晶体_。晶体熔化的

3、条件是_,晶体熔化的特点是: 2、合作思考 (1)根据绘制的晶体熔化图像分析,你认为晶体凝固的图像是什么?(请作出晶体凝固图像)晶体凝固的条件是什么?晶体凝固的特点是什么?(2)生活中利用熔化和凝固的实例有哪些?三、迁移运用1.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1)物质从_态变成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态,在-120时是_态.(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热.(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时会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2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A岩石的风化 B

4、盐块在水中化开 C铁块化成铁水 D泥沙加水变为泥浆 3、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4、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是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状态,BC段是个_过程,物质处于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CD段物质处于_状态问题记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

5、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不如因而厚遇之遇:招待,款待B臣请就汤镬就:受,接受C间至赵矣间:小路D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或:有的人【解析】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B.C.D.【解析】D项都是介词,因为。A项,副词,就/连词,却;B项,连词,表并列

6、或转折/连词,表承接;C项,结构助词,的/代词,这个事。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一项是(A)A足智多谋,勇敢无畏B足智多谋,儒雅有度C勇敢坚强,不屈不挠D善于言辞,足智多谋【解析】该段文字主要突出蔺相如有勇有谋。4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秦王“设九宾礼于廷”接见蔺相如时,蔺相如已经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B蔺相如认为秦国只要先割让十五座城池给赵国就肯定能得到和氏璧。C秦王身边的大臣认为只要杀掉蔺相如就能得到赵国的和氏璧。D秦王认为杀掉蔺相如,不仅得不到和氏璧,而且断绝了秦国和赵国的友好关系。【解析】C项,无中生有,不合文意。5翻译下面的句子。(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文:

7、我确实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译文:最后,(秦王)在朝堂上(设九宾之礼)接见相如,行完大礼才让他回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为羞。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与比,哪一个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通过、经由。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相与:互相支持。【解析】“相与”在这里应解释为“彼此”。7下列对“之”和“而”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解析】代词,我,代词,代这种情况,表转折,表顺承。8蔺相如是如何说服舍人的?他退让的原因是什么?“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答:相如采用比较法来说明道理。“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相如的启发式提问,自然得出廉颇不如秦王的结论。然后,从国家利益的高度说明将相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相如对廉颇的忍让,是出于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目的。【解析】抓住文中几个关键的语句,如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中进行概括提炼。9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文:我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因为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呀。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