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乡村社会学》 2019-2020 期末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kk****y 文档编号:89989551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乡村社会学》 2019-2020 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乡村社会学》 2019-2020 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乡村社会学》 2019-2020 期末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乡村社会学》 2019-2020 期末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乡村社会学》 2019-2020 期末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乡村社会学 2019-2020 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 每题 2 分,总计 3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B) 。A 社会分化 B 社会分层C 社会分工 D 社会阶级2 乡村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有许多成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D) 。A 自然环境 B 经济基础C 政治条件 D 生产力水平3 系统地提出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新人口论的作者是 (B ) 。A 费孝通 B 马寅初C 雷洁琼 D

2、 袁方4 在我国最早的乡村社会学研究的标志是 (A ) 。A 中国乡村生活一一个社会学的研究B 华南乡村生活C 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D 乡村社会学5 在实际研究乡村并作出理论性总结,对我国乡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 (D )A 杨开道 B 李景汉C 吴文藻 D 费孝通6 在乡村尽管人们有多种方式获得维持自己生存的物质产品,但最主要的谋生手段是 (B )A 副业 B 农业C 乡镇企业 D 进城务工7 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更具有 (D ) 。A 自然性 B 直接性C 互动性 D 社会性8 目前在我国乡村,干扰乡村基层政权最主要的是 (B) 。 A 家庭 B 家族C 邻里 D

3、 民问会社9 社区与社会相比,二者的关系是 (B) 。A 社区外延大于社会 B 社区外延小于社会C 二者含义相同 D 不可比较10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C )A 过度城市化 B 郊区化C 逆城市化 D 城乡融合11 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 C ) 。A 社会文化 B 社会道德C 社会规范 D 法律12 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A) 。A 道德 B 习俗C 社会舆论 D 宗教13 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稳定器”,是指其 (A ) 。A 政治功能 B 经济功能C 民生功能 D 社会进步14 在生产方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B

4、) 。A 生产关系 B 生产力C 经济基 D 上层建筑15 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C ) 。A 传统发展战略 B 基本需求战略C 可持续发展战略 D 跨越式发展战略二、多项选择题 ( 每题 3 分,总计 15 分。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6 学习乡村社会学的意义有 ( ) 。A 为科学规划乡村发展服务 B 为制定乡村规章服务C 为推进乡村物质文明服务 D 为推进城市物质文明服务E 为推进乡村精神文明服务17 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有 ( ) 。A 规模小 B 非正式控制C 面对面

5、交往 D 成员有多种角色E 满足需求为首位18 村落社区聚村而居的原因是 ( )A 便于互相帮助 B 便于生产C 寻求安全 D 家族影响E 便于联姻19 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是 ( )A 环境意识差 B 执法不严C 认识有误 D 急功近利E 人口压力大20 我国乡村现代化建设的迫切任务有 ( )A 发展经济 B 城镇化C 加快民主建设 D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E 整治社会治安三、配伍题 ( 每题 2 分,总计 10 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21 乡村社会学: ( )22 社会群体: ( )23 社区: ( )24 社会控制: ( )25 社会现代化: ( ) ”A 是指由

6、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B 是指研究以农业或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们组成的乡村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C 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成了固定的社会关系,而具有社会关系的人们进行共同活动的社会体。D 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E 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和约束的过程。四、简答题 ( 总计 25 分 )26 乡村居民社会化的内容。 (8 分 )27. 社会分层的标准。( 9 分)28. 社会保障的功能。

7、 (8 分 )五、论述题 (20 分 )29. 简述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特点,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村民委员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乡村社会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二、多项选择题 ( 每题 3 分,总计 15 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6 ACE 17 ABCI)E 18 ACD 19 DE 20 ABCD三、配伍题 ( 每题 2 分。总计 10 分 )21 乡村社会学: B 是指研究以农业或相关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们组成的乡村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22 社会群体: C 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结成了固定的社会关系,而具有社会关系的人们进行共同活动的社会体。23 社区: A 是

8、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生活共同体。24 社会控制: E 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和约束的过程。25 社会现代化: D 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四、简答题 ( 总计 25 分 )26 参考答案:(1) 教导生活技能和谋生手段。前者指直接运用物质资料以维持自己生命的能力和方法。后者则指获取自己生存所需物质资料的能力,即通过劳动而获取物质生活条件的方法和手段。 (2 分 )(2) 学习社会规范。一个人要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学习这些

9、先于自己而存在的行为规范,社会也有责任教导人们习得社会规范,以实现社会秩序与和谐。 (2 分 )(3) 确定人生目标。人生目标不是生来就有的 ! ;而是上一代和社会教育的结果。它是家庭和社会有意识的教育和引导、社会文化的熏陶及个人人生经验较长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分 )(4) 培养社会角色。个人社会化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这也是个人社会的目标。 (2 分 )27 参考答案:第一,收入。收入与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习惯、安全感和积极性有着密切关系,收入差距对社会安定也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2 分 )第二,职业。职业地位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社会地位,是个人进行社会活动的

10、主要场所。职业环境、职业声望、职业活动的范围与性质等等不仅影响着在职人员的社会表现,同时影响着社会流动的方向。 (2 分 )第三,教育程度。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人的能力、知识、技术、趣味、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婚姻生育意愿、修养程度等。 (2 分 )第四,权力。权力大小决定着一个人在群体和社会中向别人施加影响的能力,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 (2 分 )此外,像家庭背景、居住区位等也可以作为分层的标准。 (1 分 )28 参考答案:其一,政治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对社会秩序、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的影响。 (2 分 )其二,经济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对社会的经济活动、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 分 )其三,民生功能

11、是指它对公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2 分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达到社会进步的手段和表现。社会进步是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增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态和过程。 (2 分 )五、论述题 (20 分 )29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3 分 )其具有群众性、自治性、基层性、地域性、广泛性等特点。 (2 分 )存在的问题:(1) 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村党支部是村民委员会工作的领导核心。一是某些村党支部成员对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不积极支持村民委员会依法充分行使职权,甚至在

12、一定程度上包办了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二是某些村民委员会成员过分强调自治权,不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甚至与村党支部之间存在着突出的矛盾。 (5 分 )(2) 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乡镇人民政府有责任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工作,这种指导、支持和帮助,一是表现为保证村委会的决议、决定及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表现为指导和帮助村委会搞好选举和组织建设;三是表现为指导、支持和帮助村委会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行使其职权。另一方面,村民委员会又要积极主动地寻求乡镇政府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努力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某些乡镇政府领导人把村委会当作是自己的“手”和“腿”,不尊重和维护村民委员会的自治地位,自觉不自觉地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试图把村委会变成政府的“派出机构”,甚至不时发生乡镇政府领导人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委会成员的现象。 (5 分 )联系实际 ( 略 )(5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