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损伤与修复,主要的酶与途径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84657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损伤与修复,主要的酶与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na损伤与修复,主要的酶与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na损伤与修复,主要的酶与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na损伤与修复,主要的酶与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na损伤与修复,主要的酶与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na损伤与修复,主要的酶与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损伤与修复,主要的酶与途径(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NA损伤与修复,主要的酶与途径感慨:关于DNA修复:在细胞中能进行修复的生物大分子只有DNA,反映了DNA对生命的重要性。DNA分子的变化并不是全部都能被修复成原样的,正因为如此生物才会有变异、有进化。DNA损伤的原因:a) 自发性损伤(1)DNA复制中的错误(2)DNA的自发性化学变化碱基的异构互变DNA中的4种碱基各自的异构体间都可以自发地相互变化(例如烯醇式与酮式碱基间的互变),使碱基配对间的氢键改变,可使腺嘌呤能配上胞嘧啶、胸腺嘧啶能配上鸟嘌呤等,如果这些配对发生在DNA复制时,就会造成子代DNA序列与亲代DNA不同的错误性损伤。碱基的脱氨基作用碱基的环外氨基有时会自发脱落,从而胞嘧

2、啶会变成尿嘧啶、腺嘌呤会变成次黄嘌呤(H)、鸟嘌呤会变成黄嘌呤(X)等,遇到复制时,U与A配对、H和X都与C配对就会导致子代DNA序列的错误变化。脱嘌呤与脱嘧啶自发的水解可使嘌呤和嘧啶从DNA链的核糖磷酸骨架上脱落下来。碱基的缺失位点碱基修饰与链断裂细胞呼吸的副产物O2、H2O2等会造成DNA损伤,能产生胸腺嘧啶乙二醇、羟甲基尿嘧啶等碱基修饰物,还可能引起DNA单链断裂等损伤。此外,体内还可以发生DNA的甲基化,结构的其他变化等,这些损伤的积累可能导致老化。甲基化b) 环境因素引发的损伤(1) 物理因素:DNA受到大剂量紫外线照射时,形成二聚体 电离辐射损伤DNA 有直接和间接的效应,直接效应

3、是DNA直接吸收射线能量而遭损伤,间接效应是指DNA周围其他分子(主要是水分子)吸收射线能量产生具有很高反应活性的自由基进而损伤DNA。电离辐射可导致DNA分子的多种变化:DNA链断裂、DNA链蛋白质的交联、脱氧核糖分解、产生OH自由基,导致碱基变化。 (2) 化学因素:烷化剂引起DNA损伤n 碱基烷基化: GC ATn 碱基脱落: 甲基磺酸甲酯可使鸟嘌呤7N烷基化,活化糖苷键,连接碱基与五碳糖间的共价键变弱,容易折断缺失碱基,造成脱嘌呤作用。n DNA断链: 磷酸二酯键上的氧被烷基化n DNA链交联碱基类似物、修饰剂对DNA的改变 5-BrdU(5溴尿嘧啶)(酮式-A; 烯醇式-G) 亚硝酸

4、盐氧化脱氨 (CU) 羟胺脱甲基 (TC) 黄曲霉素B (攻击碱基)DNA损伤的后果DNA修复1) 直接修复 在 DNA 5-P 端和 3-OH端未受损害的情况下,连接酶(ligase lgez)能够直接修复DNA的断裂口。 DNA紫外线损伤的光复合酶(photolyase,又称光解酶)直接修复 烷基化碱基的直接修复大肠杆菌的Ada酶(腺苷酸脱氨酶),可修复甲基化的碱基和甲基化的磷酸二酯键。2) 错配修复系统 (MRS:Mismatch Repair System) 识别标志:-甲基腺嘌呤()的甲基化在DNA中,天然的甲基化碱基有两种:-甲基腺嘌呤()和5-甲基胞嘧啶。后者与识别无关。 组成:

5、DNA腺嘌呤甲基化酶(甲基化酶) DNA polymerase 填补单链 DNA 缺口 Helicase SSB 外切核酸酶 (和) 连接酶 MCE (mismatch correct enzyme) MCE 有三个亚基:mut H, L, S,作用分别为 修复流程:3) 重组修复4) 碱基切除修复5) 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njukltad excision repair, NER)l 体内识别 DNA 损伤最多的修复通路。l 主要修复扭曲双螺旋结构的 DNA 损伤以及阻断基因转录。l 不识别任何特殊的碱基损失,而是识别双螺旋形状的改变。l 主要过程损伤识别-蛋白复合体结合到损

6、伤位点-在错配位点上下游几个碱基的位置上(上游5端和下游3端)将DNA链切开-将两个切口间的寡核苷酸序列清除-DNA聚合酶合成新的片段填补gap-连接酶将新合成片段与原DNA链连接起来 l 关键蛋白:大肠杆菌中, UvrA、UvrB、UvrCuvrA是ATP水解酶,同时也是损伤部位的识别蛋白质。它与UvrB形成AZBI复合物,结合到损伤部位,然后解开双螺旋并造成UvrB的构象变化,使其与损伤部位结合得更牢固。之后UvrA释放,UvrC结合到U-端的磷酸二醋键。然后在UvrD作用下释放UvrC与切下的寡聚核昔酸,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I对DNA缺口进行添补。SOS应答(SOS Response)

7、的概念、网络,促发因素SOS由来:SOS是英文“Save Our Soul”(拯救我们的灵魂)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后转借用于海事危难时所发出的三长两短的呼救信号。SOS应答引申到生物学领域,指生物细胞对严重危及生存环境所作出的一种生理反应,同时,也是细胞在严重危及生存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生理状态。细菌染色体DNA的大量损失可以诱导相距很远的基因表达,即所谓SOS应答。许多被诱导的基因表达产物参与了DNA修复并诱发突变。关键的调控因子是RecA蛋白和LexA阻抑物。原核生物:当细胞内出现过长的单链DNA(ssDNA)时,细胞内的RecA(最早发现的参与大肠杆菌同源重组的蛋白)与之形成一种特

8、殊的RecA-ssDNA复合体。RecA拥有蛋白水解活性,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蛋白水解酶。它可以对一种被用作五十几种基因转录的阻遏物(Repressor) 的LexA蛋白质进行相互作用,促进LexA的自切割反应,以解除LexA蛋白对基因转录的阻遏效应。在所发现的受LexA阻遏的基因中,很多是负责DNA损伤修复(包括切除修复和同源重组修复)的蛋白质组分。真核生物:SOS-like Response(类SOS应答),其中关键蛋白之一是P53。DNA损伤修复的层次l 单碱基损伤、单链断裂时靠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错配修复等机制修复l 复杂损伤靠重组修复、sos修复完成,为不精确修复,易产生突变l 损伤不可修复时,细胞凋亡DNA损伤修复障碍与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