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三角形总复习(解析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84259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三角形总复习(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三角形总复习(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三角形总复习(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三角形总复习(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三角形总复习(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三角形总复习(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三角形总复习(解析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中考数学考点总动员系列考点十四:三角形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三角形 1、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证明线段不等关系。3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二、全等三角形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来源:学科网ZXXK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

4、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名师点睛典例分类考点典例一、三角形中位线【例2】(2014河北)如图,ABC中,D,E分别上边AB,AC的中点,若DE=2,则BC=( )A、2 B、3 C、4 D、5【答案】C.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中位线是三角形中的一条

5、重要线段,由于它的性质与线段的中点及平行线紧密相连,因此,它在几何图形的计算及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举一反三】1(2015湖北衡阳,18题,3分)如图所示,小明为了测量学校里一池塘的宽度AB,选取可以直达A、B两点的点O 处,再分别取OA、OB的中点M、N,量得MN20m,则池塘的宽度AB为 m【答案】40考点: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考点典例二、等腰三角形【例2】(2015湖北衡阳,7题,3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11 B16 C17 D16或17【答案】D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情况讨论的数学思想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于底和腰不等

6、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边是底哪边是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举一反三】(2015湖北荆门,5题,3分)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8或10 B8 C10 D6或1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2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2、4,2+2=4,不能组成三角形,2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4、4,能组成三角形,周长=2+4+4=10,综上所述,它的周长是10故选C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三角形三边关系;3分类讨论考点典例三、全等三角形【例3】如图,ABC和DEF中,AB=DE、角B=DEF,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无法证

7、明ABCDEF( )AACDF BA=D CAC=DF DACB=F【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AB=DE,B=DEF,添加ACDF,得出ACB=F,即可证明ABCDEF,故A、D都正确;添加A=D,根据ASA,可证明ABCDEF,故B都正确;添加AC=DF时,没有SSA定理,不能证明ABCDEF,故C都不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还有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举一反三】(2015.重庆市A卷,第20题,7分)如图,在ABD和FEC中,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AB=FE,BC

8、=DE,B=E。求证:ADB=FCE.20题图【答案】证明见解析.考点: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考点典例四、相似三角形【例4】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BC上的点,且DEAC,若SBDE:SCDE=1:4,则SBDE:SACD=()A1:16 B1:18 C1:20 D1:24【答案】C【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熟记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用BDE的面积表示出ABC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1. (2015.天津市,第16题,3分)如图,在ABC中,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 若A

9、D =3,DB =2,BC =6,则DE的长为.【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由DEBC可得ADE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解得.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2015黑龙江哈尔滨)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在BA的延长线上,点F在BC的延长线上,连接EF,分别交AD、CD于点G,H,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C考点:三角形相似的应用.考点典例五、位似三角形【例5】ABC与ABC是位似图形,且ABC与ABC的位似比是1:2,已知ABC的面积是3,则ABC的面积是( )A3 B6 C9 D12【答案】D【解析】考点:位似变换的性质【点

10、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位似图形的性质,利用位似图形的面积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得出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1.(2015辽宁营口)如图,ABE和CDE是以点E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已知点A(3,4),点C(2,2),点D(3,1),则点D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 ). A(4,2) B(4,1) C(5,2) D(5,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别过C,D,A,B,做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是F,H,K;因为A,D的横坐标相同,所以D在AH上,E(1,0),C(2,2),A(3,4),D(3,1),EF=1,FH=1;CFAHBK,CDAB,DHBK,EH=2,DH=1,EK=4,BK=2,OK=5,B

11、(5,2),故选C.考点:1.位似性质;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2.(2015宜宾)如图,OAB与OCD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似比为1:2,OCD=90,CO=CD若B(1,0),则点C的坐标为()A(1,2) B(1,1) C(,) D(2,1)【答案】B考点:1位似变换;2坐标与图形性质考点典例六:直角三角形【例6】(2015湖南长沙)如图,为测量一颗与地面垂直的树OA的高度,在距离树的底端30米的B处,测得树顶A的仰角ABO为,则树OA的高度为( )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BO=30,tanABO=,则AO=BOtanABO=30tan.考点:三角函数的应

12、用.【点睛】本题可以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为对边比斜边,余弦为邻边比斜边,正切为对边比边【举一反三】1.(2015辽宁大连)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则BC的长为( )A.-1 B.+1 C.-1 D.+1【答案】D考点:解直角三角形.2.(2015湖北荆门,11题,3分)如图,在ABC中,BAC=Rt,AB=AC,点D为边AC的中点,DEBC于点E,连接BD,则tanDBC的值为()来源:Z。xx。k.ComA B C D【答案】A【解析】考点:1解直角三角形;2等腰直角三角形课时作业能力提升1、 选择题1.(

13、2015湖南长沙)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经过一个顶点作对边所在的直线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根据定义可得A是作BC边上的高,C是作AB边上的高,D是作AC边上的高.考点:三角形高线的作法2.(2015.山东济宁,第5题,3分)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是方程的根,则三角形的周长为( )A.13 B.15 C.18 D.13或1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解一元二次方程可求得方程的两根为,那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3第三边9,得到合题意的边为4,进而求得三角形周长为3+4+6=13故选A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周长3.(2015.济宁,第9题,3分)如图,斜面AC的坡度(CD与AD的比)为1:2,AC=米,坡顶有一旗杆BC,旗杆顶端B点与A点有一条彩带相连,若AB=10米,则旗杆BC的高度为( )A.5米 B.6米 C. 8米 D. 米【答案】A考点:解直角三角形4.(2015.山东日照,第10题,3分)如图,在直角BAD中,延长斜边BD到点C,使DC=BD,连接AC,若tanB=,则tanCAD的值()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