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教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84029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教案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教案 班级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育心理学课程授课者窦金焕课题第十一章 学习迁移讲课时间2012-5-8 15:0015:40教材内容分析前面的课程中阐述了许多教育心理学理论,而这一课则着重讲学习迁移的概念、本质、作用6种主要学习迁移理论,通过对学习迁移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迁移的作用。本框内容是为第二框内容作铺垫和准备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学习迁移概念及6种主要学习迁移理论;理解:学习迁移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效能; 运用:结合学习迁移原理,分析学习迁移是在学习过程中,人们善于遵循利用学习规律就一定能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否则就可能给学习

2、带来这样或那样的消极影响,即所谓的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条件下进行的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迁移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逐步了解学习迁移原理,并正确掌握学习迁移的规律,充分发挥学习迁移的积极效能,提高学习效率,更加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并学习目前具有代表性的6种主要理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原问题上,牢固树立学习迁移的思想观点,自觉发挥学习迁移的积极效能,即正迁移。 教学重点一、学习迁移概念:一种学习条件下进行的学习对另外一种条件学习的影响及学习迁移的分类1、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顺向迁移vs.逆向迁移; 2、从结果上看:正迁移vs.负迁移3、从产生的情景看:横向迁

3、移vs.纵向迁移二、学习迁移的实验设计:1、首尾测验法; 2、相继练习法;三、学习迁移效果的测试:1、百分量表法; 2、节省法; 3、与理论的学习曲线有关的迁移测量;四、六种学习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Forms of training theory); 2、相同要素说( identical elements theory); 3、经验泛化说(Theory of experience generalization); 4、关系转换理说(transposition theory); 5、学习定势说(learning set theory); 6、分析概括说(the analysis summa

4、rizes theory);教学难点学习迁移存在的主观映像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型新授课教具板 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学习心理,我们知道了学习是受到学习心理、学习的性质和学习过程的影响,这节课我们还要介绍一个对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即:学习迁移。本节课我们就将针对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以及目前主要6种学习理论进行学习。【新课讲授】一、什么叫学习迁移?我们要了解一个事物,首先就要弄清楚它的本质,它有哪些类型?那么学习迁移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它是怎么产生的。1、学习迁移的产生早在2500年前,孔子提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

5、渔”等都是对迁移现象所作的原始而形象的概述;心理学家ML比格的“学校的效率大半依靠学生们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而,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以及叶圣陶提出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等都可以用来解释学习迁移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人们善于遵循利用这条学习规律就一定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否则就可能给学生带来这样或那样的消极影响。 2、迁移的概念(Transfer) 内涵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迁移是以新的方式或在新的情境中应用知识。 迁移是学习结果的扩展或类化的现象。 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

6、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或态度对另一种学科或情境中知识、技能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理解 影响可以是先前对后继;也可以是后继对先前。 凡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发生 3、学习迁移分类1、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顺向迁移vs.逆向迁移;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如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概念,就会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经济平衡产生影响。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如如学习了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的概念会产生影响等。2、从结果上看:正迁移vs.负迁移正迁移:一种学习能促进另一种学习。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心算,掌握平

7、面几何有助于掌握立体几何等,懂得英语的人很容易掌握法语。负迁移:一种学习阻碍和干扰了另一种学习。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初学英语语法时,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从而影响了英语语法的掌握,在立体几何中搬用平面几何的“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定理,则会对立体几何有关内容的学习产生干扰等。3、从产生的情景看:横向迁移vs.纵向迁移横向迁移: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如通过加、减、乘法学习后获得的一些运算技能会促进除法运算学习等。纵向迁移: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小学生学习掌握了水果这一上位概念,要学习芒果这一下位概念,如果告诉学生芒果是一种

8、水果,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芒果这一概念。这种迁移就是纵向迁移。四、六种学习迁移理论各种学习理论都非常重视学习迁移问题。迁移的本质是什么?迁移发生的基本过程是怎么样的?为了解释学习迁移现象,许多心理学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学习迁移理论,我们重点学习以下6种:1、形式训练说(Forms of training theory);“形式训练”说是一种早期的迁移理论,它认为各种心灵的官能,可由一种科目或一种题材上受了训练而整体发展起来,由此被称为形式训练说。其代表人物是十八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Wolff, C.Von.),其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主要观点:1. 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

9、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等,这些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练而得到发展和加强。如果一种官能在某种学习情境中得到改造,就可在与该官能有关的所有情境中自动地起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的效应。2. 训练和改造各种官能,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训练的项目越困难,官能得到的训练就越多。形式的训练要比具体内容的学习更重要。从这种认识出发,形式训练说认为学习的内容不重要,因为它容易遗忘,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只有通过某种训练发展了心的官能,才能起长久的作用,因此重要的是所学的难度和训练价值。也就是说重要的是活动的形式,如果活动是推理形式,则推理官能就得到发展,如果活动是记忆形式,不管记什么,记忆总是能得到训练的。教育

10、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知识,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记忆等官能。在学校获得的知识会过时,而心理官能的改进将使人终身受益。2、相同要素说( identical elements theory);相同要素说( identical elements theory)主要指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武德沃斯(Thorndike,E.L. & Woodworth,R.S.,1901)提出的一种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武主要观点从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相同的成分,迁移是非常具体而有限的。 “共同元素”实质就是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

11、相同要素。德沃斯的实验,引起了普遍的重视。经典实验:形状知觉结论:迁移产生的原因是练习课题与迁移课题之间具有共同的要素。练习任务与测验任务越接近,测验任务的成绩越好。学习上因有共同成分,可产生积极性的迁移作用,但学习的情况并不都是如此。在学习的经验中,常有两种可能的干扰:一为前摄抑制(proactive inhibition),即原先的学习,对于后来的学习起干扰作用;另一为后摄抑制(retroactive inhibition ),即后学的材料对于先前学习的干扰作用。而且两种材料相似成分愈多,则干扰的影响愈烈。这可说是共同成分说的限制。 3、经验泛化说(Theory of experience

12、 generalization);经验泛化说(Theory of experience generalization)是美国心理学家贾德(Judd,C.H.)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桑代克的理论,把注意力集中放在先期与后期的学习活动所共有的那些因素上。贾德的理论则不同,贾德认为在先期学习A中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B中,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根据这一理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要素,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或经验中通过概括产生泛化的共同原理。这就是泛化或概括化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

13、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贾德倾向于把两个情境之间的相同要素的重要性减到最低限度,而突出强调经验概括的重要性。贾德的理论产生于1908年进行的“水下击靶”实验。他把五、六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者并分成A、B两组,让A组儿童充分学习光学折射原理,B组儿童不予学习,然后让两组儿童射击置于水中的靶子。起初射击离水面约3厘米的靶子时,两组射击成绩大致相等。理论对学习似乎没起作用,因为所有的学生必须学会运用镖枪,理论的说明,不能代替练习。后来,改变条件,射击离水面10厘米的靶子时,两组的差异明显地表现出来。掌握了折射原理的A组儿童,由于把折射原理概括化,并能运用到特殊情境中去,对不同

14、深度的目标可以作出适当得多的调整,迅速适应了水下10厘米的条件,故其射击成绩不论在速度上,还是在准确性上都超过了B组儿童,而B组儿童则表现出极大的混乱,先前的练习不能帮助改进射击水下10厘米的靶子,错误持续发生。贾德认为经验就等于迁移,概括是学与教的结果,所以教法在迁移中作用很大。贾德的泛化理论揭示了原理、法则等概括化的理论知识在迁移中的作用,开始涉及高级的认知领域的迁移问题,为学习迁移的研究作出了贡献。4、关系转换理说(transposition theory);关系转换理论(transposition theory)是格式塔心理学家1929年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这个理论可以认为是概括化理论的继续与发展。他们并不否认学习依赖于学习原理的迁移,但他们强调“顿悟”(insight)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认为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要素、原理或规则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着关系的结果,也就是说学习者领悟学习情境中的关系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人所迁移的是顿悟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对情境中的一切关系的顿悟是迁移的实质。经典实验:小鸡觅食实验结论:被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