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84024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材料》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综合材料》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综合材料》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综合材料》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综合材料》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材料》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材料》课程教学大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综合材料 教学目的本课程以“材料”作为创作的切入点,在引导材料表现方法的研究中,贯彻课程创作实验性。经过理性的分析与训练,要求结合个人体验与观念,选择适合个人的媒介材料进行创作实验。通过材料语言、造型语言、色彩语言的相互转换,以提高学生对材质的感受度,并围绕其进行了深化与细化。还要特别重视现代艺术的观念、形式、语言、媒介变化的过程,尤其要研究根源。重视课题设计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通过课题的引导,组织教师进行系列化的、科学的、多层面的、具有趣味性与吸引力的课题设计,并初步总结出相应的设计方法,在新一轮教学中都能设计出一定比例的新课题进行充实与替换,有效地调动了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形式生成的理性方式与形式推导的逻辑过程。学会分析、思考、比较、选择及发展的方式方法。在课题训练中使学生的心智与能力得到综合面协调的发展。教学内容本课程试打破工艺界线,以材料媒介的研究为线索,认真研究中西艺术。本教程在强调艺术感受、想象与灵感的同时,强调围绕艺术的本体形式、语言与材料媒介进行构成训练(材料媒介是构成形式语言的要素),构成训练与创作实验同步进行。前节部分为自然材料的采集,感知材料的物性与本质。通过重构的方式,创造出能有效地解释经验的图式的能力,并生发出一系列的创意与变形,体会更多地以触觉叙述作品的经验。 后节部分为以一定的与学生的现实生活

3、环境紧密联系的课题和题目进行“自由制作”与创作。自觉、自发、自由地发挥个人想象力,挖掘出自身的创造潜能,并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与制作程序的学习形式科学的设计思维定势与方法。 教学是通过课题练习体现的,而教学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就充分体现在课题设计的思维路径与方法中,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由教师抽取适用的部分课题使用,其余课题作为教师备课与学生自学的参考。适用专业:装饰艺术设计 选用教材 设计要素点击从常态到非常态空间游戏设计基础:来自自然的形式设计基础:来自建筑的形式设计基础:来自观念的形式设计基础:来自科学的形式从0开始材料实验走向抽象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核心内容:材料思维方式引

4、导下的形式语言研究与训练。1、材料思维的训练讲授材料思维的基本理论,分析综合艺术的基本材料视觉要素,培养以材料工艺方式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2、形式语言的训练了解综合艺术设计表现的形式语言,掌握运用形式要素构成、图式、装饰、风格进行分析、描述、重构的方法。3、表现手法的训练了解综合材料视觉语言形式表现的多种手法,自如运用多种体裁、材料、媒介、技法、效果。4、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综合性要素提取与方法归纳,体现装饰艺术设计的内在形式元素建构,在内在规律与系统方法叙述中,实现“兼工带写”式的理性分析与感性实践的融合。5、以此为出发点,强化课程的功能,整合课程的结构,选择课程的内容,优化

5、课程的课题。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综合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是通过课题练习体现的,而教学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就充分体现在课题设计的思维路径与方法中,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效果。过程性与生成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形式生成的理性方式与形式推导的逻辑过程。思辨性与分析性:通过教学,尤其是课题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思考、比较、选择及发展的方式方法。如一套课题设定了4年参照物,从中剥离特定的形式语言:自然有机的形式,建筑设计的形式,观念隐喻的形式,科学逻辑的形式。认知性与开发性:通过教学,在课题训练中使学生的心智与能力得到综合面协调的发展,如一套强调“眼”、“心”、“脑”、“手”的训练

6、课题,着重培养看法材料视觉观念、方法与语言思维方法,语法形式分析方法与获取途径,想法形式观念的建立及自觉意识,手法形式的表达技法。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组织方式之一: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每位任课教师自行设计课题,形成各具特色的内容与作业方式,形成如形式要素变化、构成、装饰、图式分析、形式语义、综合表达等不同选择与组合倾向,在主题、内容、媒介、工艺、制作等方面构成相对完整而独立的系统。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差异,正是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供比较与选择的空间。组织方式之二: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设计10-12个课题以系列课题的方式建构出“一体化课程”,以课题之间的串联关系形成内部结构,将一定的内容知

7、识以课程的方式进行逻辑组织。以此打破原来分离、琐碎的片断知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整合。第一单元 1,课程标准1.1内容: 以自然界的采集物,并辅助以一定的人工既成品拾来物(材料),进行拼贴重构与优化。学会在材料的表面上进行工作(如穿孔、刻琢、刮划、雕刻、涂鸦等等),并生发出一系列的创意,制作完成有一定主题与创作倾向的作品。1.2性质: 通过自然物的微观世界以及偶发形态的重新审视,与创作者特有的构思将其联结与群化,将物质的死的东西转化为非物质的活的艺术造型,最终使材料成为直接诉绪情感体验的语言载体。1.3作业数量、规格:数量:6-8张,规格:150150要求:a.直接拼贴b.复印c.拓印d.超写实

8、描摹e.归纳f.联想g.创意h.设计1.4作业质量描述a.在规定尺幅内,立体、平面及其他的表现形式不限(特殊立体表现形式,最终卷面以照片形式展示);b.画材的种类不限;c.能通过材料的性能,包括形态、纹理、色泽、力学等自身语言与信息形成一定的美感,体现一定的形式与创意以及审美观念。1.5课时与学分 16学时/1学分2考核标准与程序: 2.1标准: a.理论考核:视具体情况定b.演练、创作考核2.2程序: 考试作业评分采用“考试评分方案三”a.材料语言、造型语言、色彩语言相互转换的综合调控能力,打分;b.审美感兴结构、创意表现能力,打分;c.最终卷面,打分;d.学习态度,打分。3工具、材料:(纸

9、、笔、颜色、小型、剪、拼、贴等基本工具) 第二单元 1课程标准1.1内容: 当代综合材料表现艺术作品鉴赏。周边地区专题考察与相关材料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备选主题教学课题:“凝视自然”1.2性质: (课题陈述)要求集中表现使你感动的东西。在提高素描能力的基础上,加强画面的构成能力。要求用素描(淡彩)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方案稿,并确立表现思想的主要材料、工艺手段与程序方式。1.3作业数量、规格: 数量:1 规格及形式:不限1.4作业质量描述: a.要求集中注意力并以新的视觉,用心感受自然界的材料特性、本质、内在精神及创造性地运用材料规律,处理不同材质结构与造型、色彩等绪艺术元素。b.以观

10、察和发现的自然形态直接用来表达一定的感觉和观念,初步认识更为广义的绘画概念。c.运用一定的制作工艺与手段,能较完整、清晰,艺术性地反映出构思画面,表现出一定的材质、光感,反映出作品创意与内涵以及人文精。1.5课时与学分: 48学时/3学分2考核标准与程序:2.1标准: a.理论考核:视具体情况定b.演练创作考核:打分2.2程序: 考试作业评分采用“考试评分方案三”a. 观注材料新颖度,打分b.阐述创作构思思想(方案能力)打分c.制作过程与程序,打分d.最终面貌,打分e.学习态度,打分3工具、材料: (根据排课老师专业方向,使用相关范围的所有制作工具及材料)理论教学使用综合材料指导性教学课件指导

11、性教学课件具体分别为:一、承载观念的手工艺 二、由材料介入 三、观念及其衍生物四、触觉传达 五、主题元素 六、场的空间。第一章节是因综合材料由材料进行构思与表述而追溯的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导出现代综合材料语意中继承传统手工艺的价值。第二章节为课程的核心内容,指出材料构思的源起,材料表现与绘画的联系。第三章节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材料选择训练而形成的非具像的观念的产生起因。第四章节强调了综合材料因材料说话而造成的触觉结果,指出本课程的性质特征。第五章节突显了今天教学改革出较为新颖的以主题元素作为创作切入的主题性教学的具体方法。第六章节为综合材料课程产品结果的社会运用与表现4参考书目: a.诗意的空间,现

12、代装饰艺术设计上海人美 b.世界装饰艺术新追踪辽宁美术c.绘画综合材料吉林美术d.材料与表现黑龙江美术e.现代绘画材料研究江西美术f.概念的工艺设计江西美术g.现代手工艺,木艺江苏美术h.现代手工艺,金属工艺江苏美术i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上海书画j材料新视觉湖南美术5.扩充性资料 针对课程的改革取向,为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课程小组主动编撰调集扩充性的资料,其中包括: 材料性状的汇编 工具性状的汇编 材料在不同装饰作品中的使用汇编 中国古代、世界近代装饰作品的材料使用典范汇编上述资料以数字方式存录传放于学生使用。扩充性资料还包括了国内翻译出版的国外相关教材,主要有:1、美爱德华 张索娃译像艺术家一

13、样思考 海南出版社 20032、英索斯马兹 莫天伟译视觉形态设计基础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3、瑞士伊顿 朱国勤译设计与形态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4、美阿恩海姆 滕守尧译视觉思维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65、英奥斯本 阎嘉 黄欢译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与技巧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86、顾大庆设计与视知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7、美汉娜 李乐山译设计元素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38、美伊拉姆 李乐山译设计几何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33工具、材料:(纸、笔、颜色、小型、剪、拼、贴等基本工具) 第三单元 1课程标准1.1内容: 当代综合材料表现艺术作品鉴赏。周边地区专题考察与相关材

14、料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备选主题教学课题:“凝视自然”1.2性质: (课题陈述)要求集中表现使你感动的东西。在提高素描能力的基础上,加强画面的构成能力。要求用素描(淡彩)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方案稿,并确立表现思想的主要材料、工艺手段与程序方式。1.3作业数量、规格: 数量:1 规格及形式:不限1.4作业质量描述: a.要求集中注意力并以新的视觉,用心感受自然界的材料特性、本质、内在精神及创造性地运用材料规律,处理不同材质结构与造型、色彩等绪艺术元素。b.以观察和发现的自然形态直接用来表达一定的感觉和观念,初步认识更为广义的绘画概念。c.运用一定的制作工艺与手段,能较完整、清晰,艺术性地

15、反映出构思画面,表现出一定的材质、光感,反映出作品创意与内涵以及人文精。1.5课时与学分: 48学时/3学分2考核标准与程序:2.1标准: a.理论考核:视具体情况定b.演练创作考核:打分2.2程序: 考试作业评分采用“考试评分方案三”a. 观注材料新颖度,打分b.阐述创作构思思想(方案能力)打分c.制作过程与程序,打分d.最终面貌,打分e.学习态度,打分3工具、材料: (根据排课老师专业方向,使用相关范围的所有制作工具及材料)理论教学使用综合材料指导性教学课件指导性教学课件具体分别为:一、承载观念的手工艺 二、由材料介入 三、观念及其衍生物四、触觉传达 五、主题元素 六、场的空间。第一章节是因综合材料由材料进行构思与表述而追溯的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导出现代综合材料语意中继承传统手工艺的价值。第二章节为课程的核心内容,指出材料构思的源起,材料表现与绘画的联系。第三章节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材料选择训练而形成的非具像的观念的产生起因。第四章节强调了综合材料因材料说话而造成的触觉结果,指出本课程的性质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