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课后巩固训练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84002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课后巩固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游褒禅山记》课后巩固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游褒禅山记》课后巩固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游褒禅山记》课后巩固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游褒禅山记》课后巩固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课后巩固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课后巩固训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庐冢(zhn) 何可胜道(shn) B.盖音谬也(i) 窈然(yo) C.安上纯父(f) 无物以相之(xin)D.咎其欲出者(ju) 瑰怪(u) 提示:A.“胜”应读“shn”;C.“父”应读“f”;D.“咎”应读“ji”。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 提示:C.观:景象。 答案:C3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提示:D项与例句中都是副词,反诘语气。A、B、C三项中均为代词。 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提示:A项,十分之一/数词。B项,治学的人/学识渊博的人。D项,不同寻常/很,十分。 答案:C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 提示: B.名词

3、作状语, C.形容词作名词, D.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A6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提示:B项与例句中的“观”都为景象,其余为动词,观看,观察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其孰能讥之乎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距其院东五里A. B. C. D.答案:C解析:那,那个;语气副词;他们;自己。3.从下列各项加点词中选出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后世

4、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乃使从者衣褐 D.火尚足以明也答案:D解析:A、B、C三项为意动用法,D项为使动用法。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一组是()A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B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C焉而人之所罕至焉然力足以至焉D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解析】A项于:介词,在;于:介词,对。B项以:连词,因为,表因果关系;以:连词,且,表并列关系。C项两个“焉”都是代词,相当于“那里”。D项故:名词,缘故;故:连词,表结果,所以。【答案】C 5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世

5、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而人之所罕至焉 褒之庐冢也 遂与之俱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厌之有A/ B/C/ D/【解析】句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句中“之”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句中“之”做代词,指“他们”;句中“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答案】B6下面句中的“其”都作代词用的一组是()然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其孰能讥之乎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吾其还也 距其院东五里A B C D【解析】表反问语气,表推测语气,表婉商语气。【答案】D7下列句子中

6、“盖”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C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盖音谬也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解析】A项表假设语气,B、C、D三项均为“大概”之意。【答案】A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余之所得也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此世所以不传也【解析】A项命名,说出本名;B项能够,得到;C项观察,景象;D项均为流传。【答案】D6将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加点的词语挑出来,并加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唐浮图慧褒始舍

7、于其址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行礼之往来,共其乏困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 / / B. /C. / D. /答案.B。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非常,古今异义,不寻常的。来,使动用法,使来。 厌,形容词,满足。 行李,古今异义,使者。 谬,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使动用法,弄错。名,名词活用作动词,说明白。师,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

8、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余于仆碑,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答案. D。因为。分析:A第一个在;第二个判断词,是。B第一个连词,表承接,并且;第二个连词,表转折。却。C第一个助词,无义;第二个代词,指自己。6下面对有关常识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 又叫“浮屠”, 此处是和尚的意思;慧褒, 是唐代一个高僧的法名。“褒之庐冢也”, 庐冢,坟墓。B古人的称谓办法

9、较多, 称姓、称名、称字、称书斋名、称官职、称籍贯等等, 不一而足。不少时候是“兼用”, 如游褒禅山记文尾作者补记同游者时, 这样称呼朋友:“庐陵萧君圭君玉”, 庐陵, 是指此人的出生地;萧, 是姓; 君圭, 是名;君玉, 是字。C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 相传为西汉桑钦所作(一说晋人郭璞)。水经注, 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所著, 该书对水经作注时将其内容作了很多的扩展和补充。D“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余自齐安舟行至临汝”, 元丰, 是用帝王年号纪元(年);丁丑, 是以“干支”记日;齐安和临汝都是当时安徽省的地名。“干支”指的是: 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0、; 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戊、未、申、酉、戌、亥。6A(庐冢:“庐”屋舍;“冢”,坟墓。为尽孝道,古人在服丧期间,于父母或师长坟墓旁搭建的守护的屋舍,叫做“庐冢”。亦作“庐墓”。)(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

11、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 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拿着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C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D而在己为有悔 己:自己答案.C照明。10.对下列句中加

12、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则其至又加少矣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其孰能讥之乎A两个方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方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C两个方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方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答案.D(第一组,第一个意为正当,第二个将要。第二组第一个指示代词,相当于那。第二个语气助词,表反问,难道。)11.下列句中加点“以”字,都属于连词,并分类正确的一组是: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A / B / C / D /答案.C(连词,表承接。连词

13、,因为。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连词,来。介词,因为。)12. 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人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B“力不足”或“无物以相之”,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同样是困难的。C“有志矣”,而且“力足以至”,却“不能至”,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会感到“有悔”的。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答案. C(这里讲的是没有“志”而仅有力与物的情况。)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翻译: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舍定居,死后葬在那里,因此后人就命名此山为“褒禅”。【舍,名作动,筑屋定居;名,名作动,命名。】2、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翻译: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阳,南面;名,名作动,命名。】3、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翻译: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泉水从旁边涌出,洞壁上题诗文留念的人很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前洞。【侧,名作状,从旁边;所谓前洞也,判断句。】4、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