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83825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儿童,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儿童。在时间上,游戏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古老而悠久,它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在空间上,它遍及所有儿童生存地域。自从有了儿童就有了游戏。哪里有儿童哪里哪里就有游戏。儿童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翅膀。 然而,游戏历史的悠久及其存在的广泛性却并不必然导致游戏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千百年来,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和社会发展历史条件的局限,游戏一直被认为是与儿童的学习、成人的工作相悖的、不相容的、琐屑的、不重要的,甚至被视为消磨时光的浪费生命的活动。在中国古代就

2、有“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有功、戏无益”的说法。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会有人不屑一顾“游戏有啥,不就是玩吗?”现实中,人们常习惯于将某种不足味道的行为嗤之以“儿戏”。 学前儿童正处于从自然人(生活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时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早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使儿童获得了更多的适应社会环境的知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和技能。 1、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社会交往的能力。 游戏(及玩具)是学前儿童交往的媒介。通过游戏活动,特别是社会性的游戏活动,儿童实现与同伴的而交往活动,并形成他们的社会性行为。游戏中的这种儿童之间的交往活动,构成儿童实际

3、的社会关系网络,使儿童逐渐首席、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和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逐渐脏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学习与同伴分享、相互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例如在角色游戏“玩家家”中,幼儿商量分配角色。,有当妈妈的,有当爸爸的,有当奶奶的,每个儿童各尽其责,形成一个小集体的共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学习相互配合,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团结友好的关系。在游戏中,有时会碰到一些因玩具或角色分工而引起的纠纷。比如两个人同时想玩同一个玩具,自己想去玩别人手里的玩具,活着别的小朋友要自己手里的玩具玩,这就要求孩子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学习与小朋友协商、 互相谦让、有礼貌等人

4、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教育实践表明,通过成人的教育和引导,儿童在游戏时能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的。如会用商量、有礼貌的口吻向他人借玩具,当别人给了,会说谢谢;愿意与别的孩子一起玩心爱的玩具,不独占玩具等。 2、游戏有助于儿童客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学前儿童往往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以自己的想法、体验、情感来理解周围现实的人和事,这反应了儿童在社会性认知上的自我中心特点。在游戏中,由于担任角色,处于角色的需要,他必须以别人的身份出现,把自己当做别人来意识,这时,他既是“别人”,又是自己。在这种自我与角色的同一与守恒中,他学会发现自我,发现自我与他人的区别,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

5、与“人”“我”意识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知道别人与自己不同,才能够理解别人,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所以当孩子在扮演角色如“母亲”时,一方面,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妈妈”,但是另一方面他又能够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就比较自然地学会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逐渐克服“自我中心”的观点和思维的片面性。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帮助学前儿童由以自我为本位的社会认知乡以他们为本位的深灰认知过渡,从而为理解他们、助人为乐、宽容、友好等良好的品质形成奠定了心理基础。 3、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的能力儿童一出生,就不可避免地处于一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中,他们不可避免地别赋予了某种角色。有些角色

6、是一出生就被决定的,如男人或女人有些角色是随着社会关系的扩大而出现的,如在家里是儿子,在幼儿园是小朋友,进入学校后是学生,长大后会成为丈夫、爸爸、教师、经理等。游戏时幼儿学习和掌握社会角色的一个途径,可以说,性别角色的获得首先是在游戏中发生的。在幼儿的游戏中,我们一般看到,常常是女孩当“妈妈”,很少有男孩子当“妈妈”,当孩子扮演同性别的成人角色是,他(她)就在思想上对自己和同性别的成人角色之间的关系(相似)进行了概括,实现了认同。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成人行为、态度的模仿,逐渐习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方式,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也就开始了。儿童在游戏中,既是自己,又是别人,一个人同时可以扮

7、演几个不同的角色,他一会是娃娃家里的“爸爸”,一会又是公司里的“经理”。这种自我与别人、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统一、交叉与守恒,可以使儿童在对觉得的多样化与稳定性的理解和体验中,锻炼扮演角色的技能,有助于现实生活的角色扮演和转换,从而增加社会适应的能力。4游戏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游戏时对现实生活的反应,游戏中蕴涵着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规则。儿童在内容健康的社会性表演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模仿社会神火中人们的文明行为,可以缩短儿童脏活道德行为规范的过程。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能认识和体验到医生和病人、父母和孩子、同学与同学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关心别人、尊敬长辈、团结同学的

8、文明规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与游戏相似的情景时,就会按照游戏里的做法来支配自己的行为。比如玩过“牵盲人过马路”游戏的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盲人或老人过马路时,可能就会主动去帮助他们。可见,儿童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学习的社会行为规范,会迁移到儿童的实际生活中,从而有助于在现实生活中对道德行为规范的理解和遵守。5、游戏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锻炼儿童意志意志是个性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自制力差,意志行动尚未充分发展,但在游戏中,幼儿却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意志行为,游戏能培养锻炼幼儿的意志。游戏对幼儿时有吸引力的,在游戏中,幼儿乐于抑制自己其他的愿望,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遵守规则。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本

9、身包含着行为准则和榜样,幼儿扮演角色的过程就是锻炼意识的过程。正是因为如此,儿童在游戏条件下,能够抗拒诱惑,延迟满足。例如,有个男孩常常领着几个小伙伴玩“解放军”游戏,他当班长。战士们都能玩“扔手榴弹”,班长却只能站在一旁指挥。新买来的玩具手榴弹和扔手榴弹的动作时诱人的,但是“班长”必须控制自己。同样在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规则游戏中,也可发展儿童控制记得冲动的能力。为使游戏得以进行,必须学会控制自己。例如,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中,当“老狼”说“天黑了”或“12点”时,才能转身往回跑。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让幼儿依靠自己努力克服困难的机会。总之,游戏时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学前而通过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游戏中儿童结成两种类型的人际关系:一种是通过玩具或游戏材料交流以及对于欧系活动的协商等在游戏本身之外结成的伙伴关系;一种是通过角色扮演等在游戏内部所结成的角色关系(在发达的游戏形式中,这两种关系是交织在一起的)。这两种关系的存在时儿童在游戏中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依托,从而为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