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课时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教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9982474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二课时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二课时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二课时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一~二课时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一~二课时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二课时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二课时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二课时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教案【学习重难点】重点: 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制作包装纸盒。难点: 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课前延伸【预习思考】1.长方体共有多少个面?( )A.8 B.6 C.5 D.42.将一个圆柱的侧面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其中圆柱的 等于长方形的一个边长,长方形的另一边长等于 .3.将一个长方体的侧面沿一条棱剪开得到的平面图形是什么图形?课内探究一、课前热身,揭示课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2.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这两个面的大小相同吗?它们的面积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来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揭示课题)二、学

2、生动手,初成模型1.老师先展示一个长方体表面展开图,再请大家将自己小组中长方体纸盒沿一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完整的平面展开图,需要剪开多少条棱?教学目标1通过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的探索,进一步了解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相交、异面的关系,以及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垂直的关系。2会设计制作长方体纸盒,并对纸盒进行美术设计。此外,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判断、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空间想象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渗透空间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和特长。按“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3、分810组),每组准备一只长21厘米、宽14厘米、高7厘米的长方体白纸板盒,一只墨水瓶,另配有白纸一块,剪纸刀、剪子、胶水、刻度尺、铅笔和彩笔各一支。(教师应对学生合理、有效地分组,尽可能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就可以保证各组实践操作所花的时间大体一致,也便于各小组之间进行公平的比较和竞争;“异质”,即组内成员的差异性,有利于每个成员发挥其个性和特长,有效地展开互助与合作。)(另外,为了便于学生直观地探索和研究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顺利地设计制作墨水瓶的包装盒。教师要预先制作几个长方体纸板盒。制作时,盒子尽量要做大一点,便于学生观察;面与面之间的连接处都要用胶带封好,不留下制作的

4、痕迹,使各棱在外观上保持一致,学生沿棱将纸盒剪开时,可随机地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在讲台上展示出粉笔盒、玻璃杯、药品、营养品等各种各样的产品包装盒,问:这些包装盒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从而提出本节课的主题:长方体和它二、提出活动步骤、分组活动活动步骤:1观察、讨论以56人为一组,各组确定所要设计制作的包装盒的类别,明确分工(1)观察作为参考物的包装盒,分析其各面、各棱的大小与位置关系(2)拆开盒子,把它铺平,得到表面展开图;观察它的形状,找出对应长方体各面的相应部分;度量各部分的尺寸,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3)把表面展开图复原为包装盒,观察它是如何折叠并粘到

5、一起的(4)多拆、装几个包装盒,注意它们的共同特征(5)经过讨论,确定本组的设计方案2设计制作(1)先在一张软纸上画出包装盒表面展开图的草图,简单设计一下,裁纸、折叠,观察效果如果发生问题,调整原来的设计,知道达到满意的初步设计(2)在硬纸板上,按照初步设计,画好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注意要预留出粘合处,并要减去适当的棱角在表面展开图上进行图案与文字的美术设计(3)裁下表面展开图、折叠并粘好粘合处,得到长方体包装盒二、点到平面的距离 1了解点到平面的距离,会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2会将棱柱、棱锥展开成平面图形,并能处理棱柱、棱锥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等有关问题 3掌握平面图形折叠的特点,弄清平面图

6、形与折叠后空间图形元素间发生变化的对应关系,会处理有关折叠问题 一、空间距离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_的长度2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_的长度3点到平面的距离:自点向平面引垂线,_的长度4求距离的基本步骤是:()找出或作出有关距离的图形;()证明它符合定义;()在平面图形内计算三、折叠问题1概念:将平面图形沿某直线翻折成立体图形,再对折叠后的立体图形的线面位置关系和某几何量进行论证和计算,就是折叠问题2折叠问题分析求解原则:(1)折叠问题的探究须充分利用不变量和不变关系;(2)折叠前后始终位于折线的同侧的几何量和位置关系四、展开问题将空间图形按一定要求展开就成为平面问题,当

7、涉及几何体表面上两点间的距离问题时,通常需要将空间图形展开转化为平面问题进行研究【要点指南】线段;点到垂足之间线段;点到垂足间线段;保持不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正方体的盒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正方体展开成6个面和把6个面折叠成正方体。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二、课堂练习:1、教师把正方体盒子6个面分别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标上1、2、3、4、5、6个数字,让学生找一找每个数字相对的面哪一个?2、学生做课本17页第2题。让学生把长方体盒子的6个面展开标上数字,然后找出每个数字所对应的面上是多少?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