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1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精品演示文稿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81033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1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精品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2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1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精品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2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1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精品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2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1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精品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2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1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精品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1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精品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13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精品演示文稿(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部分,(约170万年前1840年 鸦片战争前),Part 1,中国古代史,2,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祖国历史的开篇 先秦,第一单元,第3讲,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征,表现,4,特征:文化异常繁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 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科学技术,世界领先,5,表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6,哲学思想,春秋,战国,7,春秋,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 “_”,反对严刑峻法,孔子,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维护周“_”,主张贵贱有“序” 主张以_治民,发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逐步_,认为可以“损益”旧的章法 以“_”的思想办学,注重教育方法,无为,

2、礼,德,有教无类,改良,8,战 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代表下层人民的愿望,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 君轻”的思想,具有朴 素的“_”思想,荀子: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主 张“_”,:庄子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墨家,儒家,法家,道家,人本,制天命而用之,9,法家,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 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主张“_”来国; 主张建立_ _的封建国家,这是战国时期最适应诸侯国封建君主统治需要的思想主张,以法为本,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10,文学艺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是_ _御龙图,四川出土的_ _上的图案花纹已发展为完整画面,乐器有_曾侯乙墓出土

3、的全套编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_,分风、雅、颂三部分,具有_和_的创作态度,屈原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其著名诗篇是_,孟子和庄子的散文各具特色,诗经,人文精神,现实主义,离骚,妇女凤鸟,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湖北随州,11,科学技术,天文: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_ _的记录和最早的天文 学著作_ 历法: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 十九年七闰原则 物理:“墨经光学八条” 医学:“_”。扁鹊与望、 闻、问、切四诊法,哈雷,彗星,甘石星经,脉学之宗,1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到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地主阶级利益。而战国时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4、。,13,2.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仁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14,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文化繁荣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1.社会生产力提高和经济的高度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15,2.阶级关系变革,奴隶制崩溃,以及封建制度的确立,为思想的繁荣提供了政治条件 。 3.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划时代的大变革,使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

5、和角度,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主张,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6,4.各国统治者为了争霸战争和政治统治需要,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富国强兵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裕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 5.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17,6.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7.夏商周时代的成果,奠定了以后科技文化繁荣的文化基础。,18,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是对现实的反映。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与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民族关系、文化继承和交流等因

6、素密不可分。但总结具体某一时期呈现的思想文化状况原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注重规律性的把握,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生搬硬套,注意灵活运用。,19,(2011广东卷)“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20,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从土地分界始即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故选择C项。,21,(2011安徽卷)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A B

7、 C D,22,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图片信息获取能力。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体现三纲五常(“孝肃”)的内容。故选B项。,23,二、战国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有何异同 相同点:(1)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都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产生巨大反响的产物。如中国的封建生产力发展和封建生产制度确立;西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与发展。 (2)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如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和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4,(3)都属于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和历史进步有巨大的推

8、动作用。 (4)在新思想成就中,都突出了现实社会中“人”的巨大的作用。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倾向突出;西欧形成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不同点:(1)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不同。时间相距近千年,地处东亚与西欧。 (2)发生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铁器时代,西欧处于封建社会瓦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25,26,(3)主要打击的对象不同。中国的斗争矛头是奴隶制残余;西欧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 (4)新思想的阶级性质不同。中国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和小生产者;西欧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 。,27,A.都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铁器时代 B.矛头都指向奴隶制残余 C.都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方

9、面提出了新内容 D.都在思想领域中重视人的作用,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相似之处是,28,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比较的是两者的相似之处,即找他们的共性。A、B、C三项都不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答案为D,29,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30,本题考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间接考查了法家思想的特色。法家主张实行严刑峻法,其出发点就在于认为人性是恶的,需要用严酷的刑罚来压制人性的恶。因此,荀子与法家思想有共通之处。,答案为B,3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

10、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32,译文:颜渊问(怎样才是)仁。孔子回答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恢复到符合周朝的礼仪制度,就是做到了仁。有一天天下的人都做到了克制自己,恢复了周朝的礼仪制度,天下就成为仁义的天下了。是不是能够做到仁义,在于自己(想不想去做),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又追问说:“请问详细的条目。”,33,孔子回答说:“不符合礼仪制度的事情不要去看,不符合礼仪制度的言论不要去听,不符合礼仪制度的言论不要去说,不符合礼仪制度的事情不要去做。”颜渊对孔子

11、表示自己的决心说:“我颜回虽然不是什么聪明的人,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34,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爱人”,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伦理准则。要求人们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认为“苛政猛于虎”,主张以德治民。其主观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客观上有助于调解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发展,但在阶级社会里无法实现。,35,“礼”是孔子的另一个重要观点。“礼”实际上是“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在孔子心目中,周礼是最理想和完美的。 “仁”“以德治民”和“礼”之间内在联系:“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以德治民”是其政治思想,是“仁”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而“礼”则是“仁”的具体规定。,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