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2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981018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2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2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2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2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2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2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程2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标准,知识研读,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原子弹,中近,程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神舟五号,国防,三,知识研读,知识梳理,袁隆平,南优2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银河号,银河号,结晶牛胰岛素,基因工程技术,巨型计算机,信息化,人工合成蛋白 质,生活 水平,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

2、、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发生变化。 (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 2.提出:1956年春, 正式提出。 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 ”。,社会制度,毛泽东,百家争鸣,知识研读,知识梳理,4.初期成就 (1)戏剧:老舍的话剧 ,郭沫若的历史剧 。 (2)小说:杨沫的 。 (3)文艺期刊数量增加。 5.遭受挫折 (1)原因: 扩大化和“ ”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2)表现:一些 被错误批判;自然科学和 的研究受到影响。,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优秀作品,社会科学,知识研读,知识梳理,6.新时期成就 (1)原因 “文革”结束后,清算错误

3、路线。 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 ”方针。 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 建设。 (2)成就 文艺领域再次繁荣,出现“ ”、“伤痕文学”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空前热烈。 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正 。,双百,精神文明,反思文学,学术讨论,走向世界,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开基创业 (1)制定方针政策 建国初:建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 事业。 全面建设时期:确定 的教育方针。 (2)成就 形成较完整的 体系。 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人民教育,全面发展,国民教育,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曲折发展 (1)表现 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966

4、年夏, 被废止,推荐制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2)危害:整个民族 下降,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高考制度,文化素质,知识研读,知识梳理,3.复兴发展 (1)教育改革,优先发展,现代化,世界,未来,义务教育法,211工程,科教兴国,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教育投资:在实行国家拨款同时,倡导 办学,启动“ ”。 (3)边远和落后地区教育:加大 教育发展力度;推动 地区教育的发展。,社会力量,希望工程,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一 建国以来影响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及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积极因素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科技的发展。 (3)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考点整合,知识研读,2.消极因素 (1)“左”倾错误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 (2)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 (3)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存在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 (5)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交流。,考点整合,知识研读,3.重大作用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中国科技进步,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

6、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考点整合,知识研读,【案例一】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 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

7、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 B. C. D.,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解析】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对于我国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本部分内容在以前高考中涉及较少,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并结合党的“科教兴国”战略,应提高对这部分内容的重视。本部分高考命题方向大多会考查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识记及意义的理解。本题中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当前科技竞争的地位和中国高科技发展的重大意

8、义,均符合题意。 【答案】A,考点整合,知识研读,【即时巩固一】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能够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 )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外国先进技术的运用 日益强大的国力支撑 科技人才的刻苦攻关 A. B. C. D. 【答案】C,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二 全面理解“双百”方针 1.含义 (1)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2)具体指在文学艺术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3)“双百”主要适用于文学艺术和科学研

9、究领域,而非其他领域。 (4)“双百”实施的前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内。 (5)“双百”实施的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考点整合,知识研读,2.实质 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 3.“双百”方针遭遇挫折的原因 (1)政治上的“左”倾错误波及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 (2)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清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 (3)说到底是学术民主的问题,而学术民主同政治民主、社会民主是休戚相关的。 (4)文艺界的派别之争也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 (5)从国际因素看,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产生了消极影响。,考点整合,知识研读,4.历史教训 (1)党和政府要始终

10、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 (2)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这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3)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考点整合,知识研读,【案例二】(2010广东文综)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解析】该题考查对“双百”方针内涵的理解。“双百”方针是提倡科学和文化艺术多种形式健康发展的方针,D项的“三不”政策全面体现了该方针的这一

11、特点。A、C两项在文学艺术的发展上实行单一化,不符合“双百”方针的要求;B项是党内政治思想建设问题,不符合“双百”方针的范围。 【答案】D,考点整合,知识研读,【即时巩固二】“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建立 B.文学艺术、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 【答案】C,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考点三 教育、科技与经济三者的关系及“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重要意义 1.关系 (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

12、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带动着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考点整合,知识研读,(3)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提高。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考点整合,知识研读,2.意义 (1)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2)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3)有利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考点整合,知识研读,【拓展提示】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

13、系:它们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两大战略抉择,二者是不可分离的。科教兴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促使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坚实基础。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考点整合,知识研读,【案例三】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考点整合,知识研读,【解析】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改革开放前夕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而“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B,考点整合,知识研读,【即时巩固三】有关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本质上是知识的差距。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投入还赶不上发达国家的一家企业,几乎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得不依附发达国家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被动地位。对此,中国主要的应对措施是( ) A.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照搬西方国家经历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道路 C.将信息化作为我们目前经济发展的全部战略重点 D.先发展后治理 【答案】A,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